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请2人一组。【学习目标】在倾听他人时,倾听者能够避免反向倾诉或者反驳,并能做到让对方先诉说完。【事件场景】当闺蜜向你倾诉老公每天回家不陪伴孩子,只顾自己玩手机时,你说“这算不了什么。好歹你每天能见到他。我家老公在酒店的时间多过在家里的时间,我感觉结了个“假婚”;同事跟进的大单被同行抢去了向你倾诉,你说“不要这么难过了,你已经尽力啦。”;当夫妻一方向你抱怨孩子做事拖拉,你说“这又不是我的错,你怎么不好好管管?”。【提问】遇到这类情况,当时向你倾诉的人有没有更想和你掐架了?或者听到你的回应后,他们表现得更心烦意乱啦?又或者是她们都渐渐疏远你,不再向你倾诉或者抱怨,而你却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影响】无论这个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无论此人内心是多么强大,一旦他和你倾诉,但每次都遭遇你这样的回应时,对方可能会和你发生争吵,朋友同事可能会立马翻脸和你断交,家人可能会离家出走或者离婚啊等等。【解决】非暴力沟通是沟通中的圣经,它是以实际问题和案例出发,帮助你表达愤怒,感激,倾听等。书中讲到的用全身心“倾听”教我们在倾听他人时,能够避免反向倾诉和反驳,并能做到让对方诉说完。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什对此做出了描述:“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法国作家西蒙娜. 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和女儿的一次谈话提醒我,在安慰他人或者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的像一只猪。”“你是世上最美丽的女孩!”我大声宣布。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呀”,然后摔门出去了。我的安慰看来不合时宜。也许,她只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也许我最好问她:“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失望吗?
【I】拆书家讲解引导(易混淆的概念对比,知识点逻辑)
什么是倾听?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对他人说的话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和理解,进而与诉说者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和感情上的通畅。
什么是听?听是用耳朵接受声音,接受他人的意见。从原文片段和刚才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听”和“倾听”有者显著的区别,“听”的主体是听者,主动去接收信息,但是没有对信息去加工或者理解。而倾听的主体者是诉说者,终极目的是要倾听者和诉说者之间在思想认知上以及情感上建立一种联结,进而帮助诉说者排忧解难。我们今天的内容主要是从全身心“倾听”展开。
但是倾听他人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现实中的情况就像法国作家说的:“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我们惯常的做法是如果别人向我们倾诉,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对方好受些,我们总是在 “诊断人”,但我们并没有体会到倾诉者当时处境下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因此很多倾诉都是无效和浪费时间的。
【举个例子】接下来关联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失败倾听案例
一个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突然在某一天又联系上了,话题自然是结婚、工作、孩子老三样,当聊到婚姻时,对方向我倾诉道,“这么多年她不和同学们联系是因为嫁得不好,工作也不好。”我的立马追问:“怎么个不好法?你为什么说嫁的不好?”后来她说双方结婚前了解的不多,恋爱和结婚后双方处于异地,男方又没能力,工资嘛要死不活的。这时候我又打断说:“你们为什么要异地啊?异地当然会有矛盾”。接着她又解释因为男方过来找不到工作,她过去4线城市工资又太低。她后来说到想离婚,关键是孩子才出生几个月,她也不会带孩子,自己的情绪也很差,总是哭。这个时候我又开始安慰和建议:“孩子这么小千万别离婚,还是先试着去接受对方,同时你们一定要生活在一起。”然后我又说“你真坚强,要是我可做不到,一个人带着孩子在一个城市,身边没有人帮忙。”(比较和同情)从这个真实案例中我们发现,我是在扮演一个“听”者,而不是“倾听者”。我对同学的倾诉一直在追问,打断,安慰,建议,比较和同情,我仅仅是接收她的信息,并且带有我主观的判断和评论等,我和她在思想认知和情感上都没有深层次的联结。我和她结束对话后,她的心情是否能更轻松些?我觉得不会轻松,也许会更加沉重和痛苦,依然是难以抉择。以后她还会不会向我倾诉呢?我觉得可能性也不大啦。
【具体步骤】当他人找我们倾诉时,非暴力沟通教我们这样来做到全身心“倾听”:
1、 不要急着说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想法,要避免反向倾诉或者反驳。
2、 让对方先诉说完
3、 多去体会对方的痛苦和感受。
4、 觉察并说出对方的感受。
通过这4个步骤,一方面可以避免我们自己反向倾诉或者反驳,进而加剧对方的痛苦,另外一方面,当我们主动有意识的去觉察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时,这就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从而实现有效的倾听。
【适用边界】那是不是别人向你倾诉,你都得倾听呢?当然不是,一方面,只有我们看重且希望去改善的亲密关系中的人向我们倾诉时,我们才需要全身心倾听。另外一方面,当倾诉者处于特别愤怒的情况下,或者倾诉者一边正在使用暴力,又或者倾诉者正处于危难中,他表达的实际是求助时,这些情况不适合全身心的倾听。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1个月内可能会发生的倾诉事件:比如,闺蜜对你倾诉她最近的身体不太好,老妈向你倾诉老爸天天打牌输了多少钱,同事向你倾诉合作5年的大客户被竞争对手夺走了,孩子向你倾诉他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等等,我们可能会向他们倾诉,他们也可能会向我们倾诉,请大家用今天拆页所学的内容来编个倾听的故事,内容包括:人物、背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作。大家可以把故事的摘要写在纸上,字数不限,倾听的故事内容一定是还没有发生但将来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限时5分钟。5分钟以后,我们请小伙伴来讲讲他的故事。
【学习者案例分享】:
第一位伙伴的故事:
人物背景:一名2个孩子的妈妈和她的闺蜜
事情的起因:刚生完二胎,太胖了,很苦恼,想减肥。
事情的经过:孩子妈妈的爸爸回老家了,照顾2个孩子的重任都得孩子妈妈负责,面对孩子妈妈的倾诉,闺蜜没有说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想法,比如比较,同情,安慰和建议等。
结果:闺蜜全身心倾听,孩子的妈妈心情舒畅了。
A倾诉者:哎呀,亲爱的,我都胖得不行了,好烦啊。没有时间锻炼啊。
B倾听者:你现在是没有什么时间来锻炼和健身是吧。
A倾诉者:是的啊,我一放假我爸就走了,我现在根本没有时间来弄这些事情。
B倾听者:是的,你放假你爸就走了,是没有时间来健身的。
A倾诉者:是,我不仅要辅导老大的作业,还要照顾老二,而且孩子睡觉又晚,我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B倾听者:从你的诉说中可以看来你的时间确实不够用
A 倾诉者:对的啊,我也很想锻炼,想减肥。
B倾听者:嗯,能体会到你目前的苦恼,以及对锻炼,对自己自由时间的渴望。
A倾诉者:嗯嗯,太对了,还是你最理解我。
第二位伙伴的故事:
人物背景:妹妹和姐姐
事件:妹妹帮姐姐照顾她的泰迪
妹妹:泰迪太难照顾了,每天到处乱撒尿,
姐姐:是啊
妹妹:照顾他太浪费时间了。
姐姐:嗯,然后呢
妹妹:还每天要带他出去遛弯
姐姐:是的,每天要带他出去遛弯。
妹妹:养着它太操心了。
姐姐:是的,我明白你说的操心,你担心它生病,需要带它去遛弯,同时你也需要家里保持整洁,不要到处有狗的尿。
妹妹:嗯嗯,是的。
【强有力的总结】从刚才3位小伙伴分享的故事中,我们发现有2位小伙伴就做到了当对方倾诉时,不急着说自己的主观想法和判断,避免了反向倾诉和反驳,让对方先诉说完他的苦楚,觉察并说出对方的感受。另外1位小伙伴的回应和我的反面案例很类似,急着去说自己主观的想法和判断,走入了反向倾诉和反驳的误区,不着急,给自己时间来慢慢习得这种倾听的能力。最后,我想引用卡尔 罗杰斯的话:“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