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介绍拆书和拆书帮]
大家下午好,欢迎周末来到拆书帮宇宙中心分舵拆书。
拆书是什么、拆书帮又是什么呢?拆书法是一种特别适合成年人学习提升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论,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考证。当遇到能解决自己问题的片段,认真阅读完之后,用自己的话重述片段内容加深对它的理解,然后针对片段内容关联自己的相关经验 最后针对片段中的方法做一个详细具体可衡量的规划应用,这样相当于实际操作演练了一遍。拆书分为个人学习应用的拆书法就是个人便签法,以及组织学习的拆书法。就像现在,一位拆书家加工一本书的片段,现场对一群人领拆,引导促进学习。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着社群,这个社群有两大特点,第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拆书法。第二是长情的陪伴和人情味 拆书帮是一个公益性青年组织 坚持只收场地费,欢迎来学习交流。
[自我介绍]我叫马莉。是一名新鲜出炉的拆书家,也是视觉设计师,就是传说中被甲方伸着手指戳屏幕说“你能不能让logo在放大的同时缩小点”……被虐千万遍之后,真想一摔键盘吼一句“you can you up”,每次都被自己克制下去了。
【R原文片段】
如何反驳“你行你上”
—— 《好好说话》
世事任人评说,对事情发表评论,本来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有时候,我们只是想简单的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却会遇到这样一个神逻辑:对方一脸不置可否,只扔来一句“你行你上啊”。
「澄清各自的角色」
如果和对方没啥交集,我们完全可以直接澄清,因为彼此角色不同,责任也不一样。
所以不需要“行”,也不需要“上”。
比如知乎上就有个神回复:我评论个电冰箱,还得自己制冷啊!
这就是通过类比来告诉大家,角色不同,责任也不一样。
再比如人人都在评论的中国足球。
总会有人对你说:老说中国足球不行,那你行你上啊。
我们完全可以回应:你让我踢,我是踢不下去;那让你看,你又看得下去吗?如果不是国足不行,难道还怪观众不行吗?
这里讲清楚了球员和观众是两种不同身份。是在强调球员踢球不易,观众看球也痛苦。
大家各自有各自的责任和难处,而不应该混为一谈。所以,我不要求你忍,你也别强求我踢。
【I讲解内容】
我们知道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对方有点滑头甚至有点无赖的谬误话语。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也不可能避免。“你行你上啊”这句话被用的频率很高,很多讲道理的人,顺着对方的思路掉进了语言陷井里,容易被呛住不知道怎么反驳。我们也知道对方说这句话是为了惹我们生气,如果一时冲动说“上就上 谁怕谁” 那就不好收场了 多数情况下,我们也真没能力上。
比如你在饭馆里吃饭,抱怨服务态度不好或者菜品很不好吃,别人说“那你厉害 你行你上呀”。那我们来看一下,实际上大家所处的位置和身份不一样,所应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对方之所以会说“你行你上”,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与听者不一样,没有分清各自的角色,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神逻辑。
此时你如果回应“就是做的难吃呀”“为什么要我做呀”“做就做呀”,都显得没有什么力度。我们的目的是指出对方不合理的地方。
▾ HOW
怎么做呢 有三个步骤
1.判断识别情况,是否分属不同角色,责任有没有交集。看是不是使用了“你行你上”的句式,比如“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你去做呀”等等。看逻辑上是不是应该自己上,也就是看是不是属于自己的责任。我是消费者,饭店是商家,所以各自责任独立没有交集,可以反驳(结合适用范围应用场景)
2.表达各自的角色不同,具体的责任不同。我是什么样的角色 承担什么责任 本应该去做的那个人是什么角色和责任。我是消费者有权客观评价饭店的服务和菜品,饭店的厨师和服务员是商家员工,对菜品的口味和服务态度负责。
3.以类比对方的谬误逻辑方式反驳。用日常生活显而易见的错误逻辑反驳对方的错误逻辑,让对方明白这样的逻辑不成立。比如“我怨个鸡蛋不好吃,还得自己会下蛋不成?!”这就是通过类比来告诉大家,角色不同,责任也不一样。
▾ 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注意
注意对方用语的变形——“有本事自己来呀”“说别人容易,自己做好才难” 形态不一,逻辑相似。
我们和对方如果有交集,责任重叠,制造的问题对自己有影响,就需要换别的方法了。如果丈夫抱怨妻子没管好孩子,妻子说“有本事你自己管呀”。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先自己去反思一下做出些行动去帮忙分担了。
【A1联系具体经验】
十多天前,南方台风而且北京也赶上暴雨,航班取消和延误的情况很多。我们部门刚好是选那期间下午5点的国航航班去青海团建。大家收拾好行李屁颠屁颠地到了机场,安检候机顺利又准时地登机 很庆幸能准时飞了。系好安全带连手机都关了准备起飞呢,然后广播通知说航空管制需要等待指令。等呀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大家都开始焦躁抱怨了,空姐也说不知道什么时候飞需要等指令。最后让下机等候,等到凌晨后,我们很烦燥地说为什么别的航班都飞了我们这班还在等 航空管制也不带延误这么久呀之类的。然后一个小伙伴晃着二郎腿说“嘴上说着有啥用 有本事去让飞机飞起来呀”。这句火上浇油的话让我更生气了,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接,只能翻个白眼。
【A2具体应用】
经过学习片段的方法,知道了怎么反驳。
下次再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形或者航班延误时,小伙伴再这样呛,我就会这样反驳道回应:
“我让飞机飞起来,那我是飞不了,我是来乘坐飞机的,机长才是开飞机的,我开的飞机谁敢坐呢。何况你让你等,你又能一直等下去嘛?如果说我去吃饭,点的菜好久不上,难道我还要跑去后厨帮忙不成?”
这样既说明了乘坐人员和乘务工作人员的角色责任不同,又通过一个等餐的日常类比,用对方的逻辑反驳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