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 所属活动: 如何治疗拖延症,及时行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治疗拖延症,及时行动? 学习目标: 帮助大家找到克服拖延症,及时行动的方法

开场: 小伙伴们,晚上好!我叫程婷婷,我出生那段时间妈妈正在追一部电视剧,电视剧里有个叫婷婷的女孩子,非常听话懂事,于是我妈妈就给我取名婷婷,希望我也成为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我是一名翻译,我的英文名字叫Anny,大家叫我安妮或婷婷都可以。我的3个标签是:开朗好学;钟情摄影;喜欢健身和旅游。我对心理学的书籍很感兴趣,想通过拆书的学习方法将枯燥的心理学的书读懂。 拆书是一种成人学习的读书方法,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拆为己用,拆书家将阅读到的致用类的图书片段与学习者发生联系,并指导学习者改变自己的能力和行为,带来改变和价值。这种高效成人学习的具体表现为RIA三个核心环节,R是指阅读致用类图书片段,I是指拆书家引导促进学习者反复进行“体验”和“反思”,催化学习者拆为己用,采取行动,也就是A,将图书中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那拆书帮呢,就是践行这种拆书方法以推动阅读和学习的组织,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古城西安等各大城市都有“分舵”。分舵由舵主、教育长老、组织长老、财务长老、运营长老等组成。学习者可以通过升级打怪通关,逐步成为一级、二级、三级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及时行动

   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明知自己拖延的人很痛苦,因为他们不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而是不知道为什么"无法进入状态"——这是他们能够想出来的对自己的行为最拿得出手的描述。

   明明已经焦虑到不行,拖延的人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行动?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前文所述的"错误估算任务所需的时间",总以为可以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心里想着“时间还多得是嘛!”可这并不是本质原因。本质原因在于恐惧——无论是来自内部的,还是来自外部的。

   来自内部的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这原本是任何人都逃不掉的事情,但最终患上"拖延症"的人犯了一个简单的认知性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人。从表面上看也好像确是如此。那些能够做对、做对的人,总是显得从容不迫、轻车熟路。面对这样的人,那些犯了错、做不好的人根本没办法不自卑、不怀疑自己······

所以,很多人做事拖延不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作祟。没有哪一个拖延的人愿意承认自已这样想的但当他们扪心自问的时候,他们都知道这描述一针见血。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是现实——无论何人,无论何事。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肯定不是在做事,而是在做梦。

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说一个人不怕困难,那是假话。谁不想一帆风顺、马到成功?可现实就是如此。做事情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困难,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遇到困难的时候,心平气和地面对就好,因为这只不过是生活常态。有时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依然没能解决问题,却眼见別人轻松过关,这确实令人气馁。不过,这也是生活常态——在任何一个特定领域,总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表现 更好、费力更少。然而,在大多数情況下,有4个字颇具道理并且值得相信——勤能补拙。不过,真正相信这4个字的前提是"接受现实",否则,这4个字发挥不了任何实际作用。

来自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人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在自己做对、做好之前,通常已经了解做对、做好是什么样子。于是,无论能否做对、做好,人都觉得自己有能力判断別人是否做对、做好。所以,尽管自己不怎么祥,却可以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评价别人做得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看来,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将远远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这几乎是肯定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很多人 怀有前文提到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微妙心态。

 事实上,那真正能够做对、做好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打击别人,因为他们是做对过、做好过的人,他们一路走过来,心里非常清楚做对、做好有多么不易,所以,他们会不吝一切机会去鼓励那些尝试做事情的人。这甚至可以当作一种测试方法:如果一个人经常嘲弄他人,那只能说明他自己不怎么样;否则,他会像那些极少数已经做对、做好的人一样,给予别人真诚的鼓励而非嘲弄。尽管那些能真正做对、做好的人有时也会给出负面评价但这些评价通常是"建设性的负面评价",并不是为了获得优越感而发出的嘲弄。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能做对、做好。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常态。而动辄给出非建设性负面评价的人,往往不是正经做事的人, 他们和那些正经做事的人身处不一样的世界,这也是生活常态。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如何治疗拖延症呢?所谓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总以为可以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心里想着“时间还多的是嘛!”拖延症的根源在于来自内部的恐惧和来自外部的恐惧,来自外部的恐惧是指人们犯了一个简单的认知性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来自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在外界的评价。我们没有必要在意来自他人的、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能做对、做好。明白了这个道理,治疗拖延症的唯一策略就是及时行动,现在就开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过去的相关经验)  

529日我已收到娜姐发给我的拆书家成长手册中关于一级拆书家过级的要求和方法,当时的想法是:离升级打怪的时间还早呢,到了64日周日再开始准备吧。63日拜师回来以后,觉得有点头绪了,想着时间还长呢,所以没有开始。64日上午我惦记着升级打怪的任务,但是还是不愿意开始,我在想:我要不要先把手头上的《好好学习》《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把时间当作朋友》让未来现在就来这几本书都读完了以后确定出我要拆哪一本书然后再开始这次升级打怪64上午还是不想开始,直到下午才开始看书,书才看一点就觉得好困,又去刷了会儿微信,晚上觉得好愧疚,想着65日上午一定要完成任务。65日上午还是不愿意开始,今天已经是最后期限了,不能再拖了,于是下午和师父沟通了一下,最后确定拆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本想者晚上一定要把逐字稿完成,期间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刷微信,总是要等到很晚才开始,到了10点多还是没有完成。一看到晚上了,该准备睡觉了,我想:我得睡美容觉呀,熬夜皮肤会更差的,坚决不能熬夜于是把期限又推后了,告诉自己明天,也就是66日一定要完成最终,我在66日才完成逐字稿   

感受:这个过程前前后后8天,我才开始动笔,其实这中间我完全有时间,只是我不愿意开始,一是不想开始,觉得还没有到最后期限,还有时间嘛;二是想着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可以开始,生怕因为准备不充分而做的不好觉得可能会丢脸,所以才会迟迟不敢行动。

 

A2 (将来的行动)  

目标:治疗拖延症,碰到问题及时行动

时间节点:630

具体行动:

1. 今天开始写拖了好久的单位要求两篇稿子610日前完成

2. 昨天刚注册了简书账号615写刚读完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的读书笔记

3. 630日前看完武志宏老师的《家为何会伤人》

4. 碰到其他问题或任务,即时行动,拒绝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