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拆书帮南昌滕王阁分舵第118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区分观察 和评论 学习目标: 希望大家通过本场学习之后,能够在遇到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句式

开场: 大家好,欢迎来到拆书帮2-1的活动现场。

首先我想来为大家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做龚陟,龚是龙共龚,陟是耳朵旁走路一步两步的步。英语专八、爱烘焙、爱画画。
现在我来为大家做一个分组:左边为一组,右边为一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希望大家通过本场学习之后,能够在遇到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句式时,用观察的语句询问对方说话的真实意图。


【图书介绍】:

【F】今天拆的书是《非暴力沟通》,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他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的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

【A】这本书是沟通类最基础最权威的书,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作者在2006年获得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著有许多关于非暴力沟通的书,其中2003年出版的《非暴力沟通》至今畅销不衰,该书中文版被香港大学推荐为50本必读书籍之一。

【B】这本书让我们可以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 今天拆页的内容可以教我们在面对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句式时,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了解对方说话的真实意图,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R阅读原书拆页】:

拆页1.jpeg

拆页2.jpe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what】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当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很容易就觉得别人是在批评我们,从而产生心理抗拒。


【前因后果说明why{即不这么做的坏处}】------在平时与他人的沟通和交往过程中,若能从对方的话语中区分观察和评论,利于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关系;若听话或者说话不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长此以往,就容易给他人造成不好的印象。


【行动建议和行动步骤how】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提倡在特定的情景和限定的时间范围内描述观察到的客观事实,不主张绝对化的评论。也就是说描述需要“对事不对人”;少用诸如“总是/老是/经常/从不/很少”等频率词,因为这类程度词语容易使我们的表达言过其词,引起他人反感。


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假使你是一个采购员,如果听到销售这样说你:“你怎么最近的订单总延期?!延期也就算了,箱单打回去三五次改了还是错?你就没有一次做好的时候嘛?”当你听到这样的话,你会怎么想?愤怒?沮丧?焦虑? 如果是我,我肯定会这样想:“什么最近总延期?什么叫没一次做好的时候?你这人怎么说话的?来挑事是吧?“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听到别人这样说自己,很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并觉得别人是在批评我们。

而如果我们能区分观察和评论,再进行自我检视,并用观察的语言询问对方:“是不是因为这个月的五张订单都延期了?其中四张箱单有错误?”在确认了对方的真实意图是是希望可以提高出货及时率减少箱单出错率,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并不是批判我的人格。


【适用边界】如果你很在意身边人的感受,并想与亲朋好友维持良好的亲密关系,与同事客户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沟通中应当运用本堂练习中的知识点,充分意识到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判断对方说话的真实意图,并更加贴切的表达自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最近一周因为拆书帮练级很晚到家,头上汗滴滴身上黏糊糊的刚进门就被老爸喊住,语气严厉的训斥了一通:“你最近怎么天天这么晚回家?什么拆书帮啊?感觉像邪教组织啊!”进卧室拿两件换洗衣服去洗澡,老公就吐槽:“你这几天玩的很开心啊,天天不是吃饭唱歌就是喝咖啡,玩这么晚都不想回家了吧?”


请大家按照开始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回顾上述场景,练级回家被伴侣或者父母评论;或者回想下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类似场景,被他人指责,而指责内容将观察评论混为一谈,而你不能理解说话者想表达的真实意图?或者你有没有相反的经历,将观点和评论混为一谈去评价他人?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A在男朋友出差坐火车的时候打电话给男朋友,对话如下:

小A:“我想跟你说个事情。”

男朋友:“我在检票。”

小A:“哦,那待会说。”

心里活动:奇怪,怎么讲话这么低沉,平时好像不是这样的。

过了几分钟,电话再次接通。

小A:“你太不懂得照顾我的感受了。你真是个差劲的男友!如果你老跟别的女的单独在一起,我们的关系肯定会恶化到分手告终。你是不是带了个女的去出差?我听到有女生在你边上说话的声音,而且你刚才讲话声音那么低沉,是心虚吗?你不要总是单独跟女的出去还藏着掖着不告诉我,你以为你这样我就不知道吗?”

男朋友:“她没跟我坐一起,而且不是我带她去出差。你不要那么敏感好不好?”

小A:“我怎么就敏感了?你跟女的出差还不跟我说?”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小A跟男友的对话过程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运用的错误表达方式是:

“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你太不懂得照顾我的感受了。

“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做事实。”---你真是个差劲的男友!

"把预测当成事实"---- 如果你老跟别的女的单独在一起,我们的关系肯定会恶化到分手告终。

当小A用完这三种错误的表达方式后,还用追问的语气问自己的男友“你是心虚吗?”成功的引发了男友的反感。


【A1+反思加工】

想想在过去的一周中,和他人,不管是家人还是同事的沟通过程中,对方说出了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话时,你是怎么回应的?当你再次面对同样的场景(如果上帝给你重来一次的机会),你会如何运用今天的技巧----用观察的语言陈述事实并询问对方说话的真实意图?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A说假如我再次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会这样来运用今天的知识点来跟他说:“当刚电话接通你跟我说你在检票的时候,我听到有女生嘻嘻哈哈的声音,好像还喊了你的名字,似乎在跟你说话。我认为你没有照顾到我的感受,因为我们曾经约定说过若有工作需要,你得跟其他女生单独相处长时间的话,你会提前告诉我,但是这次你没跟我说。你要知道,你最近一周时间里面已经连续三次被我发现跟其他女生单独相处而没有告知我,虽然我后来知道是因为开会后讨论方案或者加班,但是我相信任何一个知冷暖的男友都不会做让女友担心的事情。如果你的确因为工作需要,而会与其他女生单独相处很长时间,我希望你可以提前跟我说下,我会心里更安心一点。我不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个事情而恶化,这会让我感觉很忧虑。”



拆书家:感谢学习者的A1+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者A1+中,她运用到今天的知识点:

运用观察客观描述当时场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达到了正常沟通的效果。

本场2-1练级已经完成,谢谢各位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