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美英,美术的美,英语的英,目前主要从事电商行业,是一名电商运营,平时喜欢阅读、瑜伽。关于阅读,我喜欢看书,小说、理论类、实用类的书都看,不过以前看书更多是因为趣味性,而认识拆书帮,让我学会了带着目的去阅读,学会了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书本所学用在实际生活中,大大提升了我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改变了我的生活。对于瑜伽,我觉得瑜伽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修身养心的方法。通过练习瑜伽,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而且让我和自己的内心走的更近,以前的我是个性格比较急躁的人,因为瑜伽,我学会了接纳自己,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美英,很高兴认识大家,很高兴加入拆书帮。
拆书帮介绍
那可能有伙伴会好奇了,什么是拆书,什么又是拆书帮呢?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法即RIA便签读书法,分成三个部分:
R(Reading)阅读书中原文片段(读);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想),理解原文片段的关键内容;
A(appropriation)学习者拆为己用(用)。
知道了什么是拆书,我们再来看下什么是拆书帮,拆书帮是两个组织,一是学习型组织,二是公益性组织,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拆书帮运用拆书学习方法论,提倡通过学习改变行为;作为一个公益性组织,拆书帮定期举办拆书活动,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我今天要拆的这本书是《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是古典老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是识别等死模式,减少等待成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这个拆页的学习,我们能够判断自己是否陷入等死模式,并采取相应行动。
【R】阅读原书拆页
《拆掉思维里的墙》P171-P172 等死模式
我在从深圳到北京的飞机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去年想考自己喜欢的研究生,结果失败,却出乎意料地遇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安心,已经纠结半年了。
我问她:“去年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
她说,她去年每天大概花4个小时,学了3个月,考前一周突击了以下,就差3分。
我又问她:“现在你每天烦这件事情大概花你多少时间”
她说,从过年到现在(6个月)每天都在想,上班下班都想,烦死了。
我说:“如果用你饭的时间来学习,有没有可能考研早就过了?
反正是花时间,与其花时间郁闷,还不如花时间学习!顶多就是不过,那也学习很多东西呢!不学白不学!”
花时间来郁闷,是等待成本。花时间来尝试,是穿越成本。这位女生花来郁闷的时间,如果是每天5小时(上班下班都在想),一共6个月,那就是900个小时。而去年她差三分就过的考研,每天用4小时,3个月,考前突击一周(算每天20小时),成本计算如下:
穿越成本:(4h*3*30)+(20h*7)=500h
等待成本:5h*6*30=900h
等待成本几乎是穿越成本的1.8倍!
看得出来,如果她是用纠结的时间来考研,几乎连两个多研都考上了!这里还不算因为郁闷添加的起痘痘、鱼尾纹以及对学习的信心丧失等损失。
在这个故事里面,这个人陷入这样一个心智模式:越等待,越没有时间和信心,越没有时间和信心,就越不敢考研。这个人会在今年考研前最终放弃,在新的一年,等待的焦虑会继续消磨这个人的信心和能力,一直到她众有一天完全放弃为止。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我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穿越过去,因为你等待的成本,远远高于你穿越的成本!
分享【I】便签
从原页中我们知道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士很想去考研,却又纠结于考研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能否给自己带来相应的价值,一边犹豫一边焦虑,最后也因为这件事折磨了自己许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类似的场景,想要开始做一件事情,却又担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在做与不做中纠结并焦虑。其实这就是陷入了书中所说的“等死模式”,那什么是等死模式呢?所谓等死模式就是说想做一件事情,却又担心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值得,在做和不做中纠结并焦虑并且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
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会陷入等死模式呢?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收获是等同甚至大于付出的,是值得的,因此在开始付出的时候总会先掂量是否值得,会花时间去思考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而当纠结的等待成本大于我们实际需要投入的成本时,我们便陷入了等死模式。
分享【A1】便签
这个女士的例子让我想起了之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前两个月的时候自己在学习结构思考力,刚好碰到一个公众号开了一门结构化思维的课程,但是那个课程的价格对于我来说有点高,加上那段时间自身比较忙,因此我就陷入了等死模式,一边想要去报课程,提升自己的结构化思维,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时间和金钱都花进去了却没有效果。就这样我那段时间每天都要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提醒自己去思考,但是每天都只是处在纠结和焦虑中,却没有得出结果,反而把我自己的心情搞坏了,最终都没有报那门课程。最后,当看到别人开课后取得的进步我又陷入了懊悔。通过今天等死模式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就是陷入了等死模式,如果可以回到过去,那么根据书中所学,首先,我会选择列出自己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我的等待成本就是接着去纠结是否需要报名这个课程,并有可能因此再影响自己的其他生活,而我的行动成本就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并且尽全力去学。其次,比较两个成本后我会选择行动,即使最后发现这门课程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至少减少了自己焦虑的时间同时收获了一些知识。
分享【A2】便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意识到等死模式对我生活的影响,我决定运用书中的方法,改变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刚好下周六在公司有个参与分享会的机会,之前的时候一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够参加去分享一些自己的东西同时锻炼下自己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又担心最近比较忙自己没有时间准备而表现不好,于是陷入了纠结,想去又不想去的心理让自己的内心极为烦躁,今天学习了这个拆页,我意识到自己是陷入了等死模式。如果我接着等待,那我每天还是会因为这个烦恼不已同时打乱我其他的计划,而如果去行动,就是需要逼自己一把,在下周辛苦下提前做准备。在对比两个成本后,我决定在下周一去报名参加下周六的分享会。即使最后可能分享会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是至少我减少了焦虑的时间同时有了一些收获。
我们今天所学的拆页主要是关于等死模式,希望通过今天的拆页学习,大家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否陷入等死模式,列出自己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对比并采取相应的行动,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