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Hello,大家好!我叫罗小青,我喜欢大家叫我小青。今天我拆解的片段出自《非暴力沟通》第74页。
F:本书属于致用类图书,前部分循序渐进的引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基本要素,后部分重点阐述了做好非暴力沟通的有效举措。
A: 本书结构简单易懂、内容简洁,本书在当当网“成功/励志类图书”的畅销中排名第8,并获得99.8%的好评。本书丰富的实例与练习结合,让读者更容易吸收书本知识。
B: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掌握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从而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今天我带拆的就是第四个要素请求。通过推行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今天我带拆的主题为:掌握区分请求与命令的方法。目的是让大家通过现场体验,清楚请求和命令的本质区别,并能在日后工作、生活中注意这些区别,更好的做到尊重,改善人际关系。下面请欣赏原文片段,首先,请一位小伙伴替我朗读原文片段。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以下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如何区分命令与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杰克和他朋友珍妮说:“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这是请求还是命令呢?现在还不好说。我们需要根据珍妮没有同意时杰克的反应来作出判断。假定她回答说:“杰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如果杰克接着说:“你这人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命令。因为他并没有重视珍妮休息的需要,而是开始指责她。
以下是对话以另一种方式展开:
杰克:“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珍妮:“杰克,我真的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找别人好不好?”
杰克一声不吭走开了。
珍妮发现杰克不太高兴,就问他:“你怎么了?”
杰克:“没什么。”
珍妮:“我觉得你好像有心事。来,说说看。”
杰克:“你知道我孤单极了。你要是真的爱我,今晚就会留下来陪我。”
学习目标: 在跟随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之后,通过现场演练、邀请伙伴分享,对照树形图,能够准确区分请求与命令。
【行动步骤】非暴力沟通的第四要素为请求。很多时候,我们明明想请求他人的帮助或协助,但由于不恰当的表达给对方造成了困恼,让自己的请求无意间变成了命令
请求:百科释义指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命令:百科释义指上级对下级有所指示。听到命令时,一般有服从和反抗两种选择。
如何能做到准确的区分。可通过以下三步来做识别,假如A对B提出请求:
1.了解A的请求
当A说出了自己的请求时,我们需要了解A请求的具体内容。
2.关注B的回答:
当A对B说完时,需重点关注B的回答,可能是同意也可能是不同意,特别需要留意不同意时的回答。
3.确认A的请求:
当B对A的请求作出回应时,结果有三种可能。可能是B同意,A满意。可能是不同意,A也满意或不满意。
从下图可以看出,假如B不同意,A接着对B有批评、指责或让B有内疚感,这时请求就变成了命令,另外两种情况请求仍然为请求。
【预想质疑】:也许大家觉得这样有点太费时间,完全没有必要去思考自己说出的请求到底是请求还是命令,实际上,当我们忽略这些时,我们会让自己莫名其妙的生气、责备他人,慢慢疏远了我们与周围同事、亲人的关系。接下来列举两个案例:
【相关案例】案例1:记得有一次我希望我的一位同事立马将一个报表报给我,当我跟他说时,他手头正好有事情,他拒绝了立马提交的请求,我对他说了不够意思、不支持、不配合指责之类的话,这时我的请求就变成了命令,慢慢的自己也感觉到再次跟他打交道时比较尴尬。
案例2:记得刚开始引导我家儿子画画时,总希望他不要乱涂乱画,于是乎每次开始画时都会告诉他,要画在纸上不要画在沙发、床和墙上,可他一拿到笔便自由的画,结果沙发、床和墙上都是色彩,按以前方式我会责备他。当我意识到要让我的请求保持是请求的话,我得接受所有现状,不管他答应还是不答应。于是每次画画前我都会说“儿子我们一起在大白纸上画画吧”,然后,不管他在哪画,我都会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如果他在沙发、床和墙上画,我会说“如果这些画,能在白纸上,那我们就可以把它们收藏起来了”,尽量让自己的话语不给他造成困扰。结果两个月后,他没有再在沙发、床和墙上画了,每次画前会主动地去找纸来画,他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听完我的讲解,相信大家对区分请求和命令一定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周末了,小丽想让小明周六下午跟她一起去看《战狼2》,小明由于要加班拒绝了小丽,小丽觉得小明加班辛苦,便提出一起陪他去加班。
第二个场景是:周末了,小丽想让小明周六下午跟她一起去看《战狼2》,小明由于要加班拒绝了小丽,小丽不开心说了一堆不好听的话。
现在,每两人一组,一个扮演小丽,主动找小明说话,两个场景都演练完了之后,互换角色再来一遍。演练完后,每人思考两个场景下小丽的请求到底是请求还是命令。
演练时间为6分钟,6分钟后,我会邀请两位伙伴分享,大家他们一起听听他们在两个场景下对请求、命令的识别结果,并有些什么样的感受与体会。
请问我的指令清晰吗?(稍作停顿)现在开始。(做好计时)
下面请一组各伙伴来做一下分享。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第一个场景是:周末了,小丽想让小明周六下午跟她一起去看《战狼2》,小明由于要加班拒绝了小丽,小丽觉得小明加班辛苦,便提出一起陪他去加班。
小丽(王芳):今天周六了,听说最近《战狼2》很火,今天下午我们一起去看看哦。
小明(陈利中):今天下午啊,今天我一天都要加班啊,我昨天晚上有告诉你的。
小丽(王芳):这周末又要加班,近期加班很多啊,挺累的吧。
小明(陈利中):是比较累,但为了出业绩没办法哦。
小丽(王芳):那好吧,我们改天去看电影,我今天陪你加班。
小明(陈利中):那太好了,中午我们一起在外吃饭吧。
小丽(王芳):好啊。
第二个场景是:周末了,小丽想让小明周六下午跟她一起去看《战狼2》,小明由于要加班拒绝了小丽,小丽不开心说了一堆不好听的话。
小丽(王芳):今天周六了,听说最近《战狼2》很火,今天下午我们一起去看看哦。
小明(陈利中):今天下午啊,今天我一天都要加班啊,我昨天晚上有告诉你的。
小丽(王芳):每周周末就见你加班加班,我们看电影的时间都没有了,还能不能愉快的过周末了。你工作日是不是工作效率低啊,所以把工作遗留到了周末。
小明(陈利中):我们这种工作你是了解的,工作性质决定,老大习惯周末召集开会啊。
小丽(王芳):我不管,烦死了,都没法好好过周末,我就是想看《战狼2》,没有你陪我也一样可以看得好好地,反正你就知道加班、加班,也不知道你周一到周五都做了一些啥......
小明(陈利中):未说话,默默走开了!
陈利中总结分享:今晚在我与王芳的角色扮演中,依据我当时的情绪和情景演练发展,第一个场景我扮演小明时觉得很舒服,第二个我扮演小明时,当小丽对我说那些不开心的话时,我很尴尬很不好受。根据区分请求与命令的三个步骤,第一个场景小丽发出请求,小明不同意但小丽接受了小明的不同意,依据树形图第一个场景是小丽发出的是请求。第二个场景小丽发出请求,小明不同意但小丽说了不开心的话让小明会有内疚感,依据树形图小丽发出的是命令。
【总结】:好的,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掌握区分请求与命令的方法到这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沟通中,通过“了解请求、关注回答、确认请求”,多去关注如何让请求始终保持为请求,而非命令,让我们的沟通更加真实、有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