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王文婷。女王的王,文静的文,婷婷玉立的婷。F 特征:今天我拆的这本书是《正面管教》,作者是美国的 简·尼尔森(Jane Nelsen),她是一位教育学博士,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这是一本讲述如何既不娇纵也不惩罚地管教孩子的实用育儿书。
A 优势:《正面管教》被翻译成16种语言,总销量超过600万册。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本书通俗易懂,书中给出的管教工具可操作性都非常强。
B 利益:你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品格?是否希望家庭和睦、气氛融洽?是否希望和朋友、同事相处更和谐?那么这本书就可以帮助到你。
片段一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人生技能。
“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I拆书家讲解引导 3min
“赢了”对方与“赢得”对方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却是相差甚远。
“赢了”对方是通过威胁、命令、惩罚等手段控制住对方,令对方屈服。这种屈服往往令对方口服心不服,所产生的后遗症也是相当严重的。(更贴近实际的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小时候偷家里钱零花的经历,这个我有。当时特别喜欢小商店里卖的那种做的像鸡腿一样的面包,我每天偷一两块钱,去买这个面包。后来这事被父母发现了。我跪在地上被骂了好半天。还有各种威胁,比如拿针缝嘴,剁掉手。还用语言侮辱:你这长大就是小偷,丢死人了。这一次父母赢了,因为在这以后,我真的再没偷过任何东西。可是心里阴影并不小,在使用零花钱这方面我变得非常自卑。每当用零花钱买东西的时候,就心里莫名难受,最后什么也不想买也不敢买。这件事过去20多年了我还记忆深刻。
那“赢得”对方就不一样了,它是使用尊重的态度,真心理解对方感受并将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事情上,最终赢得对方的合作解决了问题,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更贴近实际的例子)有一个妈妈面对她6岁儿子偷东西这事是这么做的:妈妈找了一个没人打扰的时间,让孩子坐到她腿上。她说:“我听说你从商店拿了一袋泡泡糖,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能跟妈妈说说么?”。耐心等孩子说完妈妈说了一个自己相似的例子,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妈妈上五年级的时候,也曾经从商店里偷了一块橡皮,我知道那样做很不应该,也很愧疚,觉得这样做实在不值得。”
孩子辩解道:“反正商店里有那么多泡泡糖。”
妈妈说:“商店不仅有很多泡泡糖还有很多其他好吃的东西,如果每个人都去拿一些不付钱,店主赚不到钱就养活自己的孩子了。你也有很多玩具,如果你的朋友拿走它们不告诉你,你是什么心情呢?”孩子想了一会发自内心的说:“我再也不想偷东西了。”然后去商店为自己偷的泡泡糖付了钱。
这位妈妈能够赢得孩子的合作是因为她没有指责、羞辱或惩罚。孩子也不必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觉得自己是个小偷,是个失败者,而且他愿意听从妈妈的建议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这个结果显然是皆大欢喜的,是双赢的。
不那么做的坏处:可能有人觉得这样挺麻烦,如果用命令、威胁、惩罚这样强硬的手段,效果可能立竿见影,就像我的例子一样,可是你没有看到屈服的背后会有些什么,可能会愤恨:内心不平衡,负面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可能会爆发;可能会报复:这次你赢了下次我一定不会输;也可能会反叛:我凭什么要按你说的做,我偏要对着干;也有可能会退缩:下次偷偷摸摸或者变得自卑。只有抱着“赢得”的心态面对对方的时候,才能使对方心甘情愿,才能真正帮助彼此解决问题而不会产生很多后遗症。
适用边界:“赢得”的对象呢,不仅是孩子,还可以是爱人、父母、亲戚和朋友。
A1:激活经验 显像提问
想想看,有没有你的孩子犯了错,你威胁或者惩罚过他:你再骂人,我就打你嘴;
有没有爱人做了你看不惯的事情你命令甚至威胁他:过节你不给我送礼物没关系,我大方,我送你,我送你一顶帽子,绿色的;
有没有下属工作上出了问题,你严厉批评了他之后命令和威胁他:今天下午就把报告交上来,交不上来你就不用干了;
有没有你的父母乱买东西,比如保健品、劣质的生活用品等,你命令他们赶紧退了去或者威胁他们再乱买不给你们那么多钱了......
想想看,最近一次遇到了哪种情况,请阐明时间、人物、事情经过、结果。
如果时间倒流,你是否愿意考虑用“赢得”对方合作的态度和他沟通,你会如何说。
请在小组内分享。时间是每人2分钟。
少阳:去年的年底,我负责一整套的工具书开发,同时带了5个组员。在组员多次询问我电脑方面的问题以后,我觉得很烦躁,态度很强硬的告诉她们直接去百度。事后组员对我的态度非常冷淡。结果她们最终也没搞定电脑方面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消极抵抗。最后还是我亲自解决了。
如果时间倒流,我可以这么做,我会先示弱:我也不会,你可以先试着百度,会了之后教教我。
反馈:非常感谢少阳的分享,少阳的这个案例时间、人物、事情经过、结果都说的很详细详细。少阳强硬的命令使得他的组员并不是很情愿的合作,大家都和他对着干:我凭什么按你说的做,我就不。少阳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个好办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感谢分享。
结语:刚才我们了解了“赢了”对方和“赢得”对方的区别,也明白了“赢了”对方和“赢得”对方所产生的后果有什么不同。那么到底具体要怎样做才能“赢得”对方,才能让对方心甘情愿的和我们合作呢?接下来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个更好的办法,请看第二个片段。
片段二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刚才我们了解了“赢了”对方和“赢得”合作的区别,也明白了“赢得”对方才能使对方心甘情愿的合作。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先倾听对方、尊重对方,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理解时,他们才会更愿意听取我们的观点,才愿意配合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How:那到底如何做才能赢得对方合作呢,我将片段中给出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细化了一下:
1、在谈话之前,我们一定要保证自己情绪稳定,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2、表达出对对方感受的理解;(句式:我感觉到你现在很难过、伤心、无聊、委屈、沮丧等,是因为什么什么事情。这里一定要确定你的理解是准确的)
3、表达出对对方的同情;(句式:我明白你的感受或者我理解你的感受。如果举一个相似的亲身例子更佳,当你做完这一步对方已经能听得进去你的话了)
4、告诉对方你的感受;(句式:我有点担心,是因为......)
5、关注于解决问题(可以用启发式提问帮助对方思考,最好是让对方在你的启发下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用头脑风暴,一起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商量出用哪个最佳,也可以用有限选择供对方选择......)。
这样的一个谈话过程始终都充满了平静、友善和尊重,很自然的让对方的专注力都放在了解决问题上。
预防异议: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了,对待大人这么做可以,对待孩子这太麻烦,孩子熊打一顿好就好,我小时候就是被打大的不也好好的么。要知道打孩子是会上瘾的,当你觉得噼里啪啦一顿揍,自己出了气真是太爽快了的时候你可能就爱上这种方式了。孩子越打越皮,你下手也会越打越重。不相干的人你都会尊重,为什么你最亲爱的孩子却不愿意尊重他呢?
更贴近实际的例子:分享一个妈妈在一次父母课堂上分享的案例:她的孩子是个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天放学回家,孩子闷闷不乐。询问后得知原来是在上课时借了同学铅笔,被老师发现,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批评了她,而且语气非常的不好。妈妈觉得老师的做法有点不恰当,当然孩子也是有错的。
妈妈调整了下情绪(这是第一步,调整情绪);
(第二步,表达对对方感受的理解)妈妈用友善的语气说道:“宝贝,你当着全班面的被老师训斥,一定觉得很丢人,觉得很委屈是吗?妈妈明白这种感受。”孩子点头不语。
(第三步,表达出对对方的同情并举例)妈妈继续说道:“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次迟到了也同样被老师当着所有同学的面狠狠说了一顿,我也觉得非常丢脸,心里特别难过。”孩子顿时来了兴趣,她问:“真的吗?我就借了一支铅笔,老师那样吼我真的是太丢脸了。”
(第四步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必要就省略了,如果是老师和孩子沟通,就可以用到。)
(第五步,关注于解决问题)妈妈说:“是啊,妈妈理解你。那你看看能不能想个办法,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事情?”孩子说:“哦,那以后多带几支铅笔吧,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妈妈说:“嗯,这是个好办法。”
妈妈的目的是帮孩子找到一些办法,避免以后同样的事情发生,她通过赢得合作的这个方法,让孩子感受到了理解和尊重,孩子没有了疏远和戒备,积极配合解决了这个问题。
A3促动参与现场演练 15min
接下来我们做个现场演练,请大家认真听这个演练场景:你四岁的女儿非常爱吃糖,每天都缠着你要糖,她的牙齿都有点龋齿了。今天她又缠着你说:“妈妈,我要吃糖。”想想你如何使用赢得合作方法和她沟通并最终使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和你一起解决吃糖多的问题。请大家扮演孩子和家长,在小组内讨论演练。时间是10分钟。
甜甜扮演妈妈, 穆飞航扮演女儿
女儿:妈妈我还想吃糖,这个糖太甜了。
妈妈:妈妈知道你现在特别想吃糖,吃糖简直太开心了。要是能一直吃下去,吃一屋子的糖就好了,是不是?
女儿:是呀。
妈妈:妈妈知道你现在非常想吃糖,妈妈现在有点担心哦。这样吃下去,你的牙齿就会有龋齿了,妈妈需要给你预约牙医。妈妈已经看到你的牙齿上有洞洞了。妈妈小时候觉得棒棒糖太好吃了,你姥姥就是不买给我。还把我打一顿。我偷着吃,然后就被带去看牙医了。这个大牙被牙医各种敲敲打打,太可怕了。妈妈不想让你经历同样的事情。所以,现在我们除了吃糖以外还可以干点什么能让你开心的事呢?
女儿:吃鸡腿吧。
妈妈:这个可以,我们现在就去买鸡腿吃吧。
反馈:这两位伙伴的现场演练气氛很融洽,妈妈的情绪一直都很好。妈妈向孩子表达出了对孩子想吃糖的理解与同情。最后还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提出了一个启发式提问,让孩子自己想出来一个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想吃糖的问题:吃鸡腿,哈哈哈。非常感谢你们的精彩表演。
A2分步催化 10min
教养儿女、辅导下属、劝说他人(比如:劝父母多运动少买没有作用的保健品,劝老公戒烟,劝闺蜜一起去健身)等等,.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未来会涉及哪个情境?请大家思考1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诗悦:劝闺蜜一起去健身
现在请大家根据你想出的情境,加工出一个具体例子,说明以后你可以在该情景下使用赢得合作的方法赢得对方合作。要根据刚才讲解的五个步骤进行加工哦。请在小组内分享。时间10min。
诗悦:我的闺蜜身体不太好,一直说要去健身总是没有实际行动。
以后再和她说健身这个事之前,我先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平静的和她来说这件事情。告诉她:我明白你有健身的愿望,因为工作繁忙总是去不了。这个我非常能理解。我也有工作很忙的时候忽略了身体的保养,就经常不运动。这样反而弄得自己的身体非常疲惫,状态不好。我很担心,你现在的身体缺乏锻炼,总是生病。如果你经常健身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你看我就有了很大的变化。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健身么?
反馈:感谢诗悦的分享。诗悦的每一步都紧扣我们的这个赢得合作的方法。非常棒。
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正面管教》中两个片段。明白了赢得和赢了的不同。也知道了赢得对方的结果会更好,因为这是双赢的结果。接着我们学习了赢得对方的五个步骤。希望这个方法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帮助到大家,带给大家启发。这是我今天的打怪升级,感谢大家的配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