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韩小懒,我的三个标签是乐天派,行动派和改变者。希望今天的拆书能够带给大家新的知识,新的收获。
图书介绍
(FAB介绍法:Feature(特征)、Advantage(优势)、Benefit(好处))
F:今天我拆解的是来自罗兰·米勒和丹尼尔·珀尔曼的《亲密关系》一书,罗兰•米勒,是美国休斯顿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从事亲密关系教学长达25年之久。丹尼尔•珀尔曼,是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的教授,从事家庭问题研究长达30年,所以这两位著作者在亲密关系方面都是有极深的研究,可谓是行业权威。
A:与同类书相比本《亲密关系》在不但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首肯,还深受广大普通读者的喜欢,在豆瓣读书上评分高达9.1分哦。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注重专业性,又兼顾了读性。同时本书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从人际关系的构成到人际吸引,从爱情到友情,从亲密关系的维护和修复,到解体和消亡的方方面面都有详细的介绍,这是同类书籍望尘莫及,不可比拟的。
B:不管你是尚未真正有过亲密关系,还是正在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又或许是结束了一段亲密关系,都会处于或者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我相信大家都会想以最佳的方法
R阅读原文片段
在沟通中,当我们接收到他人的信息时,有两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第一是要准确地理解对方说话所表达的意思,第二是要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让他们知道我们对他的话是在意的。
这两个任务都可以通过复述,接受到的信息而完成,即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的传递者有机会肯定,那就是他要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人们在谈话中,用到复述时,并不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理解了对方的话,并马上给予回复。相反他们会复述对方的话,并向对方重复的说出,从而,花些时间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看起来会是构通不太流畅,但它确实是个避免争吵和冲突的非常好的方法,不这样做就容易引起误解和错误,无论谈话在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过热,复述都可以使之避免失控。
I拆书家讲解引导(说意义: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不知道大家在平时与他人的交流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其情况啊,你跟另一个人在聊天,他说到了你听着不顺耳的,或者你觉得不正确的点,你就会急于否定或者反驳对方。但事实上,你并没有理解对方真正的意思。
就像前几天我和我妈吵架了,因为有个八百年见不到的阿姨给我介绍了对象,对方发了照片给我看,我没看上,因为照片是一张上扬四十五度角望天咬唇的自拍。
我这一没看上,阿姨那边还没怎么着,我妈先不干了。
我妈说:“看个照片你就能判断出来了,先聊聊看呗”
我说:“我都看不上,不想聊。要聊你聊”
然后我妈对我就开启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絮叨,并伴随着对我这句话说得不满。
我耿耿于怀的是,我都看不上,还要逼迫我去跟他聊天,太不尊重我也太不把我当回事了。
但后来跟我妈无意中聊天是,我妈说她觉得照片并不能看出什么,在互相了解一下没准会有一样的看法。
看了这个片段,如果我按照片段中提到的方法,对我妈的话进行复述,
我妈说:“看个照片你就能判断出来了,先聊聊看呗”
我复述一下:“您的意思是就算看不上也逼着自己聊聊?”
我妈就可以解释一下她当时想法,有机会说明她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可以避免争吵和冲突,不然很容易想这样误解,引起不必要的争吵。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如果不这么做,就剥夺了对方说明她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引起完全可以避免的争吵和冲突,影响感情。
A1激活经验
(显像提问:让学习者在脑海里能迅速出现自己经历过的相关情景和画面)
下面请大家回想最近这段时间,你与家人或者朋友最近一次发生争吵或冲突时什么时候呢?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一会请小伙伴跟我们分享一下。
现场分享:
公司招聘,人事部门说只能在招聘1个人,我问我们这有人要离职也只有1个编制,听到以后我很生气。很多天以后才知道如果有人离职还可以再给一个名额。
A1+激活经验
(反思加工:发出指令,请学习者联系如果以后遇到同等情况可以如何做)
既然我们今天学到了这个知识,学以致用才是好的。所以还是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学完今天的片段以后,针对刚才所讨论的问题你会怎么解决呢?一会也会请小伙伴分享的一下。
现场分享:
如果再遇到这个问题,应该清晰的复述,避免产生误解。我会这么说,这1个编制,是只给我们一个编制还是额外再给我们一个编制,可以再招一个人呢?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当我们接收到他人的信息时,可以通过复述来确认自己是否准确地理解对方说话所表达的意思,还可以让对方确认是否传达了他真正的意思。这样轻轻松松就可以避免因为误解和理解错误而带来的不必要的争吵和冲突,建立和加深我们与他人间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