开场: 自我介绍:各位伙伴们,大家好,我叫孙梦瑶,子小孙,梦想的梦,琼瑶的瑶,大家可以叫我梦瑶。
拆书:拆书这两个字绝不是我们平时意义上的“将书拆开”,它代表的其实是一种知识的内化。一切“纸上谈兵”的阅读都是耍流氓,因此我对拆书的理解是指把我们平时在书中看到的东西切切实实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将书本的价值最大化、极致化。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也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开展的。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主要通过RIA三个步骤,R是阅读原文片段,I是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片段进行讲解,A是拆为己用。
拆书帮:那么拆书帮呢,正是基于这类拆书爱好者的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像在座的各位一样爱读书的人,真正地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最终成为自己的拆书家。
有趣是个什么东西
有趣是一种愉悦感。
带来愉快的意外感,让人觉得“有趣”;带来不快的意外感,只会让人觉得愤怒。
带来愉快的“意外感”可以分两种。
1.我不知道你是这样啊!
例如我对林黛玉的感受是:我不知道贵族小姐原来可以这么话多还贫嘴。
例如金圣叹,堪称弹幕界的始祖,砍头前的最后一刻,他说下了遗言“豆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滋味”,不按常理出牌、把人生悲剧画上最后一抹黑色冷幽默。
这种有趣是横向的,开拓了我认知对方的广度。
2.我知道你原来是这样,但是我不知道你“这样”到这种程度。
还是举例林黛玉:我知道探花的女儿敏感细腻伤春悲秋,但是我真不知道你能伤春悲秋到这个程度,赏花也就罢了,还要葬花。
再例如苏东坡,我们知道苏东坡爱吃肉,正儿八经写过《老饕赋》,什么“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什么“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都在意料之内。当他自己买不起羊肉只能买羊脊骨时,我也理解。他说他细细炖了羊骨头,两块骨头啃了一天,我也忍了。当他说自己吃得挺开心,但是狗不高兴时,我实在是憋不住拍案大笑——馋到狗都嫌,这境界一般人还真想不到。
这段话其实是对“有趣”下定义,告诉我们“有趣”到底是什么。
作者认为真正的有趣不应该是自得其乐的,而应该是能够带动他人的,能给他人带来愉悦感和惊喜感的。这种愉悦感和惊喜感其实表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广度层面,一个是深度层面。
广度层面是指让对方扩大对你的认知,发现除了他知道的你的这些面,原来你还有一个不同的一面,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我们会觉得原来少奶奶除了除了掌管大权,一言九鼎外,还有泼辣、豪爽的一面,这就会让我们觉得王熙凤这个人“有趣”;深度层面是指让对方深化对你的认知,对方明明已经知道了你的这一面,却不知道原来你能达到“这样”一种程度,还是《红楼梦》,我们已经知道了贵族人家举办宴会肯定会很奢华,但是贾母八十大寿举行的“庆典”的奢华程度还是让我们大吃一惊,这就会让我们觉得这次“庆典”很“有趣”。
因此,说白了,“有趣”其实就是要打破对方对你的已知,让对方感到惊艳,感觉就像重新认识了你一次。
A1:
2017年7月底的一个周末,我和发小一起逛街,因为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所以自认为都是相当了解对方的。我们逛到一个卖魔方的摊位前时,我停下来跟她说:“哎,我还挺想买个魔方的。”而我在我发小的心中呢,一直是那种傻憨的形象,于是她当时很不屑地说:“就你这智商还玩魔方。买什么呀,你又不会。”我于是说:“我会啊,我会拼一个面。”我发小就非常的不相信,当即表示,如果我能在五分钟内拼好一个面,就把这个魔方买下来送我。而事实是,我在她话音未落的时候,就已经成功的拼好了一个面。我到现在都记得我发小当时脸上的表情,惊讶有之,兴奋有之,惊喜有之。那一刻,在我发小心中,我应该是一个“有趣”的人。
A2:
经过魔方事件,我意识到,一个人要想在他人面前“有趣”,就需要不停地挖掘自己的未知,开发自己的潜能,让对方觉得他认识的你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人,而是一个一直在变化当中,总能为他人带来惊喜的人。
因为我爸妈从小就认定我没有音乐细胞,学什么都半途而废,所以我的计划是从下周开始,每周固定一天时间学习乌克丽丽,到今年过年回家,至少学会三首曲目,现场给他们演奏一曲,保证让他们感到又惊喜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