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高捷,是一个二级的拆书家,是一个默默奋斗着的80后,是一个在读mba 的理工男。
【设定学习目标】:今天我要拆的书是《万万没想到》里面的一个片段,今天的拆书(重点说明)目的:1,学完后,我们真正理解什么才是“取舍思维”2,学完后,当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要做选择题,而且这种选择伴随着不愿意或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的时候,我们能使用取舍思维三步法来作出自己的选择。
『事件场景』:有的时候你想用下班后的时间读书,就不能看电影。你不能又读书又看电影又加班又饭局,还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距离工作地点近的房子通常更贵,你不能要求这个房子又大又便宜又方便。长的帅的未必挣钱多,挣钱多的很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你。
[提问]: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在生活中做出各种取舍,然而很多烦恼恰恰是来自不愿意或者不知道取舍,那我们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呢?
[影响]:不懂得取舍,生活仍然可以对付着过下去,但是人生如果不懂得取舍,往往会失去更多。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以一种不直截了当的方式影响他人,然后再影响自己。
「解决」:取舍是真实存在的,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在职业生涯中都是如此。如果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就注定会像大陆航空公司一样,受困于“横跨战略”中,被迫毫无选择地牺牲一些收益,而这可能不是我们主动设计的。尽管有时取舍会给人带来痛苦,但却代表着一个意义重大的机会。通过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地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极大地增加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就像西南航空,因为选择始终如一,便可享受到成功的硕果。对于我们而言,生活中工作中要面对很多这种复杂的局面,最基本的一个结果是好东西虽然多,我却不能都要,这个就需要取舍。学习了今天我们这个“tradeoff”取舍思维以后,你会知道面对这样的事情,你该如何进行tradeoff,该如何作出你自己的选择。
[R]现在把拆页发给大家,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看看这个拆页,如果看完了请给我一个提示。
拆页:
取舍思维,英文有一个形神兼备的词可作解释:“tradeoff”。两个好东西我不可能都要,那么我愿意牺牲(off)这个,来换取( trade)那个。“Tradeoff”是“理工科思维”的起源。讨价还价一番后达成交易,这对文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无语的情境!既不美也不丑,既不值得歌颂也不值得睡弃。斤斤计较地得到一个既谈不上实现了梦想也谈不上是悲剧的结果,完全不文艺。所以文人不研究这个。
“Tradeoff”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利弊。世界上并没有多少事情是“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所谓“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情况下兴一利必生一弊,而利弊都不是无限大的。可是文人思维仍然停留在有点好东西就高兴得不得了的时代,习惯于无限夸大自己的情感,一边说金钱如粪上,一边说朋友值千金,一边说生命无价,一边说爱情价更高。做过利弊分析,理工科思维要求妥协、而文人总爱不管不顾,喜欢说不惜一切代价,喜欢看动不动就把全部筹码都押上去的剧情。理工科思维要求随时根据新情况调整策略,而撒切尔夫人说她“从不转弯”——可能是因为选民爱听这个,不过她的确不爱转弯。
拆页里用了一个单词“tradeoff”,这个单词也是费曼的十大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trade,交易,买卖,off,取消,怎么来理解呢?1,你的钱是固定的,如果这些钱全部买一个东西,那就不可能去买别的东西,所以要选择最值得去做的,这就是机会成本;2,更深层次的可以理解为讨价还价,直到两方都满意为止,留下满意的,把不满意的去了,这我们我们取舍思维的精华所在。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试图要赶着再多做一件事情?这样的人明知道离会议开始只剩10分钟了,而去会场就需要10分钟,却还要坐下来回复几封邮件才出发;他们会答应在周五前准备好一份报告,即便在同一天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按期完工;他们可能会答应周六晚上参加表亲的生日派对,即便在同一时间还有演出要去看。这种人的逻辑就是:我可以两者兼顾,因此根本不考虑取舍。而更重要的问题是,这种逻辑是错误的。最终,他们要么开会迟到;要么在最后期限那天一项工作或者两项都无法交工(或者两项工作都完成得很不好);要么参加不了表亲的生日派对, 要么没去看演出。在现实中,接受任何一个机会都无疑需要你舍弃其他几个机会。那我们该如何进行取舍与选择呢?这就需要我们知道每一件事情的利弊,进行分析利弊。分析利弊有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所要分析的利与弊不是脱离现实的单纯额进行分析,也不是单独事情利与弊的之间分析来比较利大还是弊大,而是要尽可能列举出所有利的一面和弊的一面,如果两件事你要选择,就要把这两件事各自的利弊全部罗列出来,分别比较各自的利弊,以及长远期的利弊,比如我突然要去北京,我可以选择高铁,选则自驾,选择坐飞机,如果脱离现实,我们其实是无法进行比较的,这样就会按照我们各自的固有经验来分析,会认为高铁比飞机便宜,飞机比高铁快,自驾不安全等等,但是如果结合现实以及长远期影响来看,所得出的结果就不会一样了,假设明天我要去北京面见一位重要客户,我要明确知道我自己的需求就是给这位重要客户留下极好的第一印象,我要在见面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这个需求下,我就要去北京找合适住的地方,找合适会面的地方,而且还得计算不要迟到的问题,如果会面结束,还要考虑是否吃饭与送客户的事情,这样就需要我们充裕的时间在北京处理这些事情,如果我们结合现实进行分析,最佳选择是高铁,因为济南到北京最短时间而且最稳定的,如果换个地方不是去北京会面而是去广州会面,那我选择肯定是飞机了,其实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可能我们要做的选择复杂的多,利与弊就得需要各类数据作支撑,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最后的选择。在我们不愿意或者不知道取舍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取舍与选择进行权衡分析呢?1,我们要明确找到自己最基本的需求。2,罗列选择项的利与弊。3,分析利弊,做出选择。找到自己的最根本需求,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可以进行5why进行自问。罗列选择项的利与弊,这里所罗列的利弊,一定要结合现实与长远期影响,甚至有些需要各类数据作支撑。分析利弊,做出选择,结合所罗列的利与弊,我们就可以进行比较最后作出选择了,这里我们可以用到换位思考,可以用swot分析法等等。
现在请各位小伙伴,自己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整个剧本的背景和人物设置是学习者未来你打算自己干还是给别人打工,这里面要包括人物、情节变化和对话、动作等,在这个小故事里我们要应用到刚刚所学来解决问题,具体格式可参考拆页背面我给大家的格式,给大家7分钟的时间,时间到了请小伙伴来给大家讲讲故事。
具体格式如下:
时闻:
地点:
人物:
内容:(事件过程,含角色行为的顺序,及具体的表情动作描述)
对白:(事件中对话的具体内容)
旁白: (用来介绍背景、人物关系、人物的内心想法等)
现在请药山老师给大家讲讲他写的剧本。
时闻:三年后的某一天
地点:在mana咖啡厅
人物:药山和高捷
内容:高捷约药山到咖啡厅,想让药山帮他分析下现在他是否自己干还是继续给别人打工,关于这个问题他现在十分纠结,最后药山通过取舍思维三步法,让高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对白:
高捷:药山老师,我现在一直在纠结是否要出去自己干,还是依然待在现在这个单位里?因为现在刚好有个政策,可以停薪留职去创业,虽然现在在单位混的还不错,而且已经一名年轻专家了。
药山:那你能说说你现在为什么纠结吗?纠结的这个点的目的是什么?
高捷:我们单位很多人都自己出去干了,我觉得我也能出去自己干,主要赚的多,能很快财务自由,但是在现在这个单位,其实也不错,早九晚五加双休,能有很多时间陪家人,而且也能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