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哈喽,各位小伙伴,下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李夏,三个标签介绍自己:80后宝妈、瑜伽馆馆主、北洋分舵组织长老,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叫做《断舍离 心灵篇》
学习目标:
【片段一】通过学习让学习者能够主动去分析思考我与物品间的关系,并使用“便签法”断舍离物品
【片段二】通过学习让学习者能在情感上摆脱“扔与不扔”的纠结心情,并用“表格法”更加理性的断舍离物品。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叫做《断舍离 心灵篇》
B: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先问大家2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家里、办公室比较乱朋友,你有没有想收拾东西无从下手、想找东西却找不到的情况?
第二个问题,你的家里有没有这样一种东西,你挺珍惜的,但是并没有什么机会用上,放着占地方,扔了又心疼?
比如,一件挺贵但是早就不适合你的衣服
在比如,别人从遥远的地方带给你的精致的茶具,其实你从来不喝茶,根本用不上。
其实,这都是一些对物品的念旧情结,每个人都有一些,可能是对物品、对人或者对事,那么这本书可以有效地帮你解开你对物品的情结。
F: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知名杂物师山下英子。《断舍离》书籍是一个系类,有3本,我今天带来的是第二个系列《断舍离,心灵篇》
在日本断舍离这一理念让近百万人的生活发生了惊人的转变,现在更是有800万人正在参与实践的人生整理术,而《断舍离,心灵篇》也类似,说的是通过断舍离的实践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智,从而变得更自由,更果敢,更快乐。
A:这本书与其他整理类的书籍不一样的是,她并没有告诉你该怎么叠衣服、怎么收纳,而是告诉你一种理念,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扔东西的技术,主要就是讲怎么能把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扔掉,给你的外在和内心腾出舒适的空间。
那么想整理物品无从下手,或者有念旧情结的朋友,我想这本书会给你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
断舍离是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替换为“需要、合适、舒服”的行为技术。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唤醒我们分析、思考和感觉的能力,因为现代人很容易因为过于忙碌和信息过多而失去这种能力。求助于杂志、电视或是算命师,就等于是把应该由自己来判断、选择和决定的事交给其他事物去处理,我们必须要明确这一点。 |
首先,在我们看片段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先针对自身考虑一个问题。(A1)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就想请大家想想自己家里的东西,有什么东西是你舍不得扔的,
比如说名牌衣服,可惜过时了;
过去的电子产品,当时好贵的,可是现在不怎么用了;
厨房里面的杂七杂八,总会有用的吧;
从景德镇买的茶具,特好看,但一点也不实用。
想一想有没有这样一些另自己感到很纠结的东西,请把把写到纸上。请大家写出3个就行~
2分钟后,请伙伴分享一下清单上的物品。
学习者案例记录:
静待花开:
1、很多过时的手机:总觉得以后会有用
2、上学时的笔记:自己手写的,扔了可惜,不扔占地方
3、结婚时的礼服:样子过时,没办法穿,占地方,可毕竟时结婚穿的,扔了可惜
玲玲:
1、过时的衣服:挺好看的,一直放在那没怎么穿过
2、老电脑
3、小时候的玩具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大家还真的有很多闲置又不舍得扔的物品,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问题去看片段,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片段能不能对大家有帮助
(看片段一)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原文片段在第一句就已经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断舍离该怎么做,简单说,就是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替换为“需要、合适、舒服”的行为技术。
你是不是觉得原来竟然如此简单,我之前怎么没想过呢?那是因为大多数人极少会分析自己的物品,通常的想法都是“这东西先留着吧,”
WHY:
我们为什么要在整理物品的时候还要思考这些问题呢,因为大多数的整理术都是在告诉我们怎么归类,怎么利用空间。空间被“充分利用”了,也被“充分占用”了。
当你在做归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自己同一类的物品竟然有这么多,而我们通常的整理就仅仅是把它们放在一起。
断舍离在帮我们重新思考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让我么找回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
不这样做的坏处
试想一下,你正在收拾物品,把所有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不去思考是否需要、是否舒适,慢慢的,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
最直观的就是,你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一方面,你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整理,当然找东西也比较麻烦,另一方面,杂物越来越多,空间变狭小。更严重的是你会觉得心情都变得压抑。
相反东西越来越少,你的整个视野变得开阔,连心情会都变好,做事效率也会提升。
HOW:(原文细化步骤)
说到这,具体怎么做呢?其实也很简单,原文给了我们很实用的办法,我把它总结为5个标签法。简单说,我们对于一件仍不掉的东西,用五个标签来定义它,思考它,来选择是否要断舍离。这五个标签是什么呢?
1对于自己需不需要?
2对于自己合不合适?
3对于自己舒不舒服?
4在时间上,未来需不需要;
5在地点上,它还可以在哪里使用?/你打算怎么处理
然后我们依次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去判断我们的物品,特别是比较犹豫的物品,是否选择断舍离一目了然了。
例子:
我先举一个自身的例子,之前我家里有一个大箱子,我在上面贴过一个标签,叫做“电子产品”,里面装个我的很多“古董”,所有曾经用过的手机、MP3、充电器、耳机、还有复读机和电子辞典这样的古董,我总觉得扔了怪可惜,小东西也不占地方。于是年复一年,如今已经有整整一大箱,在我准备断舍离的时候,我就会一次问答。
我先拿起了一个高中时用的步步高复读机,开始问
1、需不需要?——不需要
2、合不合适?——显然现在用已经不合适了
3、舒不舒服?——一个大部头,看着都不舒服
4、未来会不会用?——不会,现在连磁带都没有了
5、还可以再哪里用?打算怎么处理?——直接扔出去,或到电子用品收购的地方,看看零件还能不能发挥余热~
这样,我就把我的东西一件一件断舍离处理了~
预防异议:
有一些朋友可能会说,这样去判断物品有一些太苛刻了,有句老话说的好,“千金难买心头好”有一些东西放在那也许没用,放着占地方,可我就是喜欢。
如果真有这样的物品,当然留着也无妨,因为此时你的判断标准不是舒适与否,而是喜爱的程度,这是你个人的准则,在贴标签的时候,稍稍放松一点也没什么大碍。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请大家再看看刚刚我们在纸上写的3种物品,让我们两两分组,你们交换自己的清单,然后请一位小伙伴按五个标准对另一位伙伴进行提问。
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3分钟时间后,我们再请代表发言。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玲玲的第一件物品:过时的衣服
静待花开问:过时的衣服需不需要?
玲玲回答:早就不穿了,放了2年多了
静待花开问:合不合适?
玲玲回答:不合适,当时买的太俏皮了,已经不适合现在穿了
静待花开问:舒不舒服?
玲玲回答:现在比之前胖,很多衣服都穿不上了
静待花开问:未来会不会用?
玲玲回答:未来也不会用,即便穿上了,也不适合上班环境了
静待花开问:还可以再哪里用?打算怎么处理?
玲玲回答:给小侄女应该可以穿
玲玲的第二件物品:老电脑
静待花开问:现在需不需要?
玲玲回答: 不需要,早就用新的电脑了
静待花开问:合不合适?
玲玲回答:不合适,用起来很不方便
静待花开问:舒不舒服?
玲玲回答: 不舒服,用着太慢了
静待花开问:未来会不会用?
玲玲回答:未来也不会用
静待花开问:还可以再哪里用?打算怎么处理?
玲玲回答: 给收废品的,也许零件还能有点用场
玲玲的第三件物品:小时候的玩具
静待花开问:现在需不需要?
玲玲回答: 不需要,早就不玩了,太旧了
静待花开问:合不合适?
玲玲回答:不合适,已经长大了
静待花开问:舒不舒服?
玲玲回答: 不舒服,占地方
静待花开问:未来会不会用?
玲玲回答:应该不会
静待花开问:还可以再哪里用?打算怎么处理?
玲玲回答: 送给别人
静待花开的物品一:结婚礼服
玲玲问:现在需不需要?
静待花开回答: 早就不需要了
玲玲问:合不合适?
静待花开回答:不合适,之前比较胖一些,现在穿不上了
玲玲问:舒不舒服?
静待花开回答: 不舒服,礼服穿着都很不舒服
玲玲问:未来会不会用?比如照个相啥的?
静待花开回答:不会,过时太久了,颜色太艳
玲玲问:还可以再哪里用?打算怎么处理?
静待花开回答: 处理给婚纱礼服照相馆
静待花开的物品二:学习笔记
玲玲问:现在需不需要?
静待花开回答:从来也没有看过,用不上
玲玲问:合不合适?
静待花开回答:不合适,记录的都是很过时的技术,现在都更新换代了
玲玲问:舒不舒服?
静待花开回答: 不舒服,占地方
玲玲问:未来会不会用?
静待花开回答:不会
玲玲问:还可以再哪里用?打算怎么处理?
静待花开回答: 把内容照相照下来,笔记扔掉
感谢伙伴们的分享,相信通过片段一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审视自己的物品了。
但是真的会有这么一种情况,我的标签都是否定回答,但是我就是扔不掉,令自己特别纠结,到底扔还是不扔呢?遇到这样的困扰,我们怎么解决呢?
下面请看片段二。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再看一下片段二。
片段二
“扔不了。”这句话在我们耳边出现的频率真是相当的高,可要是仔细琢磨的话,难道不觉得这种说法很奇怪吗?首先,它和“不会收拾”一样,是一种与自身能力相关的说法。扔还是不扔,这明明是我们完全能够自由决定和控制的事,却说得像是物品做出顽强的抵抗,让我们无法发出行动似的(也就是把罪过放到了物品身上)。再多说一句,又没有人会怪罪你,要是实在扔不了的话,干脆别扔不就行了吗?有些物品的确是难以舍弃,可除非是非常难处理的工业废弃物,绝对“扔不了”的物品,应该是非常罕见的。这也就是说,其实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扔不了”这句话反映出来的其实是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我不想扔了它”的情感。理智上认为“非扔不可”,但内心的情感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同意这件事。所谓“扔不了”,其实就像是脑袋和心在吵架一样。身体内部要是开始对立的话,体内的能量就会不断地外泄。如此一来,每次只要一看到、一想到那件物品,就会觉得不舒服了。这里我想要稍微偏激一点说,干脆把它扔了,让自己大伤脑筋,也未免不是个办法。“断舍离就是大扔特扔嘛!”我经常能听到这种误解的声音,同时也总是被问到这个问题——“把东西扔了的话,真的不会发生困扰吗?”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的脑中总是闪过两个念头。首先,还没发生的事,怎么就确定一定会是困扰呢?再有,这种想要把困扰完全从人生中屏蔽掉的想法,我表示非常质疑。想要坚强地过完一生,不就应该多多经历困难和挫折,咬紧牙根努力克服吗?再者说,就算因为扔了某种东西而困扰的话,那也困扰不到哪里去吧?第50页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在为了扔还是留某样东西纠结不已时,用整理和俯瞰的视角去了解自己真实的心情。
在空白处写下物品与分析,就能清楚看到“纠结,不纠结”、“扔、不扔”的境界。特别是那些“纠结,还是扔不掉”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会觉得纠结、扔不了?分析这一点非常有趣。我们坚决不扔的,就只有“不想扔”的东西而已。 |
WHAT:
看了片段之后,大家应该很清楚的看出来,这一段是在说关于“扔不掉”的问题,明明知道这件东西是该扔掉的,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杂物,但就是扔不掉,并因此而纠结。
面对这样的问题,究竟选择“扔”或“不扔”其实需要问问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俯瞰一下这个物品的利与弊,给自己一个扔掉或留下的理由~就可以摆脱你纠结的的情绪。
WHY:
其实我们出现“扔不掉”的情绪,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我们对物品都是有感情的,尽管有些东西真的是用处不大,但是它承载我们的经历,让你看到它,就有所回忆,所以你才会格外珍惜。
(不这样做的弊端)
可我们该不该对这样“纠结”的物品做割舍?其实也是在考量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因为我们可能没有仔细想过那些“扔不掉”的东西被我们像宝贝一样留在家里对你产生利弊,这些物品肆意地占用我们的空间,让你纠结,给你带来困扰,如果你不去思考,这个困扰会始终缠绕你,让你看到就心烦。
但如果我们愿意花时间分析一下,给自己一个扔 或留下的理由,说服自己,那我们也就解开了这个困扰。
HOW:
具体该怎么做呢?原文片段中给了我们一个表格,对于因为纠结而扔不掉、处理不掉的东西我们可以尝试着用文中的表格分析法来进行断舍离。
把物品分为四类,1)当场扔掉的,2)纠结,但还是扔了的,3)纠结,还是扔不掉的,4)实在不想扔的。并按照这四个维度分别予以说明和分析。
这时通过比较、分析,就能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纠结何在了,认识到自己的纠结所在就可以更容易的进行取舍,有了取舍也就摆脱了纠结。
举例
例如,我在整理我的物品时会有一些贴上否定标签的,但依然没扔的,接着我就开始分析是什么原因,给自己一个充分的理由去选择。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挺麻烦的,实在不想扔的东西,就把它放的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也就没有纠结了。
可是,这都是暂时的,类似的物品和情绪越堆越多,总有一天你还是要面对的,不如主动一些,给自己一个留下或扔掉它的理由。
可能还会有人认为,我之所以不扔,一定都是有理由,干嘛还要分析那么详细。
其实,我们有时会纠结会被困扰,就是因为没有主动思考,断舍离的理念一方面在帮我整理物品,在《心灵篇》的这本书里,更重要的是与自己对话,看清楚自己的想法,理清你对生活的态度。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我想让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操练,我们现在可以选取你的随身带的包或者钱包,进行一次断舍离。
涉及私人物品,我们就不牵制分组,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以选择讨论。
然后分别在表格上写出这些东西,哪些是你想也不要想就可以扔的,哪些是纠结但却能扔掉的,哪些是纠结仍不掉的,哪些是实在不想扔掉的。并对物品进行分析,找到你的着眼点。并试图进行断舍离。
给大家5分钟,一会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玲玲选择书包进行断舍离
静待花开选择钱包 断舍离
感谢大家的参与,我想今天大家包一定都会轻一些,心情也会清爽一些哦!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方法,相信很多伙伴都希望能试一试,给自己家里做个断舍离,下周六,你一早起来,你准备好好利用周末,实施断舍离,收拾一下房间,可以从衣柜、书房、鞋架这些位置开始着手整理。
尝试用表格整理的方法,请加工一个未来自己真实的应用来进行断舍离。
5分钟时间思考,然后我们把它们分享出来。
学习者案例记录:
静待花开选择卧室、衣橱
玲玲选择卧室、衣橱
结语:
断舍离简单易行,是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整理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能变得脱离物欲和执念,改变意识,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够尝试一下这个方法。
今天的拆书就到这,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李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