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那我今天拆书的的内容并非来自于七个习惯,而是这本书的前言,因为它告诉了我们怎样做才能真的读懂一本书,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浏览图片中的内容,看完的伙伴示意我
片段:其次,我建议你改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能复述。在阅读过程中,应有心理准备,预计在48小时以内,与人分享或讨论读书心得。
我相信心态不同,阅读的成效就会两样。比方你知道将要在48小时内,向别人讲解本书提到的产出/产能平衡原则,你的阅读成效定会有所不同。现在你就可以假定今天或明天,要趁记忆犹新之际,把本章最后一节的主旨告诉家人、朋友或同事。然后试着比较一下,感觉有何差别。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以往我们如何读一本书呢?也许会从头看到尾,或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翻一翻,那整本书的内容,也许只有60%会引起你的注意,会划线,或者摘抄到笔记本里,那这60%的内容也许只有一半30%会引发你的回想,那经过脑袋的这30%也许最后只有10%会引起你暂时性的行动或改变,但经过时间的消磨,最后能化为行动习惯的部分也许已经所剩无几了,甚至我们记得的仅仅是一本书的名字,就像我刚工作的时候看的一本书叫《金字塔原理》,如今我只记得这本书出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但到底讲了什么,我觉得我选择性的失忆了。
也许你会认为一本书对你有短暂的改变已经很不错了,但相信咱们拆书伙伴大部分读的都是实用类的书籍,这些书籍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从而优化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那仅仅暂时的改变是不够的,需要我们如何做呢,正如片段所说,我们需要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除了吸收还要做到输出,这个过程就会加深体会,迫使自己去运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下面我们分个小组,组内的伙伴彼此分享下以往的读书经历,请说明你近期读的一本书是什么,你是如何阅读的?例如按照顺序从头读到尾,或是在目录中挑选感兴趣的片段等等
那请一位伙伴给大家分享下刚刚讨论的内容
韩广军:以前不管书好坏都会通读一遍,后来在读书的过程中,将书分为三类:一类是干货很多而且是自己不了解的内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通读思考,还有一类是书名很吸引我,但读了一部分后发现内容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就会翻一翻过去了,还有一类是和我目前工作结合比较紧密的工具类书籍,这类书籍的大部分内容都已经有所了解,例如这本游戏书讲了50个游戏,而其中一半25个我已经了解就不用再去看了,还有10个左右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不用去看,还有15个是对我有些灵感可以去学习的,那我第一遍就先把这50个游戏过一遍,第二遍把我标注的内容着重看一遍,第三遍把我思考的内容整理到简书里。等到我以后需要用到的时候,我就在整理的内容里翻一下,找下灵感,游戏就出来了。
A2: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那再回过头来看看片段的主题,我们其实不难发现以老师的角色阅读和拆书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想要读懂一本书,那就不断拆书吧。
接下来我给大家留个小作业,我们在拆书的过程中一定看了很多实用类的书籍,我需要大家以老师的角色去阅读你即将用来拆书的书,截止时间为本周日的晚上,每个人都需要向我进行复述,那这三天你该如何计划呢,请大家用2分钟 的时间写在自己的便签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