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高捷,是一个二级的拆书家,是一个默默奋斗着的80后,是一个在读mba的理工男。
【设定学习目标】:今天我要拆的书是《刻意练习》里面的一个片段,今天的拆书(重点说明)目的:1,学完后,让小伙伴能区分天真的练习与有目的练习;2,学完后,当工作学习生活上我们无法进步时,我们该如何使用有目的练习这个方法来让自己持续提高。
『事件场景』:前几天看到马路上两个司机在吵架,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我开了20多年车了,从来都没出过这么严重的擦车事故,这肯定是你的问题。”而另一个司机说“这明明是因为你转弯没打方向灯,而且又是急转弯才擦到的啊!跟你开了多少年车完全没关系!”
[提问]:试问一下开了20多年车的司机,一定会比只开了5年车的司机更擅长开车吗?为什么人们往往总是认为干某件事的时间越长就越优秀呢?
[影响]:其实很多事情一旦我们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做到自动化后,再多的“练习”也不会有什么进步。一味重复地做着某件事情,这是一种自我安慰,是天真的练习,不但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事实上,训练时间的长短对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影响,没有正确方法而反复去练习,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且使能力水平缓慢下降。还有些人每天花大量时间刻苦努力,却进步很少,看到别人大幅度进步,自己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刻苦努力,但是最后还是进步很少。其实真正的关键根本就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训练的方法。事实上,除非你有专门的恰当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大的进步。
「解决」:那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本书,它教我们怎么去通过练习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并能提高表现和水平。这本书叫做《刻意练习》。《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从新手成为大师不是通过练习一万小时,而是通过刻意练习。本书也详细描述了“刻意练习”是什么,以及怎样发挥它的作用。今天拆页也是本书的一个片段,学习了我们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练习一万小时不能使我们从新手成为大师。
[A1] 发给大家一个自测卷,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进行一个自测。
以下6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我有明确长期学习目标和短期学习目标 | 1 | 2 | 3 | 4 | 5 | 6 |
学习中,我只对我做的不好的或者不会的内容进行重复练习 | 1 | 2 | 3 | 4 | 5 | 6 |
我每天总的学习时间能达到2个小时以上 | 1 | 2 | 3 | 4 | 5 | 6 |
学习的时候,我能专注于这件事上,很少被手机或者别的东西打扰 | 1 | 2 | 3 | 4 | 5 | 6 |
我会跟踪我的学习情况,明确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 | 1 | 2 | 3 | 4 | 5 | 6 |
学习时,我能得到及时反馈,能准确辨别我在哪些地方做的不足,以及为什么存在这么不足 | 1 | 2 | 3 | 4 | 5 | 6 |
学习时,我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教导或者同伴的指点 | 1 | 2 | 3 | 4 | 5 | 6 |
长期学习目标和短期学习目标都能完全达成 | 1 | 2 | 3 | 4 | 5 | 6 |
学习时,我会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 1 | 2 | 3 | 4 | 5 | 6 |
[I] 现在这个自测大家都应该完成了,请问38分以上的都多少,请举个手,38分以下的呢?38分以上包括38分的就已经进入有目的的练习了,而38分以下的还处于天真的练习中,为什么做这个自测呢,就是为了在学习这个拆页之前,让大家能了解自己的情况。通过这个测试你或许有疑问,那就带着你们的疑问进行以下的相关学习。
[R]现在把拆页发给大家,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看看这个拆页,如果看完了请给我一个提示。
拆页:
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史蒂夫奥尔,是威奇托大学从事音乐教师的专家,他曾提供过一段假想的对话,假设对话在一位音乐导师和年轻学生之间进行。这种关于练习的对话,音乐导师经常会跟学生讲。在这个例子中,导师试图搞懂:为什么年轻的学生一直没有进步?
导师:从你的练习清单可以看出,你每天练习一小时,但你每次测试的时候,总是只有c的成绩,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昨天晚上都演奏了,
导师:你演奏了多少次?
学生:10次或者20次。
导师:你弹对了多少次?
学生:啊……我不知道,一次或两次吧
导师:哦,你是怎么练习的?
学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简单地讲,这就是天真的练习,只是埋头干,我刚刚挥起球拍,努力去击球,我刚刚听到了那些数字,想办法去记住,我刚刚看到了那些数学题,正试着解答。有目的的练习这个术语,意味着要比这种天真的练习,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而且更为专注。
看完拆页大家对天真练习和有目的练习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个拆页里面对“天真的练习”有一个定义,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这个定义里有几个关键词,“只靠”,“反复”,“某件事”,“提高”,也就是天真的练习就是仅仅只反复做某件事就想提高,这种练习一旦达到自动化就能难在提高了,拆页中例子也说明了这一点。那为什么要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就是让我们能持续进步呢?请小伙伴来说一下(互动),因为有目的练习比天真的练习需要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更为专注,而且还有及时反馈。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原先有三组人,分别让他们从A村步行到b村庄,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不知道路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第二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是中间没有里程碑,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和和路程,每一公里都有一个里程碑,我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哪一组最快到达目的地?(互动)肯定是第三组了,因为第三组知道自己的目标,还知道自己离目标有多远,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步伐前行。那我就来结合拆页与我刚刚举的例子总结一下我们该如何进行有目的的练习。1)练习前我们要制定明确的特定的目标。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关注于我们的不足,对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们要反复练习。这里对练习有两个基本条件的,第一就是要我们走出“舒适区“,不要进入“恐慌区”,第二,练习时我们必须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区呢?一、我们身体和心里偏向于稳定,打破这个稳定,让我们的大脑突触兴奋,产生新的链接,这个会在后面专门讲的给大家做一个阐述,二、在舒适区练习,就是你已经把你熟悉的单词反复背诵,把你会做的习题反复练习,我你会做的工作无数次的进行,这样我们是不可能进步的,为什么不能一下子进入恐慌区,因为这样容易让我们受挫或者受伤,比如扭着腰了,或者平时不锻炼突然去爬山第二天下不了床都是这样,在“舒适区”练习叫生活,在“学习区”练习才叫学习。最后,我在重复一遍“有目的的练习”方法的三个步骤,1)练习前我们要制定明确的特定的目标。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关注于我们的不足,对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们要反复练习。
【A3】结合刚刚学们学到知识,再回到拆页里,为了让这个学生下次测验达到A,你来扮演这个老师,用刚刚给出的步骤,给这个学生制定一套有目的练习让他进行练习。时间为7分钟,7分钟后请几个小伙伴出来进行分享。
千尘小伙伴分享:
1.我们先设定目标:目标就是下次测验达到A,比如下次测验是一个月后,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两个部分,期中检测达到B,期末检测达到A。
2.假设我们每天练习的时间:一个小时;练习的曲子:是一首有50小节的曲子。第一天练习1~5节,每节10分钟;第二天,前10分钟复习以前练习的,后50分钟练习6~10节,每节10分钟,以后每天依次往后,到第10天,就可以把整个曲子弹完;从第11天开始,每天前20分钟,我们反复弹曲子,比照老师弹的,按照老师的指点,后40分钟反复练习不足的地方;在15天期中检测,达到B级水平,再后15天,每天前50分钟反复练习不足的地方,后10分钟,整体练习。
3.每5天找老师一次,弹给老师听已经练会的,请老师指导。根据老师教导以及我们感觉不足的地方,加强练习,反复这些方面。
【A2】最后,给小伙伴们布置一个课后小作业,这个作业就是,想一个你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提升的地方,比如你想提高做ppt的水平,比如你想提高excel水平,按照之前说的三个步骤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并将具体步骤或者方法写下来,在现场找一个监督人,监督你执行并给予反馈。那么我今天的拆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