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南京玄武分舵线下拆书2017年第12期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刻意 练习 学习目标: 学会通过刻意练习的三个原则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

开场: 开场:大家好,感谢大家参与我的TF3-3拆书家定级。首先我们作一个分组:我右手边的棒妈和曹姐,你们俩是一组;我左手边的桂荣和阿新,你们是第二组。【学习目标】通过本次的RIA带拆,我们可以①学会用3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②学会通过刻意练习的三原则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
【图书介绍】
本次拆书的片段节选自《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事件场景】 亲爱的小伙伴们,我们经常看到新闻或媒体报导各个行业的天才或神童。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年纪轻轻却出类拔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登峰造极。
【提问】被这样的人才一比,你是不是顿时觉得自己黯然失色?进而不自觉地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正所谓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努力,那我们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其实你有没有想过,天才的成功或许与天赋无关,而只是因为在这个领域他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正确的方法,故而达成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成绩。
【影响】我们更进一步,如果有一本书证明只要方法正确,就能造就天才;那么掌握这种方法对我们的人生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难以估算。对吧?
【解决】《刻意练习》这本书里就证明并且提供了这样的方法。与书名相同,这种方法就是“刻意练习”。今天我们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我给大家3分钟时间,阅读一下我今天的带拆片段1。小伙伴们请仔细阅读,看完后给我一个示意。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视觉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有些人的表征比其他人更详尽、更准确而且他们还能描述关于背景的细节比如说描述画中的蒙娜丽莎在哪里坐着以及她的发型和眉毛的模样。

想一想职业棒球运动员能够持续不断地击球而且对方抛出的球的速度可能超过每小时144千米如果换成其他人他们没有在连续几年时间里不停地训练这种特定技能根本不可能做到。只在刹那间击球员就得决定要不要挥棒击球如果要击球的话还得决定朝哪个方向挥棒。他们的视力与常人无异反应也不会比常人快。他们只是拥有了一系列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的形成是经过多年的击球训练而且获得即时反馈比如教练在旁边指出应当如何预测对方怎样抛球的结果。心理表征使击球员能迅速意识到对方抛出了什么样的球并且马上判断在击中此球后球可能会朝哪个方向飞去。只要他们看到了投球手的胳膊开始动球离开了他的手便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球是快球、旋转球还是曲线球并且大致可以算出击球后球会朝哪个方向飞去根本不必进行任何刻意的计算。

……

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这三个F,其实是以字母F开头三个单词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这个片段为大家介绍了一个概念,心理表征。大家可能很奇怪,说好的刻意练习呢,怎么讲起心理表征了。我在这里先卖一个关子,片段2再为大家揭晓答案。

【what】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这一句话当然很不好理解啦,所以作者紧接着举了一个例子。蒙娜丽莎的视觉形象就是一个心理表征。是吧?你听到或看到“蒙娜丽莎”四个字,你的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油画,这就是一个心理表征。

【why】心理表征可以帮助我们把极其复杂或高难度的能力固化成我们的下意识反应。刚刚的棒球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练习过的普通人觉得难以做到的动作,职业球手却是举重若轻,若无其事。棒球手的例子可能离我们太远,不过盲打键盘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诸位应该都会盲打,就像行云流水一样。用一个词形容叫做不假思索。盲打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输入速度。

【how】那么,如何建立一个心理表征呢?片段里给出了3个F,因为它们的英文首字母都是F。我们请一位英语发音标准的同学给我们说一下好不好?

好的,我们请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 @棒妈给我们复述一下片段——

  1. Focus,专注

  2. Feed-back,反馈

  3. Fix it,修正

专注的意思除了指要全情投入之外,还有一层意思是聚焦到一个点上。

反馈,可以是来自于教练、导师,也可以来自于自己。(异议预防)

修正的意思就是不断完善。

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说明,卖油翁随手倒油穿过铜钱,点滴不差。首先他一定练习过无数次(专注),第二,起先他也一定会漏油,那么他就会反思是眼睛没到位呢,还是手腕没到位。(反馈) 第三,眼睛没到位就练眼力,手没到位就练腕力、角度(修正)。这三步循环无数轮之后,在别人震惊的目光中,他终于可以淡淡地说一句,说一句什么?(@桂荣:“无他,唯手熟耳”。)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布置特定任务的A2

好的,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想一想未来你打算在自己的哪一个学习环节里?用这三个F创建一个有效的心理表征?

比如打羽毛球反手接球不假思索,或者象敲键盘一样 毫不费力 弹钢琴。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应用场景。在便签上写一下,如果有时间,我们请1-2位小伙伴来分享。

@棒妈:刚刚老师讲到了打羽毛球,我就想到了学游泳。象蛙泳我就是蹬腿不会,如果我会了蹬腿动作,那么蛙泳我就掌握了。

吴迪:好的,你打算在蛙泳的练习中专注于蹬腿这个动作,那么你打算通过什么途径来反馈呢?你会请专业的教练吗?

@棒妈:是的,我会请教练。

吴迪:那么,如果教练指出你动作中的不到位之处,你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非常好。

@阿新:我想到一个工作中的典型场景,我是做产品设计的,使用设计软件的时候如果能用上快捷键,速度会加快很多。首先是专注,可以画出表格来强化练习;然后一开始肯定会按错,就再强化记忆,修正。最后熟练掌握之后就能大大提高效率。

吴迪:我明白了,如果用鼠标操作呢,你需要看着那个按钮,然后去点击;而使用快捷键就不需要这一步,并且键盘可以用左手去操作。所以当你建立起心理表征之后,一定是比鼠标要快很多的。这个例子也举得非常好。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在最发达的行业或领域也就是那些受益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稳定进步的行业或领域每一代人都将他们从上一代人那里学到的经验和技能传承下去他们的训练方法令人惊讶地一致。不论你观察哪些行业或领域音乐表演也好芭蕾舞蹈也罢或者是类似于花样滑冰或体操等体育项目你都会发现练习遵循着非常相似的一系列原则。从那些针对在柏林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的研究中我发现了这种练习将其命名为刻意练习”,我在其他许多行业或领域也对这种练习进行过研究。当我的同事和我发表了关于小提琴学生的研究结果时我们对刻意练习进行了如下描述。

……

简而言之刻意练习具有以下特点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训练的方案应当由导师或教练来设计和监管他们既熟悉杰出人物的能力也熟悉怎么样才能最好地提高那种能力。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因此它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来讲这并不令人心情愉快。

……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简单地遵照导师或教练的指示去做还不够。学生必须紧跟他的练习的特定目标以便能做出适当的调整控制练习。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在练习过程的早期大量的反馈来自导师或教练他们将监测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必须学会自己监测自己、自己发现错误并做出相应调整。这种自我监测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提高水平与改进心理表征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偏废随着人们水平的提升表征也变得更加详尽和有效反过来使得人们可能实现更大程度的改进。心理表征使人们能监测在练习中和实际的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它们表明了做某件事的正确方法并使得人们注意到什么时候做得不对以及怎样来纠正。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OK,我们讲“心理表征”呢,主要是为了引出刻意练习。心理表征与刻意练习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做几个自测题。请大家按照表格中描述的情况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打分,1-6分,分数越高表示越吻合,越低呢,表示越背离。1分钟时间。

【A1】量表题

et-resource.jpeg

【I】解释量表题

这几道题主要是测试大家对刻意练习包含的特点有没有一些认知?以及有没有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应用到刻意练习?

如果得分在24分(含)以上,那么你已经在无意中运用了刻意练习的一些理念,我相信你也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学习者。


好的,小伙伴们,大家应该都已经看完了。下面我们进入到片段2的I环节。

首先解释一下创建心理表征和刻意练习的关系。(把前面挖的坑填上)如果说“创建心理表征”是术,小技巧;刻意练习可以称之为法,方法论。它们共同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道,世界观——那就是人人都能成天才。

【why】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学习“刻意练习”的好处已经不言而喻了。它升级的是我们的元能力——也就是学习的能力,可以说是学习其它任何技能的基础。如果学会刻意练习并加以应用,那么我们学习任何技能都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充满自信。

【what】那么,什么是刻意练习呢?从片段中的特点来分析。

   第一,刻意练习,刻意是一个副词用于修饰,那它的主体词是什么?(@桂荣:练习)对,是练习,而不是发明。所以它练习的技能最好是可以被量化和衡量的,它的方案最好是现成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我举个例子,下棋、打球,有输赢;跳水、体操,有评分。而一位教师或心理咨询师,你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去评价他是否卓越。

    第二,虽然主体词是练习,但刻意练习的关键词是什么?(@桂荣:刻意)(笑),是的,它是刻意的、有意而为,而不是漫无目的。无目的的练习本书称之为天真的练习。不是有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吗?如果仅仅是一万小时“天真的练习”,而没有刻意强化优点、弥补弱点。那么投入的时间再多也于事无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个简单的例子,坚持每天跑步的跑步爱好者那么多,有几个能成长跑名将的呢?

   此外,刻意这个关键词还包含一层意思,要不断挑战自己当前能力的极限。但注意第二个特点里的两个词,“刚好”和“近乎”,这又与现在一些网红高喊的“远离舒适区”有所差异。不是要远离,而是要稍微超出一些。还是刚刚的例子,如果不是在呼吸、步伐、身体机能调节各个方面逐步改进,直接喊出2个半小时以内跑完马拉松的目标,我相信就是累叉了气也难以达成目的。

   第三,导师或教练在刻意练习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名师出高徒”其实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我想请小伙伴们根据拆页中刻意练习的特点说说导师或教练可以做什么?

(设计方案,对)(给出反馈,对。“优秀的导师可以为你提供宝贵的反馈”)

【how】所以我们从刻意练习的概念和要点,能够归纳出刻意练习最核心的原则:

  1. 找到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往往体现了我们与所谓的天才的差距所在;

  2. 有意而为、不断地练习,要在舒适区之外,但又不能远离舒适区;

  3. 最好找一位好导师,好导师可以帮助你设计和监管方案,给你反馈。

我把这三个原则浓缩成三点:定方案,巧练习、找导师。好,我们的I环节就到这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案例设计、促动参与、微学习

下面进入我们的A3环节:

我们的拆书进行到这里,可能还是没有回答一个问题——怎么解释身边的天才现象?比如说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回忆,有些学霸也看不到他怎么用功,门门功课都是优,对吧?

我知道我们的小伙伴当中也有刚刚在校的学生,或者是读在职的研究生,我们怎样能象一个天才一样优雅地制定我们的学习方案?这应该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对吗?

(是的)

好的,既然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们可以先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的本质——怎样能象一个天才一样优雅地制定我们的学习方案?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明确问题本质—— 好的,经过大家的讨论,大家认为象一个天才一样优雅地制定我们的学习方案,本质上在于如何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并且去坚持它。

天才表现优异的本质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他坚持了某种有效的方法。可能表现为优良的学习习惯、记笔记方法、作息规律、劳逸结合等等。

好比两个人同时出发跑步,一个人直线前进马不停蹄,另一个人迂回曲折还走走停停,最终的差距就会非常大。

讨论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已经讨论出了这个问题的本质。那么,我们如何运用今天学习的刻意练习,来为你未来的学习制定一个方案呢?请讨论并分享。

@阿新:把刚刚的快捷键案例延伸一下,如果我想熟练掌握产品设计软件。

定方案可以从软件说明书以及网上寻找到的大神秘籍着手,看看别人的使用技巧、经验总结。

巧练习我理解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根据第一步里搜集到的资料强化练习。

找导师则是被动的,我的想法是同事之间有用的比较好的,可以请他指点,从他那里得到反馈。

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之后,软件就能用得非常熟了。

【A2】编剧本,和人分享的A2

亲爱的小伙伴们,通过刚刚的讨论与分享,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刻意练习的特点、用途和应用原则。刻意学习几乎在所有的学习领域 比如说体育方面的溜冰、轮滑、游泳,文艺方面的绘画、拉小提琴,学校里的功课学习,职场上的技能学习……都能发挥作用。

现在我假设大家的心情都非常地兴奋,这简直就是一把屠龙宝刀啊。你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你的朋友分享,并用来指导他们现在的某一项技能学习。这项技能可能是他们之前半途而废的,或者是虽然坚持下来了,但并没有达到期望的境界。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刻意练习”,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天份,在这项技能学习上再也不会提高了。

请大家讨论并编写一个剧本,要求有人物、有对话、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这个剧本 来体现 你是如何用刚刚学到的刻意练习三原则来帮助你并不了解刻意练习的朋友来学习某一项技能的。

5分钟时间,编写完成后如果有时间,我们邀请小伙伴来做分享。

@桂荣 和 @阿新 的分享:

朋友:我最近在学打羽毛球,练了一段时间感觉没什么进步,还觉得特别累,不想学了。

学习者:羽毛球我比较在行啊,我是昔日的全国冠军啊(笑)

朋友:这么厉害,看来我找对人了。那我怎么能快速提高呢?

学习者:羽毛球是一项运动,运动就跟体能有关系,我们先来定一个计划吧。

(对,这是定方案)

你先要把体重和饮食都控制好,然后我们再定一个训练计划,我之前也是照这个计划练习的,提高很快。

朋友:好啊,那下一步呢?

学习者:按照这个计划,我会陪你练习,我们要保持一定的训练量,循序渐进。

朋友:你会陪我练习啊?那太好了。

学习者:是啊,我会给你做陪练。适当的时候也会让你和你之前打不赢的对手打比赛,我给你做场外指导,你有什么基本功不扎实的地方,或者技战术弱点我都会给你指出来的。我们的目标是在一个月以内,战胜一个你之前无法打赢的对手,你看怎么样?

朋友:这真是太好了,听你这么一说,一下子就很有信心呢。

学习者:那当然了,我这种方法可是遵循了大名鼎鼎的刻意练习原则,一定能帮到你的。

【结语】

好的,感谢@桂荣和@阿新的剧本。

亲爱的小伙伴们,进行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做一个小结,首先我们学习了用三个F创建心理表征,这算是牛刀小试;然后,我们分析了刻意练习的特点,并通过一个案例讨论出了刻意练习的三原则,那就是定方案,巧练习、找导师。相信大家现在一定都感觉收获满满,今天的拆书学习就到这里。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还要经常练习“刻意练习”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