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故事思维》 所属活动: 长沙橘洲分舵8月10日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讲好“我是谁”的故事 学习目标: 清楚讲好“我是谁”故事的三步骤

开场: 各位伙伴,晚上好!我是邹小军。6月8日,一向睡眠不错的我失眠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天我第一次参加了拆书帮橘洲分舵的活动,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有爱有趣有料的学习形式太兴奋,结果就失眠。我非常想成为一名拆书家。7月份,我参加了四省分舵联合组织的便签训练营,有幸在春哥的指导下,用四周的时间完成了20拆,得益于春哥的有力指导,还获得了精进奖。
其实,说起来惭愧,第一次接触到“拆书”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曾很傻很天真地以为真是把书拆散了读,就是有一点想不通,撕个书为什么还要分个等级呢?对拆书和拆书帮一直都很好奇。我第一次参加拆书帮的活动以后,就根本停不下来。我很喜欢拆书这种强调结合以往经历,突出学以致用的成人学习理念,我也很喜欢在拆书帮这个学习社群里一群爱智求真的小伙伴一起学习,进行思想碰撞的学习氛围。拆书分为适合个人的便签学习法和适合组织学习RIA现场学习法。其实,在RIA现场学习法中,拆书家也像一个厨师,只是他不作美食,他传授鲜活实用的知识,他做的事色香味俱全的知识盛宴。从现在开始我要开始我做知识厨师的升级打怪之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亲身经历比起其他形式的交流更能让别人了解你是“谁”。客观数据不足以产生信任。人们最终根据主观证据相信你的意见和你的话。

    你可以用亲身经历来说明你不为人知的一面。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用许多其他方式来告诉人们,你是谁。

   你不一定要讲亲身经历。本书中不乏神话、历史故事,经由朋友复述的故事,热门时事和寓言。如果你讲故事的方式确实能够从个人的角度揭示一部分“你是谁”,那么任何形式的故事都能变成“我是谁”的故事。

    当一个人讲了有关特蕾莎修女的故事,那就表明他懂得感恩和虚心向他人学习。我们可以下结论他并没有囿于小我,值得信任,我们可以和他分享我们的故事。如果他选择讲的故事表明他懂得自我牺牲,我们便相信,他在谋求私利的同时也会考虑别人的利益。当我们看穿故事,知道讲故事的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没有否认事实、隐藏真相,我们确实可以相信他,与他共同面对棘手的问题,而不是假装一切“都非常不错”。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感谢肖肖的精彩朗读,请大家掌声鼓励。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用一个关于“你是谁”的故事介绍自己,能更好地与听众建立联接,产生共情,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在自我介绍环节,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用标签来介绍自己,而是用了一个我加入拆书帮的故事来介绍自己。听我的自我介绍,大家有没有对我的拆书有点期待呢?

其实,这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技能的一个实际操练。这个技能就是根据不同演讲场景构思一个有针对性的“我是谁”的故事,让听众看到你想让他们看到的那个你。虽然这个故事还不够精彩,但是它肯定比我直接告诉大家“我是一个拆书爱好者”的表达效果要好的多。用故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在受众心中塑造出“你是谁”,这样更可信,而不是直接告诉我“你是谁”。

如何讲好“我是谁”的故事呢?只需三步:

1.分析场景,设定主题

2.依据主题,选择素材

3.编排素材,讲述故事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命也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场景需要呈现不同侧面的自己。俗话说,“在哪座山唱哪座山的山歌”。要根据场景设定主题,讲述故事,让受众看你想让他们看到的那个你。

在主题确定以后,就是要选择素材,自己的亲身经历当然最能说明“你是谁”。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也不要紧,正如片段中所讲,他人的故事,甚至神话、历史故事都是可以的。素材选取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无论是谁的故事,一定要与“你是谁”产生关联,让受众从中读懂“你是谁”。

最后,根据主题和素材,把关于“你是谁”的故事讲述出来。如何呈现故事没有固定的套路,因人而异,而且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让你的讲述技能不断娴熟。

讲好“我是谁”的故事是一个会讲故事人的基本功。这个技能主要适合于演讲的场景,而不是说任何时候自我介绍都要用一个故事。关键是要根据场景设定合适的故事。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就讲一个短小的故事,如果时间充足,就讲一个丰满的故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讲好“我是谁”的故事真的很重要。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经历。2013年9月份,我开始走上讲台上课。我上了一学期的课,一般没有几个学生能记住我的名字。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开始了我的第一次授课。第一次上课,我的自我介绍完全是按照操作规程,在PPT上打了自己的名字,留下了电话和邮箱。一学期下来,估计也没有跟学生留下太多印象。结果学生评教的分数就不是很好。当然,影响评教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自己分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开始没有在学生那里留下“我是谁”的很深刻的印象。

第二学期,我就认真准备了两个个故事来向学生说明“我是谁?”。无论哪一类学生,我首先就告诉他们,我是他们的学长。接下来,对于第一类学生,我就给他们讲我的“周日恐惧症”的故事,对于第二类的学生,我就给他们讲“考研的故事”。以这样讲故事的方式开场,确实效果真的不一样,明显感受学生都在竖着耳朵听,很多学生脸上挂着“我懂你”的会心笑容,还有很多的同学眼中迸射中“他乡遇故知”的惊喜。

通过这样的开场,我都能与学生建立起很好的互动。很多学生主动要我的联系方式,经常与我交流,我的学生评教也一直比较好了。

       最后,总结一下并给出我们今后如何使用的建议。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一项技能。构建一个切合场景的“我是谁”的故事的三个步骤:

1.分析场景,设定主题

2.依据主题,选择素材

3.编排素材,讲述故事

A2:   9月份,我又将面对新一届学生,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将运用今天所拆解的如何讲述“我是谁”的方法,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产生有效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