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后,学习者能够分享出以前想要获得原谅时,当时是怎样表达的经历。能够使用表达事实,表达想法,表达感受这三部曲依次来诉说。
F:这本名叫《重要的事情说3点》的作者是日本的八幡纰芦史。他是著名的经营战略咨询专家。书中围绕着“感情、逻辑、利益”分别来论述如何用“3的法则”来达到沟通的目的。
A:这本书属于心理交往——通俗读物类。它与同类书籍相比,道理不会生涩难懂。大道理少,实用方法多。这本书是由“结构思考力学院”创始人李忠秋做序推荐。
B:你有没有遇到过向对方一口气表达完了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想要获得认同时,对方却无动于衷的情况,这本书能让你的表达直击要害并被对方接受;你有没有过在与他人沟通时想到哪就说到哪,对方完全弄不明白,你重点是想要告诉他什么,这本书能让你的表达有逻辑,有层次。
WHAT:这个片段主要讲了为了能让对方原谅你,可以在说时让对方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就是在描述事实时,把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一同传递给对方。
HOW:那具体的步骤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讲出事实。实事求是的把当时的情况讲给对方听。
第二步:说出当时想法。把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告诉对方,让他知道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步:传递当时情感。针对事实的结果,说出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你没有这样做,只是一本正经的把事实讲给对方听,或只是声泪俱下的表达着自身的感受,并不容易获得他人原谅。
适用边界:这种带着临场感表达的三部曲适用于想要获得对方原谅的情况。但它不适用于在与那些只看重事实和结果说话,就做出判断的人沟通交流的情况,也不适用于触犯刑事法律的人员请求减刑。
反例:在我爸爸刚给我买车的第二天,车就被我开着撞树了,撞得很严重。
我爸爸就问我:你是怎么开的啊,才买来就撞得这么严重。
我就说:反正车刚买来时都是会被撞的。
然后我爸听后就很生气,好几天看到我就摇头,不跟我说话。
那如果我运用片段中的这三个步骤来与他交流。当时他就不会那么的生气了,会原谅我的过错。
第一步:讲出事实。其实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我刚把车从街道开出来,正准备转弯开到公路时,在出口刚好又遇到另一个车进来,出口很窄,右边又有一棵大叔,我就让进来的车辆,往树的这边开了一点,因为车前面太高,看不到车与树的距离才不小心撞树的。
第二步:说出当时想法。要是当时我明明知道这个出口很窄,就应该让进来的车辆,等他开进街道后,我在开出去,因为车前面太高,我明知道没有把握能过,就应该下来看看车与树的距离,然后估计好距离做好调整再开出来了,就不会撞树了。
第三步:传递当时情感。你才给我买车第二天就被撞树了,看到新车被撞得这么严重,当时我心里也挺后悔的,感到很愧疚。
(A1显像提问)
刚才我讲了一个自己没有被原谅的例子,现在请大家听下面这三个场景,哪一个是你最熟悉的:
曾经你在工作上,做错了什么事情,想要被原谅;
在家庭上,你做错过什么事情,想要获得原谅;
在和朋友之间,你以前有过什么样的过错,想要获得原谅。
请大家根据上面这三个场景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进行回想,然后把你想到的那个场景然写下来,它是一件做得不够好的什么事情呢?当时你是怎么跟对方说的呢?
请大家思考30秒,等会会请学习者来分享。学习者案例记录
(佐江)在以前的一个周四晚上的拆书活动中,我很早就来到了现场,看见桌子没有摆整齐,我也没有去把桌子摆好,小六来后看到我没有摆桌子,很生气,当时我也很想去解释下,但后来还是没有。
但在吐槽大会上,小六就向我说起了这件事,后来我才发现,如果不去解释,对方是会不满的。
(A1+):今天你学习了片段中方法,现在就请大家想想,如果时光倒回到你刚才回想到的这个场景的这一天,你该如何运用这三个步骤来说给对方听呢?
请大家现在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后会请一位学习者起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李雪)我分享一个奶奶经常打电话来说我不给家里打电话的事。
1、说出事实。不给家里打电话是因为有时工作很忙,总是说下次打,有时是忘记了,当家人打来电话时,没说几句,我就直接挂了,所以奶奶认为我不经常给家里打电话。
2、说出当时想法。当时我总是因为忙,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其实我也很想念家人。
3、传递当时情感。我没给家里打电话,心理也挺愧疚的,我会给奶奶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