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野狸,一个致力于成为三级拆书家的新媒体人。今天来过2-4。
【分发两份拆页,分组】今天活动我们用分组形式进行,请千尘和芳芳一组,这边两个人成一组。
【F】:今天带来的是一本在沟通领域非常出名的书,叫《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有着50多年的非暴力沟通实践经验,书中有丰富的事例供我们学习。本书核心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指导人们用爱的语言进行沟通。
【A】:它常年占据沟通类书籍排行榜榜首,不仅因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最突出的优势是,它侧重通过详细科学的步骤,指导人们挖掘对方和自己的需求、情感和期望,更关注的是人。
【B】: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不少,明明是想给对方提建议,一出口就变成了抱怨和指责;生气后想和对方好好沟通,却演变成严重的争吵,其他类似状况很多,都会让沟通陷入僵局。通过学习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会提出明确的需求,避免误会和矛盾的产生,合理地表达情绪。不仅可以和家人、朋友、同事更好地沟通,还能把长期积累的分歧,让关系更和谐。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第一个拆页。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四个步骤表达愤怒情绪。
现在让我们看看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我们只是静静地体会自己。接着,想一想是什么想起使我们生气了。例如,无意中听到某个人的谈话后,我们认为由于种族的原因自己遭到了排斥。这时,我们体会着愤怒,并留意脑海中盘旋的想法:“这太不公平了!”“她这是种族歧视!”我们知道,象这样的想法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于是,接下来,就去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如果我把某个人当作种族主义者,我的需要也许是接纳、平等、尊重或联系。
为了充分地表达自己,我们现在需要张开嘴,说出我们的愤怒怒火此时已被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然而,表达此时的感受也许需要很大的勇气。对我来说,生气并冲着人们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是很容易的。事实上,我甚至还会觉得高兴。但是,倾听心底深处的感受和需要却很可能引发不安。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也许会对那个人说:“你走进房间后,和其他人打了招呼,却没有和我说话,现在你又在议论白种人,注意到这些,我的胃有些不舒适,而且很害怕,因为我很看重平等。我想请你告诉我,听到我说这些,你的感觉怎么样?”
【what】
拆页中的内容,就是通过四个步骤来指导我们在生气时,更好地表达愤怒情绪。
【预防异议】
看完拆页之后,有小伙伴可能马上就会想到:“哈?!我生气就是要发泄情绪啊!怎么可能冷静!你在开什么玩笑?我做不到怎么办!我凭什么要这么做啊?”类似疑问大家心里都会有哈,之前我和大家想法是一样的,正好,我们可以一起想一下为什么这么做更好。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首先、一般情况下,如果你不深呼吸冷静下来,生气之后我们就会直接指责或者批评对方,好多恶性社会事件,都是因为这样逞一时口舌之快带来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而你选择不说出愤怒,一直憋着,对方永远不可能知道你生气,下一次还是会因为一样的事惹你生气,矛盾持续存在,在某一天你忍不下去,矛盾会爆发得更严重。
最重要的是,没有这个过程,你就不会有意识去找自己的需要,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就更没有办法让别人理解你。
【反面案例】
记得我小时候,爸妈经常吵架,记得有一次很激烈,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两个人出门做生意忙了一天,回家之后老妈抓紧做饭,老爸就躺在沙发上不动弹,老妈边做饭边念叨:“你太自私了!”“你简直是天下最懒的人!”“你懂不懂心疼人啊!”“你累,我不累吗?还要做来伺候你!我是保姆吗?”
之后老爸停不下去,就开始回骂老妈,:“我休息一下你也要念叨!”“躺一下都不行?”“不吃了!你别做了!”等等,最后矛盾升级,两个人把陈年旧账翻出来吵,最后还动起手来,等到外婆来劝才收场。
【how 细化行动步骤】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更好地处理愤怒的情绪呢?我们可以运用拆页中的方法,我把它总结为下面四个步骤,大家可以记一下:
1、停下来,做个深呼吸。这麼做可以让血液流动到你的大脑前部,帮助你恢复理智。
2、想一想,客观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你产生了什么想法。这一步是去体会自己的感受。比如大家都有年终奖,你却没有。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觉得很难过。
3、澄清自己的目标,找到你想被满足的需要。因为人通常是在需求没有被满足时会生气。这一步你要确定你想得到什么,比如“我想要被尊重。”“我不想被性别歧视”等。
4、组织好语言,鼓起勇气,把客观发生的事、你的需求、你的感受,都平静地说给对方听,这三个要素的顺序可以自行安排。
你可以这么说,“我希望自己能被你放在欣赏,但你要出差三天都不跟我说,我觉得很生气。”,也可以这么说,“我觉得很受伤。你宁愿和朋友聊,也不愿意让我和你分担痛苦,但是我需要你相信我能陪你共渡难关。”
最后一步我再重复一遍,就是把“发生的事,你产生的想法,你的需求,你的感受”这四个要素说出来。
有一个点必须注意,在说你的感受时,一定要说出和自己有关的感受,比如“我觉得难过”“我觉得生气”“我觉得不开心”等。如果你说成“我觉得你有毛病!”“我觉得你真自私”,其实是在批评对方。它就会让整个表达变味儿,你就和以前一样,正在用语言暴力伤害对方,破坏双方的关系,同时让朋友之间、家人之间、夫妻同事之间的矛盾,得不到好的改善。
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观察、客观描述、着眼需求、避免批评。要直接说出未被满足的需求,让对方清楚了解我们生气的原因,和我们的感受,避免各种猜测和误会,避免用语言暴力伤害对方,避免隔阂加深。这正是这个方法的合理之处。
【正面举例】
那么,如果我的父母那时候学过今天拆页里的方法,当我妈看见老爸躺在沙发上不动的时候,火一起来,她应该先深呼吸冷静情绪,克制自己想要念叨老爸的冲动,其实就是避免自己指责老爸。
然后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生气。她就能想到,其实是因为两个人都出去忙了一天,偏偏回来以后自己还要做饭,老爸又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当然会生气。那她其实是需要老爸来帮忙,老爸的让她觉得自己很可怜,像个家里的保姆。
她就可以整理好语言说:“孩儿他爹,我们两个都很累,我自己做饭你也不动手帮忙,我真的有点生气嘞,你快来搭把手,咱俩赶紧做完饭吃了,娃娃早点做作业,我们好好休息。”把现状、感受、愤怒都说出来,能避免两个人不说重点地互相埋怨,也不至于扯旧账再动手打架。
平静地表达出愤怒,不去指责老爸,而是着眼于自己需求和家庭现状,老爸也会尝试来理解,大家可以预估得到,这样说之后的效果会比前面说到的做法好很多。
【适用边界】
我们是要不管什么情况都用这种方法吗?不是的。我们的愤怒情绪需要表达,但也要考虑环境因素。比如许多重要的工作场合,不方便当面聊情绪,我们可以另寻时间沟通,还有比如一个路人踩你一脚,你就算生气,也没有必要和他去理论。我们要根据人、事和环境,来恰当地使用这个方法。
【显像提问法】
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有没有遇见过这种人,他很有想法,也很擅长给出建议,人也很好,但如果你的某种做法他不喜欢,他就会来批评你,或者冷嘲热讽?在你的朋友圈状态下面给你写不好的评论,导致你特别生气?
回忆一下工作生活中,你有过类似让人生气,又不好处理的经历吗?一般你都是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学习者案例】
芳芳
“我有个朋友,就是你说的这种人,平时挺好的,但是只要我的做法他不认可,就会直接跟我说‘你情商真低’,我真的很生气,以前还和他争辩,后来发现,他只要认定了我情商低就不会再听我说话了,所以后来在遇见这种情况,我就自己生闷气,懒得和他争辩。”
请大家用一点时间回想,你刚才在组内分享的经历,你的处理愤怒的方法,让对方真的理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真正需求了吗?运用刚学习过的拆页中的方法,你能怎样更好地表达愤怒情绪呢? 请每个小组的进行讨论,每个成员都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 【学习者案例】 芳芳 “下次我可能就会先冷静一下,然后想清楚我要什么,其实我要的是他合理的分析,还有尊重我,不要这么直接地说我情商低。跟他说清楚‘你知道被说情商低的人呢,心里会有多难受吗?我处理这一件事的方法你不认可,就说我情商低,我觉得很受伤,也没有得到你的尊重和理解。我看重我们的关系,知道你也是为我好,但还是要告诉你,你的这种说法和做法,让我现在很生气。’” 好的,那么通过刚刚的讨论和分享,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愤怒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仅仅会表达愤怒情绪还不够,如果你懂得提出明确清晰的请求,那么在愤怒之后你还能和对方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也会让以后的沟通顺畅起来,减少无效沟通。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第二个拆页。 |
【学习目标】在通过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需要时,提出包含3个要素的,清晰而具体的请求。
【拆页原文】
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直接提出请求。比如说,在房间里看电视的孩子叫到:“妈,我口渴了”,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她是希望妈妈给她拿饮料。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我们也许只是说出我们的不快,却误以为别人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例如,一位太太和先生说:“我叫你带瓶酱油回来,可是你忘了。好烦啊”也许,太太是希望先生马上出去买酱油。但是他先生可能会以为她只是在指责他,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更为常见的是,我们在说话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表面上,我们是在与人谈话,实际上,更像自说自话。这时,我们的谈话对象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回应,甚至会感到局促不安。
有一次,我乘火车去机场,坐在我对面的是一对夫妇。对于赶飞机的人来说,慢速行驶的火车是十分烦人的。过了一会,对面的那位先生就气冲冲地对太太说,“我从来没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他太太看起来有点不知所措,什么话也没有说。通常,大多数人在没有得到期待的反馈时,会将所说的话重复一遍。这位先生也是如此。接着,他就高声喊道“我从没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
太太看起来更加局促不安。她转过头去,和他说:“这趟列车行驶的速度是由程序控制的。”我不认为,她先生会对这样的回答感到满意。事实上,他先生更为恼怒,更大声嚷到:“我从满意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这时,太太终于失去了耐心,厉声说:“那你想我怎么样?下去推火车?”于是,2人都处于痛苦中!
这位先生想听到什么呢?我相信他想要的是理解。如果他太太意识到这一点,她也许会说:“你希望火车开得快一点,是担心误机吗?”
在之前的对话中,太太感到了先生的不安,但不清楚他想要什么。然而,如果一个人提出了明确的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例如,如果父母问“为什么还不去理发呢”,孩子一般会把它看做是命令或者指责。如果父母想避免误解,那么,他们可以先说出感受和需要:“你的头发这么长,我们担心着会影响你的视线,特别在骑车的时候。去理发好吗?”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没什么请求,只是随便聊聊。”然而,我相信,我们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中是希望有所回应。也许,我们想要的只是他人的理解----就像那位乘火车去机场的先生,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我们的处境。或者,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我们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当然,有时候我们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what】 从拆页中我们了解到,人与人的交流,总是有目的的。
有的人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有的人期待通过别人的反馈,更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还有一种,是希望对方同意自己的请求,并且做出行动。 当我们想要达到最后一种目的,也就是让对方做出某种我们希望他做的行动时,我们需要在谈话中让对方了解我们的需要和感受,有技巧地提出具体请求。 【预防异议/反馈】 可能会有小伙伴说,你这种做法太麻烦了!直接说要他干什么不就好了吗? 但其实很多情况下,如果你不把该表达的要素说清楚,我们的请求说出口就变成了抱怨,或者是命令,对方误解你,沟通就会变成无效沟通。比如拆页中让孩子去理发的案例,父母直接让孩子去理发!没有说出自己的担忧、以及希望孩子视力良好的需求。那么这个请求,在孩子看来反而变成了命令!让他非常反感。 所以,这个方法虽然要考虑的东西比较多,但真的有用,能帮助我们减少无效沟通,建立起和别人之间的良性沟通,如果你愿意长期练习,当它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你不仅不会嫌麻烦,还会受益匪浅哦。 【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 另一方面,很多人用别的做法,反而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比如有的人会直接发出命令,让对方做这做那,显得特别强硬,别人就会抵触;而另外一些人,经常拧巴,只说自己的感受,拐弯抹角,弄得对方都不知道他要什么。总之,就是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还经常搞得不开心。 而且,我们从第一个拆页了解到,人之所以会生气、郁闷、迷茫或者烦躁,根源在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虽然我们在第一个拆页中,学会了表达出需求没得到满足时的愤怒情绪,但是如果不学会有技巧地提出明确的请求,矛盾还是会有的,甚至可能更严重。 【反面案例 】 比如我之前,因为家里有事要回去一趟,因为我和对象是一个地方的人,就希望他和我一起回去。但是问了几次“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回啊?”他都敷衍我,老是岔开话题弄得我很纳闷,也憋着一股火。 后来某一天他来看我,就说起“你回家真好啊,可以吃好吃的,记得带点回来。”我就突然爆发:“你自己不会回去吃吗?没手没脚吗?要我带什么带!”他一脸懵,然后问我:“你有病吗?突然发什么脾气!”之后两个人大吵一架,感情严重受影响。 【how 细化行动步骤】 那么究竟该如何提出明确的请求呢?我把拆页中的步骤拆解成了2个步骤,大家可以记一下:
1、想要让请求得到满足的第一步,我们要清楚、透彻地知道自己的需要。 人这种动物,很多时候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很难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这又是清晰表达的前提,所以这一步不能跳过。
在一场谈话开始之前,你必须搞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不断地问自己“我想要什么”,直到能够清楚地说出来你想要什么,你希望对方具体做什么。然后将它们写下来,这就是你的需求和你要提出的请求。
比如,拆页中的例子,坐飞机的夫妇,丈夫需要的是妻子的理解,他的请求其实是“我希望你理解我的不安,我不希望误机。”而不是不停地冲妻子吼叫。
2、另一方面,提出需求的技巧也很重要,把你的感受,需求和具体的请求说出来。 我们可以利用三要素:感受、需求、请求,组成这样一个句型:我感觉很生气/高兴/烦躁….,这里表达的是感受。因为我看重/希望/需要…..这里表达的是你的需求。所以我希望你…,这个地方提出的是之前你写下来的,明确而具体的请求。 总结一下公式:我感觉…,因为我需要/希望….,所以我希望你….。
需要注意,请求必须具体,表达得越具体,才越有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因为抽象的语言甚至让我们自己都无法了解自己,对方更也无法了解你。 另一个要注意的点非常重要,如果你提出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你批评或指责对方“太自私”“太抠”,那你提出的其实是命令,如果你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那也是命令。如果你把请求变成了命令,对方不答应你,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所以在利用这种句型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 【正面举例 更贴切的例子】 这个方法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继续拿我刚刚的例子来说吧。 如果我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生气,我希望他怎么做,然后直接告诉他:“其实你老敷衍我,不告诉我你要不要一起回,我挺生气的。我是想让你和我一起回去,两个人见见朋友,吃点好吃的,你这么久没回去,既然想吃就回去吃嘛,一起回去路上也不孤单。可以和我一起回去吗?” 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误会了,既能解决问题,还能增进两个人的感情。
|
A3【场景演练】 接下来我们要运用一个场景来演练一下这个方法。 在一个美好的周末夜晚,小王和他的对象张美丽在家看电视,洗衣机在洗着脏衣服,滴的一声,衣服洗好了。两个人都坐着不动,又看了十分钟的电视。张美丽突然说:“你怎么这么懒!”小王说:“我怎么了?!”张美丽说:“你为什么不去晾衣服?”小王说:“那你为什么不去晾呢?你不懒?”最后虽然小王去晾了衣服,但是两口子都很生气,开始冷战不说话。 下面请每个小组成员,一个人扮演小王,一个人扮演张美丽。运用今天学到的句型,从衣服洗好开始,重新将这个对话进行下来,让两口子最终没有出现冷战。 完成后,我会邀请一个小组进行分享,请开始吧。 |
【学习者案例】
张美丽:洗衣机里咱俩昨天穿脏的衣服洗好了。
小王:嗯。
张美丽:你后天开会要穿的衬衣也在里面呢,我刚刚洗完碗感觉挺累的,心里又老记挂着衣服放洗衣机要臭,你能不能去把衣服晾一下。
小王:走啊,一起啊。
张美丽:你去晾,男人做家务是疼老婆的体现,我想要你多疼我一点。我给你洗水果吃。
小王:好吧。
【正面反馈】
千尘:有时候我在做饭,我对象会走过来主动和我做饭说,然后说:“我跟你一起”。呢么这算是他提出的某种请求吗?
反馈:是的,这也是一种请求,因为他的需求可能只是体谅你,想要多和你在一起关心你,并不是需要你作出什么行动,所以这种请求是隐性的,是他自发作出行动就可以满足自身需求的。这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些好的反馈,比如感谢、表达出你的高兴情绪,你们就能有良性的沟通,并且维持这种很好的生活状态。
A2【催化应用】 请大家想一下,在未来一周活一个月里,你可能想要提出请求,解决一些不好开口,但是做了之后,对对方或对你有利的事?比如劝你的兄弟姐妹早睡,或者是请求爱打游戏的对象帮忙做饭,或者是改变某种生活习惯?也可能是职场中,和同事竞争培训机会,需要向领导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 针对你可能遇见的情况,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提出请求?请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我会邀请一两位进行分享。 【现场案例】 药山:有一个快递要请领导帮忙拿。就说:“院长,有个事,之前的谁谁谁那个项目,感觉要被上头批,我得去看看,我这边有个快递,请你帮我拿一下。” 不方便透露姓名:希望对象晚上睡觉前能刷牙。就跟说:“xx,别人说晚上不刷牙嘴里会有比厕所地面还要多的细菌。牙齿不好,以后就不能陪我吃好吃的了。对你的身体健康也不好,还怎么陪我白头到老?我希望有一个能健健康康和我一辈子在一起的人,走吧,我们一起刷牙去吧。” 好的,感谢分享,很有意思的案例哈。 【有力的结语】 通过两个拆页的学习,相信大家能对感受、需求和请求有一个深度的了解,学会如何表达情绪,以及提出清晰明确的请求,希望大家在以后多多运用,能够熟练掌握技巧,让沟通更顺畅。 |
好的,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