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静静,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拆书。学习目标:学习者能通过了解拖延的根本原因,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拖延,正视自己的不足,最终摆脱拖延症。
图书介绍
1、事件场景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每半月一次的拆书活动,完成预备表时,总是拖到活动前几天才着手准备,结果通过率并不高?老板安排任务后,总要等到时间截止前2天才开始执行,结果完成质量不高,还挨批了一顿?
2、提问:
遇到这种长期性的任务,你一般是怎么做的呢?完成的效果如何?
3、影响:
如果把任务拖到最后一刻才做,不仅自己会特别慌乱、特别累,而且效果也不好。长此下去,恶性循环,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焦虑。
4、解决:《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介绍了拖延的现象和原因,并提供了许多解决拖延的方法,可以说是拖延症患者的一剂良药!相信你通过这次的学习,能够改变自己拖延的毛病,使办事更有效率。
拖延的根源 p15
当我们询问拖延者是什么因素将他们带到了拖延这条路上的,他们一般会这样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社会!无论何时,别人都期待你有完美的表现。面对这么多的压力,我们无法及时应对。”无疑,在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的确处于各种各样要求的轰炸之中,这占据了我们全部的时间和空间。在我们这个时代,成功的定义是拥有金钱、权力、声誉、美貌和才华——拥有所有这一切。简而言之,成功可以用完美这个词加以定义。不过,它的潜台词却是:“如果你没有拥有所有这一切,那么你肯定哪里出了问题。”在现代社会的匆忙步伐中,在事事高标准严要求中,我们中很多人躲进了拖延的避风港,这难道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吗?
但是除了身处高压力、高要求的社会这个原因之外,一定还有其他原因造成了一个人的拖延。如果身处现代社会是拖延唯一的原因的话,那么每个人就都成了拖延者了。也有很多人在面对社会压力的时候呈现出其他一些苦恼的症状,比如工作狂、抑郁症、酗酒、吸毒上瘾和恐惧症;同时也有人在全天候的压力下却能茁壮成长。
我们为,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如果行动了,他们的行为会让他们陷入麻烦。他们担心如果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会有危险的结果等着他们。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对他们来说,责备自己邋遢、懒惰和不协作比把自己看成无能和无价值(而这就是他们深为恐惧的“失败”)要容易忍受得多,而拖延就可以让这种恐惧有所缓和。
【互动环节】
1.这节内容讲的是“拖延的根源”,大家在看了这个片段后,你们认为拖延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习者回答:有两个原因:
(1)身处高压力、高要求的社会;
(2)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
2.那么,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拖延不做事的时候是什么心态及想法?
学习者回答:焦虑,内疚,惭愧
【强化概念-举例】什么是拖延的表现?
比如,领导安排了一项任务,让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你认为目前确实没有时间处理,计划过两天再做。这个是不是拖延呢?
不是,因为做了理性分析,你的想法仅仅是将事情后置再行动,并没有错。
而领导安排任务后,你认为这件事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想马上开始,因为只要行动,你便觉得烦躁不已。所以你找了借口安慰自己做事要有节制,需要在做大事前放松,休息,拖几天再做。这个是不是拖延呢?
是的,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表现。
拖延带有一定的主观情绪,如果想起一件事,便让你烦躁不已,进而将事情无限延后处理,这就是拖延的表现。
文中提到拖延的原因有两个:
1.因为身处压力大,节奏快的社会,不自觉地会产生焦虑;
2.害怕失败,如果做不好就不去做。
【how】当我们知道了拖延的原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在心态方面,具体该如何做呢?
1.感知到自己在心态上存在的问题,明确是因为压力大还是害怕导致?
2.正视自己的平庸,承认自己也有很多难以完成或做不好的事。
3.开始行动,即便做得不够好,但问心无愧,自己努力过了,下次继续加油!
【举例】比如,导师要求看论文,我硬生生拖了一个月才去找导师,结果呢,导师并不满意我提出的想法。我深知自己并没有好好看论文。那么,我该如何改变?
首先,我意识到自己是因为害怕才迟迟没有行动。我担心看了几天论文后依然没有任何头绪,又或者当我向导师表达自己对论文的看法时,会遭到他的否定;
其次,我知道一篇从未看过的论文,如果单靠自己啃会比较吃力,承认自己看不懂或者会错意也没有关系。毕竟,看论文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最后,不管我有多么不相信自己,只要开始着手,一天看一节就够了。只要看,一切都有希望。导师可能会对结果不满意,但没关系,至少当我看论文的时候,已经对其有所了解,这也是收获!
再比如,这个假期我有想法办辅导班。说来话长,这是我半年之前有过的想法,却迟迟没有行动,就这样整整拖了半年才着手行动。一开始,1.我意识到自己是因为害怕,我担心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而且招生是最主要的工作,万一招不到学生怎么办?最最关键的是没有合适的合作伙伴。2.但是,我不能总是杞人忧天,前怕狼后怕虎。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即便失败了,也就当交学费了,更何况有合作伙伴的分担,降低很多风险。3.于是,我在这个假期开始行动。招生,贴单,每天在烈日下晒着,我乐此不疲。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热爱这份工作,从没觉得很累,反而精力旺盛。这个月底结束所有课程,幸好,收获很多,感恩自己,感恩我的小伙伴。
【适用边界】上述情况适用于你不得不做或者你想做但始终不敢开始的情况。
【拆书家提问设计】
重要研究结果显示: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中应用了一遍。现在我们来编写一个剧本,需要设计出时间、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对话、动作甚至旁白,其中对话部分包含how中的三个步骤“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正视自己的平庸、开始行动”,打败拖延症。摘要写在纸上,时间5分钟,5分钟之后我们请人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
注意,编写的剧本情景最好是我们会实际遇到的,这样以后应用的可能性会更大。
【学习者案例记录】
时间:某天晚饭后
地点:家中
背景:吃晚饭,我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出去跑步?可是,今天刚和朋友出去玩了,跑吧,有些累;不跑吧,又不甘心。这时,小弟回来了。他看着我闷闷不乐的样子,便开始询问我。
对话:
弟:姐,怎么了?刚回来就这么不高兴啊?
我:回来的路上一直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出去跑步?可是我现在有点累,真不想出去。
弟:姐,你是真跑不动还是不愿出去跑?
我:只要我走出去,肯定能跑起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不是很累,就是想给自己不跑步找一个借口。况且我计划每次跑步要达到10km,万一跑不完,我就不愿意出去跑了。
弟:没必要这样规定的。【正视自己的平庸】今天你和朋友出去玩,精力时间都有耗损,但跑起来你还是可以的。只要跑起来,不管跑多少,你都证明自己跑了。不要给自己过高的要求,今天没跑够10km,明天精力充沛了再补上。有多少精力就跑多少公里,我们都是凡人,要爱生活爱自己啊!
姐:说的也是!【开始行动】适当调整目标,行动起来最可靠。那你跟我一起跑吧,今晚跑5km,这是个可行的目标,你也可以的。
弟:OK,没有问题。我以后要跟你跑步了,顺便也督促你跑步。
旁白:于是,我穿上运动鞋,换上运动衣,戴着臂包,开始跑步!
【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RIA现场学习,学习者通过将固定心态与成长心态作对比,了解成长心态的益处,学会用成长的眼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从而摆脱完美主义倾向。
【自测】
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测试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0分表示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6分表示非常符合)
【事件描述】 | ||||||
1.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要做到最好,几近完美。 | 1 | 2 | 3 | 4 | 5 | 6 |
2.我做每件事情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 1 | 2 | 3 | 4 | 5 | 6 |
3.如果我展示真实的自己,人们会不喜欢我。 | 1 | 2 | 3 | 4 | 5 | 6 |
4.如果我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 1 | 2 | 3 | 4 | 5 | 6 |
5.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以后每次都应该做得同样好。 | 1 | 2 | 3 | 4 | 5 | 6 |
【I】解释自测题
测试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家观察自己,了解自己是否是完美主义者。
20分以上:你的完美主义倾向很严重;
15到20分:你有一定程度的完美主义倾向;
5到15分:恭喜你,你敢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且具备成长心态。
【原文片段】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 德威克的研究成果支持了我们队拖延者完美主义倾向的观察。在研究人怎样面对失败的时候,她识别出了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一种是成长心态。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就是要证明你的能力,证明你是聪明的、有才干的,并且,在生活中面对每一个挑战的时候,你必须一再地证实这一点。如果你具有固定心态,就容不得任何情况的任何错误,因为错误是失败的证据,错误说明了你其实根本不聪明,也没有才干。假如你聪明又有才干,不管什么事情,你就没有必要为此而努力;需要努力是不够聪明和没有才干的证据。同时,每—次表现都被看成是对你能力的一次定论性衡量,失败令你感到危险;失败永远地决定了你这个人。
与此相反的是德威克告诉我们的第二种心态一成长心态。这种心态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你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在成长心态看来,努力可以让你更聪明或者更擅长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发你的能力并成就自己。在这样的心态看来,你没有必要立刻擅长某件事情。事实上,做一些你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更为有趣,因为通过做这样的事情,你可以以拓展你自己,并从中学习。有成长心态的人不仅仅追求挑战,他们还以此充实和提升自己。失败可能会让你伤心和失望,但是成败并不决定—个人本身的好坏。实际上,失败是一个让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个让你退缩、放弃和拖延的理由。
刚才拆页一阐述了拖延症的原因以及讲解了如何做到不拖延。拆页二说明完美主义是拖延症的表现之一,并且对“固定心态”与“成长心态”做了详细的讲解与对比,表明我们要以成长的心态面对,从而打败潜在的完美主义。那么什么是成长心态呢?
【强化概念】比如,领导给你安排了任务,你的心态是:1可恶的领导,又给我安排这种没边的任务,我肯定完成不了嘛,算了,那就照猫画虎随便完成吧,他也知道我是什么水平。
你的另一种心态:2.我的天,领导居然安排给我这么有难度的任务,我哪像同事黄小仙儿那么聪明能干,为啥领导不找他,偏偏找我?好郁闷!我能力没有他高,领导,拜托你找个更靠谱的人来完成吧!
第三种心态:3.领导安排给我这么重要的任务,说明他很有眼光,至少在他眼里我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我认真务实,有啥不会的向别的同事请教,这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当尽最大能力完成。虽然过程中可能会有阻碍,但我知道“正确的难受”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考验!
【拆书家提问】大家来看,这三种心态,你们愿意以哪种心态做事呢?
【学习者回答】第三种
毋庸置疑,第三种心态最靠谱,也最正能量,这就是成长心态。前面两种情况都是固定心态的表现。第一种,有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我就这水平了,干啥啥不行。第二种,承认自己做不好是有理由的,就是没有别人聪明,没有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 一开始行动便否定了自己。
而具备成长心态,有两大要素:1.能力是可以发展的;2.通过不断努力,自己会更加擅长这个领域。
所以说,和固定心态比较,成长心态更富有积极性,并且能帮助我们远离完美主义。具备这种心态的人通过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面对不擅长的事情,他们能做到理性看待,因为擅长做某件事是需要时间栽培的。同时他们还愿意不断挑战自己,以此来充实自己。
下一次当你发现自己陷进完美主义者的心理时,不妨将自己的固定心态转化为成长心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不完美,放大自己的格局,接受自己的不足,用刻意的努力提升能力。
【学习者提问】我工作中会有这样的情况,主管突然丢几个临时工作给我,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又或者企划案一改再改,我总觉得主管根本是鸡蛋里挑骨头。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做呢?
【微行动学习】
【拆书家明确问题】
看来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那我明确一下,你的问题是,遇到可能故意刁难你的上司,根本无法按照拆页所说用成长的心态看待。是这个意思吗?【提问者点头】
大家是否都感同身受?【大家说是】
【明确问题本质】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就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领导故意安排繁重的任务给我,我很难做到。在小组讨论中,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或者周围人的情况,追问问题的本质。
时间暂定五分钟,我们看到时候大家讨论到什么程度?
(组长代表发言,得出结论:本质是上司的故意行为,引起了我的消极情绪,导致我不能正确看待这件事。)
【拆书家提问】
那么我们进行下一步,请就这个问题本质,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案,时间三分钟。看大家能给出多少思路来。
【学习者回答】
1.出现这样的情况,先理性思考,可能是因为上司的个人特质。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管理风格,而同样的行为也可能有不同的涵义。千万不能误解了上司的本意。一味地相信自己被暗示而负气离开,也遇到了另一个公司仍会遭遇一样的问题。
2.反省自己,是因为性格不好,不讨上司喜欢?还是自己在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达不到上司要求?找到上司刁难你的原因。
3.凡事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说不定是因为领导器重你,故意在考验你呢!
如果确实是自己做的不到位,那么就把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逐步解决。工作只管接下来,埋头做,深研究,勤学问,做好了自己长进。即便不可能完成的也要竭尽全力,态度端正。
如果是因为性格问题,上司不怎么喜欢你,那说明他同时也不认可你的工作能力。你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做出令他刮目相看的事,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但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品格。若上司处处刁难你,那走人就行,当然这是迫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一般不做考虑。
【拆书家回答】大家的表现非常精彩,详细总结了解决方案。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布置任务:
现在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当你意识到自己有完美主义倾向时,将表现写出来,紧接着在另一栏写出对应的成长心态表现,并分享今天所学的内容及时将固定心态转变为成长心态。
学习者案例记录:
参加这次活动后,我的拖延状态明显减少很多。上个月我参加了一个线上写作活动,每日给一个话题,任务是写出文章并发在群里,但我这周有两天没有写,原因是所给的话题感觉没什么可写的。再者,我担心自己写的不好,发在群里,万一恶心到别人怎么办。所以我一不做二不休,就没有动笔写。
可是,回过头来想想,我参加这个活动的初衷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吗?不管写的好与差,我总得写起来,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另外,通过我的努力,只要我21天不间断写,总会有收获的。不写,意味着我永远没有提高,写就有希望。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不管给出什么话题,我都要开始动笔写,字数少了没关系,只要我能写出来,就是最满意的效果了。慢慢地,我相信会有提高的。
【结语】
这次的拆书我们学习了拖延症的原因以及如何摆脱拖延症,同时要抱着成长的心态对待每件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不完美,放大自己的格局,接受自己的不足,用刻意的努力提升能力,不给拖延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