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王丽,三横一竖王,美丽的丽,是个很大众的名字,特别的好记;我是一名基督徒,跟基督教产生关系是因为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看一本《圣经的故事》书,看到耶稣为全人类牺牲的举动而感到震惊和感动,从此想要效法耶稣。我的职业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平时比较关注职业发展,有一次在教会举行的职场讲座中,我了解到了“拆书帮”,从此我就与拆书帮结下了不解之缘。<拆书帮介绍>:
提到拆书帮,那么拆书帮是什么呢?——拆书帮是一个训练拆书家不断精进拆书法,帮助学习者了解和应用拆书法的公益性组织。拆书法又是什么呢?——拆书法是一种成人学习的方法,强调我们在读书时,要让知识激活自己的经验,使自己的行为发生改变。拆书法的三个步骤是RIA,R:阅读原文片段;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A: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A1指向过去,A2指向未来,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提一下A1和A2)。RIA读书法除了可以自己在读书时使用,还可以拆书帮现场组织的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挥。今晚的活动就是典型的案例,将由拆书家带领大家拆解片段,让大家可以联系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行为。
在看今天的片段之前,先做个小小的调查,有以下情况的小伙伴举一下手:某一本书我花很长的时间把整本书看完了,但是我还不知道这本书说了些啥?在网上或者书店买书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有一本新书放在你的面前,你想知道是否值得去看?
<请学习者阅读拆页>:
下面我们花40秒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一下。只看“【】”就可以了。
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如果你愿意,你会暂停一下,在你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很惊讶的是,除非是真的要用到那本书了,许多人连目录页是看都不看一眼的。事实上,许多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目录页,想到这些努力往往都浪费了,不免让人伤心。】
通常,一本书,特别是一些论说性的书都会有目录,但是有时小说或诗集也会写上一整页的纲要目录,分卷分章之后再加许多小节的副标,以说明题旨。譬如写作《失乐园》(Paradise Lost)的时候,弥尔顿(John Milton)为每一章都写了很长的标题,或他所称的“要旨”(arguments)。吉朋(Edward Gibbon)出版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Decline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为每一章都写了很长的分析性纲要。目前,虽然偶尔你还会看到一些分析性的纲要目录,但已经不普遍了。这种现象衰退的原因是,一般人似乎不再像以前一样喜欢阅读目录纲要了。同时,比起一本目录完全开诚布公的书,出版商也觉得越少揭露内容纲要,对读者越有吸引力。至于阅读者,他们觉得,一本书的章节标题有几分神秘性会更有吸引力—他们会想要阅读这本书以发现那些章节到底写了些什么。虽然如此,目录纲要还是很有价值的,在你开始阅读整本书之前,你应该先仔细阅读目录才对。
谈到这里,如果你还没看过本书的目录页,你可能会想翻回去看一下了,我们尽可能地将目录页写得完整又说明清楚。检视一下这个目录页,你就会明白我们想要做的是什么了。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列举出来的哪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我们会在第二篇谈到词汇的重要问题。暂时你必须先依靠自己的常识,根据前面所提的第一及第二步骤,判别出一本书里你认为重要的词汇。)你所阅读的段落很可能就是个要点—这本书的关键点—或是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的新方法。】
就跟目录页一样,现在你可能要检查一下本书的索引。你会辨认出一些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重要词目。那你能不能再找出其他一些也很重要的词目呢?—譬如说,参考一下词目底下所列被引用页数的多寡?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人对广告文案的印象无非是些吹牛夸张的文字。但这往往失之偏颇,尤其是一些论说性的作品更是如此,大致来说,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确地摘要出来,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忽视。当然,如果宣传文案什么重点也没写到,只是在瞎吹牛,你也可以很容易看穿。不过,这也有助于你对这本书多一点了解,或许这本书根本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谈—而这也正是他们宣传文案一无可取的原因。
【完成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资讯,让你判断是想要更仔细地读这本书,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现在你都可能会先将这本书放在一边一阵子。如果不是的话,现在你就准备好要真正地略读一本书了。】
<表达I便签>:
很多小伙伴已经看完片段了,今天的片段主要讲的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步骤—略读。这个拆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短时间内,对一本新书快速了解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我们对一本书感兴趣或有需求,目前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深入挖掘,并且自己已经具备基础阅读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识字,能理解词语和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相信在坐的小伙伴们都已经具备基础阅读的能力了。
片段中将略读分为四个步骤,我将其概括为下面四步。
1.辩类型:通过看书的封面上的主、副标题,腰封,作者,出版社等信息,了解这本书的地位,并能明确这本书的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书,读书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2.寻骨架:通过研究书的目录,找到作者写书的整体骨架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纲要。
3.找重点:通过看书的索引,前言,后记以及通过上面两个步骤自己判断出的这本书的重要词汇,跟这些词汇相对应的内页翻一翻,找到这本书的重点,以及与我自己的关系是什么?
4.作判断:通过读出版者和作者对本书的介绍,以及通过一些辅助工具,比如豆瓣,百度等查询这本书的评价等,看看这本书是不是跟宣传的一样名副其实。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四个步骤,那么接下来用这四个步骤来分析一下今天拆的这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1.辩类型:通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书》,初步判断是一本教我们怎么做的书,是实用类的图书,作者是《大英百科全书》的两位编辑;出版社是台湾的老字号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这本书从再版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仍然受大家欢迎。这本书肯定是很不错的,这是教大家如何阅读的一本实用类经典图书。
2.寻骨架:通过对本书目录的研究,这本书讲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渐进累积的,后面的层次包含前面的所有层次。
3.找重点:这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进阅读者理解能力的而写的,这本书强调要成为一个主动的阅读者,那就需要在阅读中不断的思考,去与作者沟通。这本书也是我现在很需要的。
4.作判断:通过百度,豆瓣等的评价,在豆瓣的评分是8.4,发现这本书经久不衰,有很多名人的评价。说明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好书。
通过上面的四步,我确定了这本书能解决我在阅读中盲目,不知道要怎么去阅读的问题。
<表达A1便签>:
我之前的读书是没有任何方法和逻辑可言的,甚至在读书时从来都不关注作者的,一般情况就是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或者别人推荐很不错的书,然后简单看看目录,有时间的话就就按照书的编排顺序一页一页往下读。比如去年12月份,想要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拿起书来还是跟往常一样,看了一下封面,知道了书名,就按照书本顺序一页一页往下读,读了大半天,其实一直停留在基础阅读的层次,只是眼神跟看过的字接触了一下而已。放下书后甚至不知道作者是有两位的,其他的内容就更没记住了。
<表达A2便签>:
现在我用今天片段中的方法来快速略读一下目前自己感兴趣的一本书《情商培养与训练》。
1.辩类型:这本书的副标题是【65种活动提高你的情商】,从标题可以看到这是一本实践性的书,作者是某个公司的总裁及副总裁。本书是一本提升领导者、管理者和团队情商的实用指南。
2.寻骨架:本书的目录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情商,重点介绍四种情商评价方法;第二部分:探究情商的16种能力,帮助自己及他人熟悉每一种能力;第三部分:提高情商能力的训练活动。本书的结构基本上通过平行的关系介绍了情商的16种能力的信息以及怎么去训练相关的能力。
3.找重点:通过看书的前言,翻了一下每一部分的引导页,能力1自我尊重内页,训练活动1.1善待自己的内页,本书提供了一个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训练程序,导师先了解了每一种能力的基本信息,然后再用后面提供的训练方法去指导学习者。这本书对于我而言,吸引我的就是关于每一种能力的介绍都有一个“现实名人”和展现该能力的“电影人物”,可以成为一些素材。
4.作判断:通过百度和豆瓣搜索,对这本书评价的人不多,豆瓣也没有评分,这本书是一本专业性比较强的书,比较适用于培训者,对于个人而言可以简单的去了解一下。
分析了这本书以后,觉得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我可以搜集到一些素材使用,不需要系统的去读这本书。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通过分析“1.辩类型、2.寻骨架、3.找重点、4.作判断”四个步骤来快速的略读一本书。可以让大家在短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主要讯息,并且做出是否要继续阅读这本书的判断,或者是搜集到这本书对你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