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王宏,现在请大家2人一组进行分组。【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用四个原则来正确使用“积极暂停”工具冷处理你的情绪,理智解决问题。今天拆解的书籍是《正面管教》,作者是简·尼尔森。
F特征:《正面管教》的作者是简·尼尔森(Jane Nelsen),是一位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说、大学心理咨询教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这本书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A优势:这本书是家庭教育书籍中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所传授的“正面管教”是风靡欧美的教育风暴!一个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体验!已经有超过16个国家、600万个家庭被它改变。
B利益:这本书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家长找到引导孩子自信,自律,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成长途径。为很多受到困惑、面临育儿挑战的家长们,提供了行之有效并且触动他们内心的解决方法,让身心俱疲的育儿过程,转化为家长和孩子都放松、享受的美好过程。
如果你的配偶或同事把你逼得走投无路,并且说:“我不喜欢你刚才的所作所为。你去‘暂停’一下,想想你都做了些什么。”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你是会感激人家的帮助,还是会愤愤不平?你想的会是“哎呀,这真是太有帮助、太鼓舞人了”,还是“这太侮辱人了。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会觉得因为这个人是在帮助你,因而决定把你所有的问题都告诉这个人,还是会与这个人拉开情感距离,甚至去另找一个伴侣?
既然这种做法对大人来说既是不尊重的也是不奏效的,为什么我们却认为这对孩子就会有效呢?成年人做了很多无效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经过真正的认真思考。他们没有考虑长期效果。他们没有考虑孩子会有什么感受,孩子是怎么想的,以及孩子会对自己、别人以及将来该怎么办做出何种决定。他们也没有考虑自己说的是什么话。
我问父母和老师们,为什么说“你想想你做了些什么”这话很愚蠢。其愚蠢之处在于,这句话假设大人能控制孩子们的想法。他们控制不了。那些被送去“暂停”的孩子不大可能在那里想他们做了些什么。他们更可能想的是你做了些什么,以及你对他们多么不尊重、不公平。有些孩子可能会满腔愤怒和怨恨,想的是要怎样才能扯平,或者下次怎样才能不再被你抓到。最让人痛心的是那些因此而把自己想成是“坏蛋”或“不够好”的孩子。
积极的“暂停”则完全不同。它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这样他们才能接通理性大脑),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更糟”(这是一种错误的激励),不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在每个人都能足够冷静到接通理性大脑之前,专注于解决问题就不会有效。在让孩子和我们一起来布置“积极的暂停”区时,要遵循以下四项指导原则。
1、花时间训练。在使用“积极的暂停”之前,要和孩子谈谈它的好处。要将“冷静期”的价值,以及在解决冲突之前要等待每个人的感觉都好起来的重要性告诉孩子。
2、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这是一个有助于他们心情好转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让孩子们布置(或至少参与布置)他们自己的“积极的暂停区”,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重要。如果孩子太小,还不能帮着做计划或做选择,那他们就还不到使用“暂停”的年龄。要向孩子解释,“积极的暂停的目的”不是要惩罚,或是给他们造成痛苦。
因为“暂停”这个词已经单了一个惩罚意味的恶名,所以让你的孩子或学生给他换个名字是个好主意。
3、事先和孩子们(或学生们)商量好一个计划。要向孩子们解释,你们中的一方或双方也许会发现,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做一个“暂停”,直到自己的感觉好起来,是很有帮助的。父母和老师们经常承认,更需要“暂停”的是自己,哪怕仅仅是几次深呼吸。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可以“选择”积极的暂停,如果他们认为最有帮助的话。
4、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作出弥补。那些反对允许孩子在“暂停”时做些愉快事情的大人,往往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条指导原则。
【what】孩子无理取闹或犯错误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会让他到“小黑屋”去反省,以此惩戒他,觉得只有这样让孩子内疚,羞愧和痛苦,才能激励孩子。惩罚虽然短期有效,但事实上,惩罚性暂停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而积极的暂停对孩子则是一种鼓励,并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力量的体验,鼓励性的暂停提供了一个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的冷静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孩子做的更好。
【why】人在暴怒的瞬间,处于被“动物脑”控制的时刻,这个时候说出来的话就是气话,做出来的事也是极具破坏性而且对解决问题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意识到自己有脾气来了,要有意识的察觉并主动采取“积极暂停”的方法,从当时的情形中撤出来,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样才能够理智地解决问题。
【how】积极暂停是避免正面冲突,“隔离”到一处安静所在,给双方提供冷静和反思的时间,让他们真正从不良的情绪当中走出来冷静加自省,积极正面地认识到自己的错处,然后积极解决。所以,运用“积极暂停”工具时需要遵循一定原则的:
1、解释用法:解释积极暂停的好处和重要性;
2、共同设置暂停区:让孩子参与选择、布置、起名,也就是孩子参与越多越好;
3、示范使用:遇到有情绪的时候,自己先做示范,去积极暂停下来,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看到效果,才能真正明白它的作用。
4、暂停后回来解决问题:冷静过后一定要回来,积极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其中,第二个原则,暂停区的设置可以是在日常设置,也可以在发生矛盾问题情绪波动时示范并引导孩子使用,事后再进行细致的解释,随后共同设置暂停区域,营造积极暂停的氛围。
边界:孩子的年龄具备能够和父母一起计划或选择“积极的暂停”区的能力,使用积极暂停工具的年龄在3岁以上。
预防异议:你是不是觉得让孩子在“暂停”时允许他们做些愉快地事情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奖励。这是一种陈旧观念,并不是只有让孩子遭到惩罚或感觉更糟才能做得更好,只有让孩子感觉更好时才能理解和接受更好的建议才会做得更好。
[案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说明在解决问题时,教给孩子运用积极暂停的4个重要指导原则。
女儿小小放学回到家,抱怨:
“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朝她吼叫!“
妈妈双手叉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
“哼,你做了什么让老师生气的事情了?”
“我什么也没做。”小小生气地回应道。
“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朝学生吼叫呢,说,你到底做了什么?”
小小怒视着妈妈。这种表情突然让妈妈想起了正面管教,问道
“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没什么可做的!”小小还是怒气冲冲地回答妈妈。
妈妈这时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一下,对女儿说;“去你自己的舒服小屋平静一下是不是会好一些?妈妈现在也觉得有点烦躁,妈妈也到自己的“房子”呆一会儿,等下出来就会好了。”
一会过后,妈妈冷静了一会儿,到了小小的“房子”里说:“怎么样,心情好些了吗?我们可以聊一下吗?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当众吼你,你一定觉得非常丢脸,尴尬极了吧!”
小小这时有兴趣了:
“真的?我也不过就是问别人借了一支铅笔。老师就为这么点小事就冲我吼,我觉得很不公平!”
“嗯,我理解你会这么想。那你看有什么办法,能以后不让自己这么难堪?”
“我想我可以以后多准备几支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这个主意听上去很不错!”
事后妈妈和女儿谈了积极暂停的好处,和女儿约定好选择一个“暂停角”用于冷静期,女儿和妈妈一起在自己房间放置了一个粉色的帐篷,帐篷里摆放了她喜欢的玩具和图书,女儿开心的说:“我给它起个名字叫‘快乐小屋'。”妈妈说:“真好听,那当你感觉自己生气时可以到‘快乐小屋'让自己好起来,再来解决问题好吗?”女儿高兴的点点头。
这个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当妈妈意识到自己的沟通态度不对时,马上让自己暂停,转换态度,小小感觉到了尊重和理解,就愿意想解决办法了。
案例是一种处理方法,暂停区的设置也可以与孩子在日常共同设置,然后遇到具体问题时运用,这样效果更好。
技能点:现场演练
我们刚学习了如何积极暂停,接下来请大家一起做个现场演练,请大家认真听演练的场景:有一天,你的孩子小强作业写得乱七八糟,老师很生气,不但撕本要求重写,而且要家长到学校接受批评,从学校回来后,你觉得非常丢脸,你质问孩子:“你的作业是怎么做的?让我到老师那里挨批,丢死人了!”孩子却朝你吼叫:“老师真是大惊小怪,不就是字不工整,做得数学题全对不就可以了吗?”这时你觉得孩子意识不到错误,却又态度不好,你更加生气了。这时你如何使用积极暂停工具。
现在两人一组,根据刚才我给的场景,两人角色任选,尝试用积极暂停进行演练。时间5分钟。
妈妈让自己冷静一下,用温和的口气说:“我们都去自己的房间平静一下是不是会好一些?等下出来就会好了。”
一会过后,妈妈到了小强房间说:“怎么样,心情好些了吗?我们可以聊一下吗?我敢肯定老师撕本你一定觉得很丢脸吧!”
小强气呼呼的说:“老师太过分了,做对不就可以了吗?”
妈妈说:“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因为字不工整被老师撕本,直到有一次考试我把6写得像个0,老师给我扣了分,我才意识到字迹工整是多么重要!”
小强这时候才明白笔迹工整是何等的重要,老师这样严格是真正为他的学习效果考虑。
妈妈接着说:“你希望发生妈妈这种事情吗?”小强使劲摇摇头,妈妈又说:“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小强斩金截铁的说:“以后每门功课的作业都认真书写!”
这时,妈妈开心的笑了。
之后,妈妈给小强解释了积极暂停的好处,告诉小强:“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可以找个地方让自己平静下来,直到心情好起来能和妈妈一起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小强很疑惑的说:“这样也可以吗?”妈妈说:“当然,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地方,起个好听的名字作为‘暂停角'”,小强高兴的把阳台上的玩具区作为了自己的暂停区。
反馈、点评:大家的表现都不错,能够用今天的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例中,说明今天拆解的知识点大家都掌握的不错。
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学会用这个正面管教工具解决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帮助你成为孩子喜欢、愿意沟通的好爸爸和好妈妈或者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