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分辨出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并能锻炼淘金式思维;掌握找到结论的方法。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大家平时都刷朋友圈吧?当我们看到一个很可怜、很感人的故事,你不假思索地转发,然而,后续的事态竟出现惊天逆转,发现竟是一场骗局。又或者,你养娃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到自称是育儿专家的人所写的书籍,每个人的观点还不太一样,你真的不知道该相信谁。
【提问】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被各种信息狂轰滥炸,这个时候你是怎样筛选信息的呢?你通常是如何辨别和处理的呢?
继续补充图书介绍:
【影响】如果我们不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分辨出对我们最有价值的部分,也不具备辨别的能力而被他人的思想所左右,久而久之很难再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更不要说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决】若想要面对纷繁复杂的观点能够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你就要具备一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它能够让你拨开事物的表面,探究其内在本质,让你更理性、更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从而让自己不容易被他人的观点左右。今天带来的这本书《学会提问》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家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其实我本人在批判性思维方面很欠缺,所以我很想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我选择了挑战自己不擅长的主题,为的是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提高,虐虐更健康。
片段一:
【互动、回应与反馈】大家看一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海绵)这是我们家厨房的一块海绵,如果我把它放在充满水的厨房台面会发生什么?(吸水)
【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
(带一块家里的清洁海绵)对,迅速地吸收台面的水直到达到它自身的饱和状态对吗?他会不会因为觉得某些水比较脏所以不吸收吗?不会,它是照单全收,对吧?海绵式思维,这个描述思维的方式是不是很形象?那海绵用在思维中如何理解呢?想象一下,你的脑子是块海绵,会发生什么情况?大脑周围的信息会迅速地进入到你的头脑中,来者不拒。
那什么是淘金式思维呢?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淘金”,淘金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不断地从金矿的泥沙中通过过滤、沉淀、筛网反反复复一些繁琐的步骤最终淘到那些细碎的金子,对吗?那将淘金用在思维中如何理解呢?当我们面对某一本书、某个人的某个观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思考找到对我们真正有价值的那部分信息,让这部分信息内化成我们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这个不断筛选和内化的过程,就是淘金式思维的思考过程。
【互动】大家觉得淘金式思维有什么特点?(主动,不像海绵式思维那样被动接受一些信息)
【举例说明】我举一个大神的例子——古典老师,可能在座的有些小伙伴听说过他的名字,新精英的创始人,生涯界和学习界的高手。他跟我们分享他是如何读书的呢?他说:你们大家读书,书是平面的,我读书的时候,书是有凸凹感的,oh my god!很玄乎对不对?书怎么会是凸凹的呢?他说当他读书的时候,那些他能够引起他兴趣的新观点会凸出来,而那些已经掌握的陈旧的观点自动凹陷下去,而他只会去重点阅读那些凸出来的内容,而放弃那些凹进去的内容,实际上这是高手在经过了大量和阅读和实践后锻炼出来的高水平阅读,迅速地筛选出对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最有帮助的部分, 很显然,这种阅读和思维方式属于淘金式思维方式。
【适用边界】那是不是淘金式思维就比海绵式思维好呢?也许我们还真不能这样简单粗暴地下定义。其实两者可以结合起来使用,那什么时候需要海绵式思维,什么时候需要淘金式思维呢?比如,当我想了解拆书帮是个什么组织,以及什么是拆书法,什么是拆书家?在完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们会去翻阅百度、阅读帮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拆出你的沟通力》、关注拆书帮的公众号、参加线上线下的拆书活动等方法,全面去了解和接收大量的关于拆书的信息。这个阶段我们使用的更多的是海绵式思维,那当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想要成为三级拆书家的时候,我们在准备过级的时候就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具有启发性和刷新认知的片段,并且重点攻克技能点,这个时候我们也许就需要启动淘金式思维了。大家能够了解到这个过程了吗?也就是说这两种方式无所谓对错,只是在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使用就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行动步骤】大家可能会觉得,海绵式思维模式比较好操作,但是如何锻炼自己的淘金式思维呢?我帮大家整理出了以下四个步骤,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淘金式思维的方法或者说一份淘金式思维的清单:
1. 对方目的:(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2. 观点存疑:(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时有没有把它记下来?)
3. 客观评价:(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
4. 形成结论:(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A2】催化应用-编写剧本
接下来,让我们马上来实践一下刚刚GET到的技能,看看大家有没有掌握?让我们化身情景剧编剧和演员,来一场即兴的表演。剧本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和对话的设计。此外,我们今天还增设了一个画外音,也就是整个对话结束以后,画外音来进行分析和总结。记得编写剧本的时候要运用到我们的四步法。
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场景和应用,给大家5分钟时间。然后我请一个小组为大家分享。
剧本范例:
【时间】某个周末的下午
【地点】二手房交易公司
【人物】我、房地产销售员小何
【背景】我想帮我妈妈买一个小户型
【设计对话】
小何:李姐,你来啦!快请进,来喝杯水。上次你让我帮你找的房子,我找到了一个特别合适的!你肯定喜欢!
我:是吗?说来听听。
小何:这个房子是学区房,买到性价比这么高的房子绝对是超值啊!而且,我跟你说,听说买房的政策马上就要调整了,再不买都不知道政策怎么调整,到时候可就后悔啦!
我:这个价格在这个片区的确算是比较低的,如果真像你说得那么好,为什么价格会相差那么多呢?是不是小区的物业服务不行?再说,你说的买房政策调整,是听说的,你有确切的消息吗?
我:谢谢你那么费心帮我找房,我回家再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如果合适的话我们约个时间先去实地看看房子,行吗?
小何:好的,李姐,后续我再跟您联系!
画外音: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小何的目的很明确:想让我买房。淘金式思维的四步法:
第一步:对方目的。他目的就是向我推销一套二手房,因为他是销售人员,这是他的工作,他有提成。
第二步:观点存疑。房子如果真像他说得那么好,价格怎么会比周边低那么多呢?买房政策调整,也是道听途说,根本没有确切的官方的消息。这个小区的物业是不是比较差?
第三步:客观评价。我一直客观地看待小何的观点,对于他的一些话有点疑问,及时提出来,而不是被他的思想所左右。质疑他的观点,再选择相不相信。比如他说的学区,我就相信,但价格低的问题我就有疑问。
第四步:形成结论。这个房子听起来性价比真的挺不错,我的结论就是可以进一步了解,实地考察后再做决定。
【学习者分享】
【时间】某个周末下午
【地点】小区门口
【人物】65岁的阿姨、保健品销售员
【背景】阿姨在小区遛狗遇到摆摊的销售员
【设计对话】
保健品销售员:阿姨啊,这个周末我们中粮集团有个活动哦6,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参加。
阿姨:是什么活动呀?
保健品销售员:就是我们现场发东西给你哦,免费的。只要登记就可以啦。
阿姨:这是我们社区搞的活动吗?
保健品销售员:是呀,是社区搞的活动。
阿姨:参加活动就有奖品了是吗?
保健品销售员:是呀,您只要在我这里登记一下就可以啦。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啊这些复印件就可以啦!
阿姨:一定要65岁以上吗?
保健品销售员:是的,你有没有朋友啊,可以请他们一起来呀!
阿姨:我想带我老公来啊
保健品销售员:当然没问题呀,只要超过65岁就可以啦!我们有很多奖品的,保健品啊,现场还有测量,比如有没有高血压啊,糖尿病啊,很好的!你到现场就会看到啦,阿姨来登记一下。
阿姨:好的!
【画外音】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销售员姑娘的目的很明确:想获取这个人阿姨的信息,电话号码之类的。淘金式思维的四步法:
第一步:对方目的。想获取阿姨的名字、号码,然后去做一个登记报名参加他们的活动。
第二步:观点存疑。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天上掉馅饼。什么都是免费得的。
第三步:客观评价。天上不会掉馅饼,不会有这么好的事情的。
第四步:形成结论。可以去了解一下。反正钱不在阿姨手上,在她女儿手上,在家也闲着没事,可以去看看。
【拆书家点评】掌声送给这一组的小伙伴,非常棒!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尤其是这位销售人员的角色扮演特别有代入感,对吧?(笑,现场伙伴很有共鸣)销售人员的话有可能是真的,有可能是假的,我们的重点是,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这位阿姨会去去想销售员的目的,销售员在说的过程中至少阿姨有阿姨自己的思考,最后我的结论是阿姨可以试一下,但不一定陷进去。我们的目的是用四步法锻炼自己的淘金式思维能力,而不是说:好呀好呀,去呀去呀就完了。在这个过程中是有回应、有质疑,我们已经简单地迈出了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
【学习目标2】掌握找到结论的方法。
【自测表】
自测内容 | 分值 | 得分 | |||||
1.别人向我表达时,我总是想第一时间知道他要向我传达的观点是什么 | 1 | 2 | 3 | 4 | 5 | 6 | |
2.在阅读书籍时,我总是在心底问:那么,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 1 | 2 | 3 | 4 | 5 | 6 | |
3.我喜欢看辩论比赛或参与辩论比赛 | 1 | 2 | 3 | 4 | 5 | 6 | |
4.我观看一场演讲时,关注思考演讲者希望证明的是什么? | 1 | 2 | 3 | 4 | 5 | 6 | |
5.我总能清晰明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 | 1 | 2 | 3 | 4 | 5 | 6 |
说明:以上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2-5分请自行根据自己的情况倾向选择。
总分:()
25分以上,你已经算是批判性思维的高手了,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你已经有意识地开始使用批判性思维了。分数低于18分的,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地去使用批判性思维,没关系,批判性思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我们就先迈出今天最重要的一步吧!
(引导语)刚刚我们学会了分辨什么是海绵式思维方式和淘金式思维方式,并且归纳出了锻炼淘金式思维的四步法。在这四步法中,特别关键的一步就是——形成结论。理解结论的本质属性是通往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必要步骤,接下来,我们更深入去学习一下“结论”。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第二个原文片段.
R:片段二
他想让我相信什么结论?
要找到结论,批判性思考的人首先要问:“作者或演说者希望证明的是什么?”或者“和我交流的这个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结论。同样,作者或演说者对这两个问题的任何解答都是结论。
在寻找结论的过程中,你也在寻找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相信的一个或一系列陈述。他希望你相信他建立在其他陈述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结论。简言之,有说服力的交流或论证的基本结构是:甲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乙。“甲”是指结论,“乙”是指结论的支撑材料。这个结构代表了推理的过程。
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它们来源于分析推理。结论是一个观点,需要其他观点来进行支撑。因此,如果有人断言某件事是正确的,或者某件事应该去做。却没有提供相应陈述来支撑他的这一断言,这一断言就不能称为结论,因为提出此断言的人并没有提供这个看法得以建立的任何基础。相应地,我们把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称为纯观点。
理解结论的本质属性是通往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必要步骤。让我们进一步观察一个结论及其推理的过程。阅读下面一小段,看看你能否找出其中的结论,以及支撑这一结论的其他陈述:
大规模室内养殖业不应该合法化,还有其他更自然额方法来生产我们所需的食品。
“大规模室内养殖业不应该合法化”是作者对“大规模室内养殖业应不应该合法化”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这就是作者的结论。作者支撑这个观点的一个理由是:“还有其他更自然的方法来生产我们所需的食品。”
你有没有明白为什么上述用来支撑结论的看法本身并不是一个结论?它之所以不是结论是因为它是用来证明别的论点。请记住:你相信一个陈述(结论)是因为你认为它由其他看法所支撑,这就是在进行推理。当人们从事这一思维过程,他们就是在进行分析推理,分析推理得出来的结果就是结论。
【what】这个片段主要讲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步——找准结论。【互动】什么是结论呢?(答:有观点支撑的东西。结论即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why】为什么要先找到结论呢?这是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起点,因为我们至少要先弄清楚“他到底在说什么?”这个关键问题,对吧?如果要锻炼自己批判性思维,我们连对方要传达给我的他的观点都没搞清楚,得出怎样的结论都没搞清楚,借用小沈阳儿的一句经典话素:妈呀,跑偏了……,那么就没办法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所以批判性思维很重要的一步是——找到对方要表达的观点,也就是他的结论是什么。
【how】如何找到结论呢?给大家一个小工具——6条线索法。
1.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2.画:画出提示词语: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由此可以断定、我要说的重点是、显示出、证明、告诉我们、问题的实质是。
3.检: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4.找:找到论题,推理出结论 。
5.排:排除法。不可能作为结论的内容: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
6.问:问一问“所以呢?”问一下作者是不是要我们从他所提供的信息里面找出隐含的结论”。
【预防异议】大家可能会觉得,哇,好麻烦啊!怎么那么多步骤啊,找个结论其实蛮简单的呀,读完一段文字或者听完某人的演讲,我基本上隐约就可以找到他的结论了,用得着这么麻烦吗?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过程就是从基础开始,放弃每一次从你头脑中涌现的“差不多”、“应该是……吧”这些模糊不清的判断,而是通过有效、有步骤的训练方式来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我们不再那么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忽悠,开启自己的独立思考。6条线索看起来复杂,但是它对锻炼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举个例子】【互动小练习】如果父母将教育子女当成自己的全职工作,并且具备一定的眼光、知识和耐心来从事这一职业,家庭学校也不失为一个有根据的想法。但是,问题的实质是父母在家教育子女往往是一种错误。
6条线索找结论:1、看,结尾有;2、画,提示词语“问题的实质是”基本上用到两条线索就能找到结论了,如果不放心还可以用其他4条线索进行反复验证。
【A3】微行动学习
【互动】练习结束后,大家觉得这6条线索使用后就足够能找到结论吗?(不一定。有些能找到,有些时候不一定能找到)既然是学习了批判性思维,那么对于作者在文中提出的结论的6条线索,我们也可以对他提出质疑或者补充。
【学习者现场提问】跟领导交流的时候特别难找到对方的结论。
【明确问题】好的,关于找不准领导的结论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同感?有,好的,我们围绕的问题是:沟通时,很难找到领导的结论。
【引导讨论问题本质及解决方案】趁着我们今天来了很多伙伴,就来一场头脑风暴。那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一场现场微行动学习。给大家10分钟讨论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领导的结论那么难找?本质原因是什么?2.如何做才能找到领导的结论?等会儿请小组派代表跟大家分享。
【学习者分享】
@为盼:一、领导的结论难找的本质原因:
1.信息不对称。领导能够了解到很多信息是我们下属了解不到的。老板有时候交代工作的时候会觉得已经说得很明确清晰了,他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的,但是我们作为下属有很多信息是不掌握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就造成了我们get不到领导的点。
2.水平差异。一种情况是领导水平太高了,他只点出几个词就交代了工作,但是下属水平比较低,无法理解领导的意图和结论。还有另一种情况是领导是从别的地方刚刚调任过来的,他对某一块工作还不是特别了解,他的水平和能力可能是不够的。作为一个资深的下属,也许就无法顺利领悟领导的结论。
3.锻炼下属。有些领导是有意不把一些事情交代得很细,可以说是良苦用心,想要锻炼下属的能力。他只丢了一些信息过来,然后观察你怎么去解决。
二、如何解决?快速找到领导的结论。
1.及时反馈。当领导交代工作时,作为下属及时记录下领导交办的任务,记录下一些关键点和信息,然后跟领导进行确认:您刚刚交办的任务,您看我的理解对不对,有……等等。
2.水平不足需充电。如果是下属的理解水平、个人能力等方面的水平不足导致无法准确找到领导的结论,那么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如何提高能力呢?就是参加拆书帮活动,有非暴力沟通的拆解、还有《关键对话》也会提到如何跟领导打交道,后续还有很多主题的拆书,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3.自己总结方案。如果是领导有意锻炼我们,那我们就自己多总结方案,提出1、2、3等几个方案,然后请领导选择,有所侧重地去推荐自己认同的方案,给领导的决策做参考。
【拆书家点评】谢谢为盼的分享,掌声鼓励!怎么样?大家有没有觉得有点烧脑和更新自己观点的感觉?大家有没有发现比如刚刚提到的“信息不对称”,我们可能很多伙伴没有想到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的微行动学习就是不同观点的碰撞,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激发的过程。可能我们找到的找出结论的方法也许比书本提到的更能接地气,更能用起来对不对?
【A2】催化应用
接下来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未来两周内,请你注意观察你和领导之间,或者和同事之间在一些工作的交流中怎样运用找到结论的6条线索,以及刚刚我们讨论出的找到领导结论的方法,来进行练习。将你的规划和成果写在A2便签上面,然后下次我们拆书活动的时候大家带过来跟我们一起分享。
学习者分享:下周就要报送一篇半年工作总结,领导可能只会说要报送总结,但是不明确告诉我要重点突出哪些内容以及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水平,也就是说他不会详细说明他的要求和结论。那我要试着用6条线索和现场讨论出来的三种方法去试着解读他。比如,他有没有在交代工作时有意无意地讲出一些关键词“重点是”“特别是”等等;要试着反馈信息,比如,领导刚刚您交代我要写的总结是不是要重点突出以下内容:1、2、3……得到反馈后再着手写。
【结语】
好的,今天我们学习了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学习了锻炼淘金式思维的方式,还掌握了找到结论的方法。希望对大家开启批判性思维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