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黄金凤,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混乱的学习或者生活工作状态,有人脑海中立刻想到了一种办法,就是做计划,这是个好办法,学生上课有课程表,工作时候有工作计划,那么针对幼儿时期孩子是否有一种避免失控局面的方法,有专家提出思考,可以建立一种习惯规律养成表也就是惯例表,那么现在新的问题就来了,惯例表的制作是大人做还是孩子做?怎样的惯例表才是对孩子真正有效的惯例表?在接下来的拆书中会分享如何引导及制作这种帮助孩子自律的惯例表。在拆书前先分成两个组,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R:《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第104页
本章运用惯例表作为正面管教的主要工具。
含义:惯例表,就是把日常应有的行为习惯,通过书写、画画等方式表现出来。它还有不同的名字:日程表,规律表等等。
关键态度:给以孩子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力。
技巧:找到需要制作惯例表的时间段;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头脑风暴”,引导孩子想出时间段内的事情和内容;可以用照片、画画、贴纸等各种方式完成制作;让孩子参与,越多越好。
【图书介绍】
F:我们今天分享的书名为《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作者甄颖,“正面管教”40年前源于美国,以奥地利心理学家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由简尼尔森和琳洛特等教育专家完善,是一个专注相互沟通的,体验式的家长教育体系。本书讲述的主要就是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
A:本书具体有以下四大优势:
1、工具式编排和案例式分享大幅降低家长接受正面管教的门槛;
2、12个正面管教工具好评如潮非常接地气,;
3、管教故事真实有效;
4、国际化视野角度点评诚恳有力,直指人心。
B:面对日常教育类书籍阅读中,学术类的和带案例讲解类的书,哪类你会更感兴趣?国外的案例和实践过的中国老百姓案例,哪个对你更有借鉴意义?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而本书恰好戳中这些痛点,满足我们家长的喜好,正面管教工具一目了然,家长们不但从书中学到易学实用的方法和工具,还可从真实的具有言传身教效果的实际案例中模仿演练,解决孩子睡觉吃饭拖拉,不听指令、轻易放弃等日常问题,帮助家长找到引导孩子自信,自律,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成长途径。
【学习目标】请大家在跟随我一起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会引导孩子制作有效的惯例表,还孩子自主权。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亲身案例】为了培养孩子喜欢运动,音乐,阅读,自律等习惯,我曾经给孩子做过这么一个惯例表:7:30起床后磨耳朵,13:00午休,20:30睡前音乐,20:30上床喝牛奶讲故事,21:00关灯,饭前饭后洗手,睡前刷牙
【案例失败结果】然而,尽管这个惯例表已经做得非常简单易行,但实际是有些规则并不受孩子待见,例如睡前刷牙,到了规定时间,孩子找各种借口不配合刷牙甚至拒绝刷牙,有时候睡前放音乐孩子说我要听故事,回到家有时候还是会喜欢穿着鞋子直奔游戏区……
【原文拆解】阅读原文后发现,这个计划是我的计划而不是孩子自己的计划。根据原文片段,属于孩子的惯例表应该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制作惯例表的过程,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头脑风暴”,引导孩子想出时间段内的事情和内容并作排序,最后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可视化。这里强调给予孩子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律的性格。
【拆页行动建议】接下来我会使用原文提到以下4个方法制作惯例表
1、 找到需要制作惯例表的时间段,从“简单惯例”及“已有惯例”入手:
孩子一天二十四小时全部都规划得分秒不剩,孩子基本没有自由的空间,也不利于孩子发展,惯例表仅针对“需要的”的时间段作规划,例如起床后睡觉前,上学前放学后等,学习日和休息日,通过引导孩子创建自己的跳一跳就能达成的惯例表,来帮助他学习时间管理和生活安排,会增加惯例表的有效性;从孩子熟悉的“简单惯例”及“已有惯例”开始,孩子容易实施和执行,孩子更有成就感。
2、 启发式提问和“头脑风暴”确定要做的事项,不打断不赞美不评价
运用启发式提问一步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出每天要做的事情,孩子说,家长记录,为避免唠叨,当孩子忘了可提示:“你的惯例表下一项是什么?与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时候,通过照片图片等给孩子提示联想及思考,在孩子全部说完之前,家长最好不要打断,不赞美不评价,当跟孩子确定他说完了,可以补充:“再加上刷牙怎么样?吃完饭后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 ”
3、 可以用照片、画画、贴纸等各种方式完成制作,作可视化有趣呈现
例如讲故事等孩子做过的事情或者场景照提前打印出来;一些像自己洗澡、自己收拾东西等未来计划做的事项,提前在百度找出相关彩图并打印出来;一些像洗手,牛奶等比较容易画的事项,可以打印一份留着现场跟孩子现场上色或者一起画出来(根据时间进行调整)做好计划后提示与孩子一起排序,例如:我们一起来将这些有趣的事情排个队如何?
4、 让孩子更多参与,让“惯例表做主”代替“唠叨”
从想计划,排序计划,画出场景,粘贴场景,到每个执行环节,都由孩子自主思考、参与、动手制定规律及执行规则。每做一件事情就来到惯例表面前指给孩子看,并鼓励引导他想出下一个行动动作,把培养孩子习惯的工作交给日常惯例表,而不是告诉他该怎么做。为避免唠叨,当孩子忘了可提示:“你的惯例表下一项是什么?”即可,例如:我们回家先要怎么办,手洗完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干什么事情呢……
【预防可能的异议】
有人可能会觉得孩子这么小,要求这么多,孩子多累啊,殊不知,每天都发生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在不断变化中,建立惯例表,一切变成可预知的,遇到问题有明确的指引,孩子反而觉得生活更规律,更有安全感;让孩子早点参与制作他们的惯例表,会让他们更有归属感和成就感;孩子越小越值得尝试,因为提前训练比纠正来得更轻松。
更有一些人疑虑,惯例表心里有数就好,没必要用这么正规的方式呈现吧,就算做出来了,孩子不执行那岂不是白费劲啦?惯例表可视化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及执行,从而让孩子更有成就感;过了新鲜期,孩子不执行惯例表也没有关系,惯例表执行过程也是螺旋式上升过程,只要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不断坚持前进,激发孩子内心的强大驱动力,孩子会比大人更加自律。
【A2】催化应用(分步骤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一周,你可能会遇到以下哪种让你感觉焦虑的情景?孩子晚上不想睡觉、早上不想起床,想一直听很多很多的故事,想吃某样食物但不想洗手,进门不换拖鞋直奔游戏区……请一两位伙伴跟我们分享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学员楚瑜案例:
我家女儿睡前非常喜欢听妈妈讲故事,未来一周,暑假马上结束、要回归学校生活,我们可能会遇到的情景是:睡前故事时,讲完一个故事之后、女儿还会继续要求再讲一个、再讲一个。这时,我想到如果第二天早上女儿要上学、需要早起,就会很焦躁。
非常感谢楚瑜的分享。
【A2】催化应用(分步骤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大家想一下,针对刚刚想到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境,你将如何应用今天拆页中学到的找时段、启发提问头脑风暴、有趣呈现、激励参与四个方法,制作有效的惯例表?请简要写在便签上,一会请一两位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学员楚瑜案例:
第一步:与孩子正式沟通,定下睡觉时间。
第二步:跟孩子谈谈,为了保证准时睡觉,如何做?
第三步:把我们刚刚讨论的如何做,用文字+图片记录下来。
第四步:每天重复运用、适时调整。
【小结】感谢晓瑜分享,相信大家通过刚刚的分享及练习学会怎么应用找时段、启发式提问和头脑风暴、有趣呈现等技巧,引导及与孩子一同制作属于孩子自己的惯例表,与其花更多时间去纠正未经训练的行为,不如我们花时间提前制定惯例表训练正确的行为,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让孩子更有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