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邓光东,我的三个标签是:学习、旅行和思考, 很高兴可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拆书内容。为了方便稍后的讨论,我们分成4人一组,这样每个人都能充分的时间进行表达。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使用2W1H模型进行思考,并在现场进行应用。
Feature: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结构思考力》这本书里面的一个片段。《结构思考力》这本书的作者李忠秋,是一名培训师,为众多500强企业提供过结构思考力的培训,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构建结构思考力的5大方面。
Advantage: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源自《金字塔原理》,但它比《金字塔原理》更通俗易懂,而且有丰富的本土案例,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将结构化思考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
Benefit:这本书提供的结构思考力工具,将帮助我们快速理清思路,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有力,工作更加高效。
3.掌握2W1H的简便方法
2W1H是设想问题时经常被问到的核心问题。有一次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听完我讲课后跟我聊天,通过言谈我发现他 的思考和表达特别结构化 ,于是我就请教他是如何训练自己的结构思考力的,他笑了笑说:“之前没听过课不知道这叫结构化思考,听过课以后才发现之所以现在看待企业问题和表达时能够如此清晰,跟小时候父亲对我的教诲有关”。 原来他父亲从小就告诉他面对问题都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三方面考虑,久而久之,他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变得越来越强。我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您父亲对您的要求可不低啊,跟毛主席教导我们的一样,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实说的也是“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三方面,也就是2W1H(What、 why 、how)。其实这三个方面包含于5W2H之中,之所以单独拿出来讨论是因为这三个方面是非常核心的问题,大部分情况下都可能会被问到,也通常会解决大部分的结构搭建。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跟我们分享了结构思考力的简易模型,2W1H模型,那什么是2W1H呢?那就是What,Why和How。具体而言,就是我们在遇到一件事,接受一个任务时,从3个方面去思考,第一方面What,“是什么”,即我们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方面Why,“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第三个方面How,“怎么做”,也就是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通过这3个方面,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更加全面,表达更加清晰。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绝大多数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是从What的角度出发,经常是遇到一个事情,就急于去解决事情本身,没有认真地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做好,这样往往我们只是看到了事情本身,完成了这个任务而已,并没有达到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这样只会让我们付出了努力,没有成效。
【举例子】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去逛街买衣服,逛了几家店之后,看到一家店打5折,觉得很便宜,就草率的买了一件,也没有怎么试穿,结果这件衣服就穿了一次就再也没有穿过了。现在想想,如果我学了2W1H模型,让我再次回到当时那个时刻,我首先会想想“为什么要买衣服呢”,是因为现在的衣服不合身,要买一件合身的衣服,让自己看起来帅一点,想到这次逛街买衣服的目的以及如何做之后,可能就不会那么草率,看到5折就兴奋的去买了。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W1H模型,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A1:以上是我对拆书片段的理解。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显像提问,具体情境)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件事,比如领导交给你一项任务,你没有思考为什么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就直接动手开始做,然后做出来的结果,让领导很失望,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怎么交给你更多的工作去做”,想一想当时的情景,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各小组用3分钟进行讨论,之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做分享。
好的,谢谢大家热烈的讨论。接下来我们请一个小伙伴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伙伴小A给大家分享了一个例子:由于市场变化,她们公司收入下降,领导让她做一份计划以激发员工提出更好的方案去提升销量,结果她想都没想,就把之前其他分公司做的一份计划,稍微修改了下,就交给了领导,结果领导不是很满意。
A2:想想看,在刚才自己分享的案例中,如果使用段子中的2W1H模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让你重新思考一下,然后再去完成这项任务,会如何呢?
各小组用2分钟进行讨论,之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做分享。
小伙伴小A继续给大家分享了使用2W1H模型:关于制作一份激发员工提出更好方案的计划,首先会去想为什么要做这个计划,然后会去想怎样才能把这个计划做好,包括需要哪些人, 哪些资源等等,这样去思考这个问题,这样就可以更加全面,而不是仅仅为了交差。
好的,谢谢小伙伴的分享。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大家能多用2W1H模型进行思考,提高思考的全面性。谢谢大家,我今天TF2-1的晋级就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