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肯定”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培养出自信的主要途径。自信是“信赖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就是有能力做到“活下去”和“活得更好”。这是每个人生存的最基本目标,也是他做的所有的事、说的所有话的动机。因此,当他的语言和行为被否定时,他的潜意识会将其当作他“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权利被否定了,所以会引起他强烈的对抗。越是自信不足的人,越容易出现辅导的需要,也越会对抗别人对他的否定。
假设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被人肯定5000次才能建立足够的自信,那么从今天社会习惯的角度来看,可能在他成看之前都达不到这个数。(看看今天的孩子在每天的生活里得到的肯定多还是否定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当一个人经常有愤怒、忧虑、恐惧等情绪,同时伴有精神紧张、肌肉拉紧的状况时,那我们可以判断这类人是力量不足。而力量不足的人大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常被环境中的重要他人所否定。当我们常听到的语言和行为是否定的,我们的潜意识也会接收到我们是“没有能力的”“没有资格的”等。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肯定别人,:
1.更具体的肯定
仔细考虑一下你想让表扬传递出什么信息?通常表扬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好行为,所以表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一直都在帮妈妈搬东西,很辛苦哦!”“这幅画你很认真地画了一个上午!”而不是全部笼统地说:“你干得好!”“你真棒!”
2、问句式的肯定
有时候,你体贴的问话比任何表扬都能透露出你对孩子喜欢、对他做的事情的尊重。这种问话体现出来的关心,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奖赏:“这座城堡的哪个部分是最难修建的?”或者:“你的画里面,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3、强调效果的肯定
如果宝宝帮助了别人,表扬的重点可以放在那些事情产生的效果上,比如“你把卡车给果果玩,你看,他看上去开心极了。”而不是直接说“你好大方”。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刚我们学习了肯定的几种方式,现在我们现学现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生活经历编一小段故事,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身体动作等,对话中包括今天所学的肯定的具体表达方式(任意一种都行)。把摘要写下来。时间是6分钟,6分钟后请大家分享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玲玲下班回家后做好了饭,一直叫儿子吃饭,可是儿子看天没反应,玲玲的立马就有情绪了,冲到儿子房间准备开骂。看到儿子正拼一个好大的拼图,就快完成。
你想到今天的拆书,准备用肯定的沟通方式来跟儿子沟通:
玲玲:宝贝,妈妈喊了你几次吃饭,见你没有回应,就来看看!
儿子:我正在拼这个呢?(用手指了指拼图)
玲玲:你拼的是超人?
儿子:恩!
玲玲:这么大的拼图,你放学回来到现在才一个多小时,你是怎么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的拼图的(用手笔划了下多大)?(更具体的肯定)
儿子:因为我一直很用心,很投入呀(开心又自豪的语气)
玲玲:妈妈知道你做自己喜欢的事都会很用心的,那这个超人拼图中,最不容易拼出来的是哪部份啊?(问句式的肯定)
儿子:是超人的披风,我拼了好久呢,否则在你没做好饭前,我可能就拼好了。
玲玲:现在拼好了,也不错嘛!把这么大的超人拼图放在我们家里,我们家肯定很安全,因为超人会保护我们。(强调效果的肯定)
儿子:那当然了!(笑)
结语
感谢大家今天的参与,希望大家把今天拆书的内容带到生活中,帮助自己和他人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