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让孩子心悦诚服》 所属活动: 郑州轩辕筹备分舵第25次团队线下拆书训练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学习在亲子沟通中如何把命令变成请求 学习目标: 学习在亲子沟通中如何把命令变成请求

开场: 大家好,我是一级拆书家胡奇伟,今天准备挑战TF2-2。本次拆书的主题是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多请求,少命令。片段来自《让孩子心悦诚服》。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小伙伴们在回到家中在孩子们表达请求时,能够学会使用“请求”的方法,而不是用命令和压迫方式导致孩子处处和父母抵抗和作对。从而把原来处处跟你作对的“熊孩子”们变成有主见、有自我的“乖孩子”。 F:今天我选的是《让孩子心悦诚服》,作者:杨杰,是一名家庭教育专家。讲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孩子的沟通存在的误区以及如何正确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A:这本书是家庭教育类图书里非常畅销的一本书,行文生动,将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其中,深入浅出的进行解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没有说教,读起来一点儿都不枯燥。本书强调的不是让孩子乖乖听话,而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境界! B:当你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忍不住想发火,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甚至经常跟孩子发生亲子冲突的时候,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为你解开心结,找到方法,让你和孩子的互动更加顺畅,让你和孩子能在放松的状态中懂得对方,一起成长!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前几天,在书上看到一段话,关于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要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读了这段话,我豁然开朗。通俗地说,请求可以坦然接受两种结果:答应或拒绝。命令则只有一种选择:必须服从!

我立刻想起了前几天四嫂在电话里和我说的事情,她说儿子鹏鹏现在越来越不听话,喜欢穷对付。让他帮个忙,他却唧唧歪歪讲了一大堆的道理,挺难缠的。四嫂举了个例子,让鹏鹏帮忙扔垃圾,鹏鹏会本能的拒绝:“凭什么让我做?你没有手脚呀?又不是我弄脏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听了这话,四嫂不免生气数落他。鹏鹏同学可不是省油的灯,伶牙俐齿、兵来将挡,到头来反倒是四嫂败下阵来。我猜测,此刻的鹏鹏内心难免偷偷得意。于是所谓的“顶嘴”的本事愈发见长。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其实很容易,话还是那句话,语气改变一下就不一样了。如果用温暖、柔和,甚至带一点儿调皮的语气说:“鹏鹏,把垃圾扔了!”那种亲切、友好和愉悦的氛围,就会让孩子感觉很舒坦。这种情况下,他觉得帮妈妈一个小忙实在不算什么。

请求的话,除了需要春风化雨的态度,还要做好被拒绝的准备。

如果我们把拒绝仅仅理解为孩子的自主表达而不与个人颜面联系在一起,我相信,亲子关系会由“控制——对抗”转为“尊重——理解”,孩子能跟主动地做自己分内的事情,我们的管理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家庭氛围也会更融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次的原文拆页很通俗易懂,说的内容也很简单:要改变孩子经常“顶嘴”的状态其实很容易,话还是一样的话,只要把语气改变为温暖、柔和,甚至带一点儿调皮的语气说出来就行了,在那种亲切友好和愉悦的氛围下,孩子会感觉很舒坦,一般也就不会“顶嘴”了。这就是命令和请求的区别:命令只有一种选择: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到批评和指责;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即使你没有指责的语言,表情却显出郁闷,那也是命令。而请求除了需要春风化雨的态度,还要坦然接受对方的答应和拒绝,也就是说要做好被拒绝的准备;比方原文的案例,四嫂对鹏鹏说:“去把垃圾倒了!”这就是典型的命令,因为孩子必须服从嘛,不服从就要被指责的嘛;如果四嫂改变了语气:“鹏鹏,帮妈妈把垃圾倒了吧?”这就是请求了,当然,前提是不管孩子是同意还是拒绝都要能坦然接受,如果孩子一旦拒绝,立马黑着脸说,“那好吧”,这就是让孩子内疚了,也是命令了。对于孩子的拒绝,我们仅仅把它理解为孩子的自主表达而不予个人颜面联系在一起,就会逐渐的将亲子关系变为“尊重——理解”,孩子就能主动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了。

其实孩子并不抗拒帮忙,而是在反抗家长那种不容置疑、居高临下的态度因为孩子也需要被尊重与赞赏。

(预防异议)1也许你会说,我们给了孩子尊重与赞赏,可他就是不听,那怎么办?其实,我们的话并非圣旨,孩子也有选择的权利,当孩子不听的时候,恰好是大人需要反思的耗时间:我们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是怎么理解的?我们的语气和表达是否恰当?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2也有家长说,我曾经也有试过跟孩子商量、请求,为啥还是没效果?当然,如果我们平时经常命令、指责孩子,就算我们改用请求的语气,孩子还是会理解成命令。这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孩子会逐渐认识到,当父母用请求的语气时,可以遵从自己内心的感觉,自由地选择答应或者拒绝,而不必担心批评、指责或者来自父母的其他负面情绪。3那是不是以后就禁用命令了?当然不是,其实在教育孩子方面,必须用命令的情况也不多。如果平时都用请求的语气和孩子协商沟通,偶尔动用命令的语气也会格外有效,比如说当孩子在做一些危险或者其他不好的行为时,就要用命令来进行制止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步1:做家务、照顾宠物、保持卫生、给你搭把手……你在未来一周的日常生活中会涉及到哪些对孩子有所请求的场景?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2分钟请小组派人进行分享。

丽芳:我儿子最近迷上了赛尔号卡牌,买了有1000多张,每天屋子里扔得到处都是他的卡牌,我也无数次的喊他:多多,把你的屋子收拾一下!

豆豆:我家姑娘今年8岁了,我最近想让她学着做一些家务,有时候吃完饭看她在屋子里来回晃悠,我总是忍不住想说她:你闲着也是闲着,把碗收拾一下呗,然后她就看我一眼,接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让我也感觉有些不爽。

分步2:请大家想象一下刚才我们分享的那个场景,结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如何“请求”的技能,规划出自己以后在亲子相处时对孩子有所请求时的应用

丽芳:以后我会对他说:多多,请把你的卡牌收拾一下吧?他同意了当然好,如果他还是不收,我还说:那请你以后把你的卡牌放到你的小箱子里,好吧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请求”的方法与孩子沟通,除了语气,关键是我们的心态要有所转变,好的,谢谢大家的参与,希望大家能与孩子的相处越来越融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