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影响力》 所属活动: 广州零角度筹备分舵第21次打怪升级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学习社会认同原理的运用 学习目标: 掌握社会认同原理的运用技巧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我叫啰啰,目前从事幼儿教育。在正式拆书前,我们先分一下组,我左手边一组,右手边一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掌握“社会认同原理”的运用技巧。
【图书介绍】【场景】大家还记得一个新闻事件吗,关于一名女子在北京出差,在入住酒店的电梯口有一名陌生男子想将她强行拉走,当时有好几个人在场看到了都没有出手援救。
【提问】出现这种情况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力量让旁观者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呢?人们究竟在害怕什么?【影响】有人说,扶老人时,害怕被碰瓷;见义勇为时,害怕受伤后面临的天文数字医疗费;面对恶势力时,害怕被报复;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人类具有冒险的天性,但也有寻求安全的本能。面对突发事件,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让自己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故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解决】《影响力》这本书针对类似的“顺从心理学”其中的6个原理做了深入的研究,用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这些原理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顺从倾向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今天的拆页内容就是来自这本书——讲的是社会认同原理,那刚刚说到的旁观者效应就是社会认同原理的其中的一个现象。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A1自测】


给大家看原文拆页前,我们先来做个测试:

大家测试完以后告诉我你一共得了多少分。

屏幕快照 2017-07-10 上午10.55.25.png




【A1自测讲解】

如果你的得分大于28分的话,那么,社会认同原理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得分介于28-10之间,那对你的影响属于中等程度,如果少于10分,那么对你的影响就很少了。看来大家几乎都在中等的程度。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认同原理对我们的影响程度有多高。

(社会认同原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请花2分钟时间阅读以下原文拆页。)


【原文拆页】

社会认同原理,该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看到别人正在做,就觉得一种行为是恰当的,这种倾向通常都运作的挺不错。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行事,总比跟它对着干犯的错误少。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在做的事,也的确是应该做的事。社会认同原理的这一特点,即是它的强项,也是它的弱点。和其他影响力武器一样,它为我们判断如何行事提供了一条方便的捷径,于此同时,选择使用这条捷径的人,也很容易遭到沿途伺机出手的牟利者的攻击。   做个小实验,

如图4-11影响力-社会认同原理.pic.jpg

     站在川流不息的人行道上,找一处空空如也的天空或者高层建筑,凝视它整整一分钟。这期间不会发生什么——大多数人会头也不抬地从你身边走过去,几乎没人会停下来跟你一起盯着看。接下来,第二天,你到同一个地方,带上四个朋友跟你一起抬头望天。60秒内,肯定会有一群路人停下来,跟你们一起朝上仰起脖子。就算行人不跟你们一起傻,也抵挡不了暂时朝上看一看的压力。纽约的三名社会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个实验,要是你尝试的结果跟他们一样,那么,你和朋友们能使80%的路人一起抬头朝那空空如也的地方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都已经阅读完了。


曾经有人做过两个实验,大家听一下内容,然后猜一下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         

【实验一】六七个孩子在同一个教室进行答卷考试(没有人监考),正当大家专心致志地做题时,门外传来了有人重重摔倒,发出呻吟的声音,六七个孩子在听到声响后,


【提问1】你们觉得他们会是什么反应?会出去施救吗?


学习者回答:不会


【实验二】安排一个人单独地在教室进行卷面考试,接着还是有人在门外重重摔倒,发出呻吟声,这时候听到动静的被试验者,


【提问2】你们觉得他会作出怎样的反应,会出去施救吗?


请学习者回答:不会


大家都猜对了,在当时的实验一中,六七个孩子听到响声后稍停一会儿以后,都开始继续答题,没有一个出去施救的。第二个实验,听到动静的被试验者,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赶到教室外施救。


如此连续实验几次,结果都相同。




【what】

这两个实验中,很多人在场和一个人在场,面对同一个场景,却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实验一出现的结果就是社会认同原理在起作用,社会认同原理说:如果一件事情或者一个观点认同的人越多,这个观点就越正确。一般来说,当我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时,当形势不明朗时,当不确定性占上风时候,我们最有可能接收并参照别人的行为。实验一中六七个孩子的表现就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


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认同原理对人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运用了社会认同原理呢


例如:培训师为了确保课堂效果,会找些托,在课堂上带头鼓掌,带头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其他人就会受社会认同的影响被带动。


      或者是公司老板在会议中提了一个问题,大家都陷入了沉默,这时候,反过来运用社会认同原理,老板有意识的把眼神,目标定在某个员工身上,消除这位员工的不确定性,这样员工就会选择主动回答了。


     【提问】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类似的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了社会认同原理的还有什么?


请学习者回答:


      学习者1:在团队管理当中,让骨干成员去影响一般成员;

      学习者2:乞丐乞讨的时候,会先在乞讨的盒子里放些零钱;

      学习者3:春节联合晚会的现场,台下总有人动不动就鼓掌叫好;

      学习者4:淘宝卖家会找很多托给她店里的商品给好评等等。

      

     小伙伴们回答的可以看出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观察还挺入微的。 还有很常见的就是出现在直销中,以及一些邪教中,大家相信这个体系,于是一起努力,一起成功。



社会认同原理除了上述所说的影响力,*它还会产生一个重要的影响:旁观者效应——在紧急情况下,个体在有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可能性降低,援助的几率与旁观者人数成反比。换句话说,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一人进行援助的可能性越低

     再回到刚开始我提到的“酒店女子遇袭新闻事件”这就是旁观者效应的典型案例。酒店女子被陌生男子拉扯的过程中,其他的旁观者没人帮忙,用“社会认同原理”来解释,就是因为大家心中会认为别人会帮忙或者还没人帮忙我也不敢动。另外当时的情况不明确,大家不知道这到底是两口子在吵架还是真的遇袭事件,因此没人做出帮助行为。尤其是当今社会陷阱多,搞不好被救的人还会诬陷是你伤害他的。


总结来说,原因主要有两点:

1、责任不明确。2、情况不明郎。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紧急情况该如何破解社会认同原理的作用,及时找到施救者呢?


【提问】有没有小伙伴知道的,能分享一下?


1、  请大声呼救,比如“救命啊”“救救我”“帮帮我”,其意义在于,让他人明确这是一个危险的情形,而不是其他的非紧急事件,或者让周围人去费脑筋去思考这是不是一桩危险事件。

 

2、 光呼救是不够的,除了让旁观者知道你需要帮助之外,

还应该在人群中点几个具体的人来帮你(使旁观者明确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让他幻想别人也会来帮你),并且最好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帮助

【举例】举个例子假如你走在大街上,突然头昏脑涨,你坐在旁边的地上,连呼吸和张口说话都很困难,你突然意识到你可能中风了或者心脏病复发了,此时一群群陌生人从你身边走过,但是都没有人理你。这时,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大声呼喊!比如“救命啊,我中风了/心脏病犯了!”。但这样是不够的,你最好从人群中挑出一两个人来,用眼睛注视着他,指着他,直接对他说:“穿白衬衫的同学,我需要帮助,请你叫一辆救护车来。”


当然,如果这时你已经成昏迷状态了,那么显然你已经无法求救了,这种情况下,只能依赖国家社会道德来获救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那刚刚我们了解了“社会认同原理”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来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演练一个案例,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该如何来避免陷入“社会认同原理”的作用。


案例场景是这样子的:一位妈妈抱着女儿从火车站出来,突然一名陌生男子出现,作死的去抢妈妈手里的孩子,并且大声呵斥妈妈,假装成是女儿的爸爸,造成假象跟老婆吵架了,老婆要带女儿离家出走。而实际上这位妈妈根本不认识这名男子….


现在两人一组,有两个任务:

(1)先讨论在案例场景这样的情况下,这位妈妈可以如何做,才能让旁观者避免陷入“社会认同原理”的作用,及时找到施救者。

(2)讨论出解决方案以后,一人演妈妈,另一人演陌生男子,将当时的场景再演练出来。



好的,现在我们开始讨论然后演练,时间为6分钟,建议大家把演练的对白写在纸上,演练完以后,我们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



【讨论】学习者1:像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求救者可以破坏现场环境,或者通过大声呼救来引起旁观者的注意,比如跑进一家店,砸坏店家的玻璃,这样店家肯定就不会袖手旁观了,这件事就会变得跟他相关。然后求救者需要马上制定明确的施救者,消除旁观者的不确定性。


               学习者2:让陌生男子说出妈妈和孩子的具体信息,例如姓名,家庭住址等。


【学习者案例分享】:

陌生男子:“(抓住妈妈的胳膊)大清早的要带孩子去哪里?”

妈妈:“你干嘛!你是谁?我不认识你!“”

陌生男子:(抢孩子)“怎么不认识了,我是你老公啊,你不认识我!你这个疯婆娘。”

妈妈:(对着群众)“你不要抢我的孩子!快来帮帮我,这个人我不认识他,他是人贩子!”

陌生男子:“人贩子?我是你老公,你这个疯婆娘!一耍脸上就把孩子抱走了!”

妈妈:“那好,你说,我叫什么名字?小孩叫什么名字?出生年月你说!”

(对着群众)“他根本就不认识我,他是人贩子,快来帮下我!那个穿白衣服带眼镜的帅哥快来帮帮我!他是人贩子,他要抢我的孩子!快帮我报警,打110帮我报警!”



拆书家点评:非常感谢两位的精彩演练。我们刚刚模拟演练了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如何避免社会认同原理起作用,从而有效的找到施救者。刚刚我们这位妈妈,她在遇到有陌生男子抢孩子的紧急情况时,通过哭啊闹啊大声呼救的方式首先引起旁观者的注意力,接着她又指定了某一位男子,穿白衣服带眼镜的帅哥,同时明确让指定的帅哥帮忙打110,救她。那这个人就会责任非常明确,同时他个人的责任也变得非常大了。这样子的方式就会非常容易获得施救者。这样的事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但在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都是抱着侥幸的心态感慨一下,或者警惕一下自己,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如果有一天这样的紧急情况真的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我想,我们都已经学会了如何有效应对了。


【A2催化运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今天的拆书也接近尾声了,现在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


【作业】在本周内,用今天学到的遇到紧急情况如何求救的知识点,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场景,分享给身边至少三个人,让更多的人受益。现在请大家花一分钟时间把你要分享的具体场景,以及打算在这周内分享给谁写在A2便签纸上。

拆书的意义在于拆为己用,只要真正运用起来才能真的掌握。


学习者案例的A2便签:分享给我10岁的孩子,当他在外面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旁观者帮助的时候,可以先破坏现场引起旁边人的注意,然后指定一位哥哥或者姐姐,指着对方喊,“穿什么衣服的哥哥/姐姐,我需要帮助,请帮助我...”同样的情节我还要分享给我几个朋友的孩子。


【小结】好的,今天我们学习了“社会认同原理作用”的两大影响力,第一个是---榜样和他人示范的影响力,另一个是-----旁观者效应。我们了解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运用社会认同原理的榜样和他人示范作用,例如培训课堂上,淘宝卖主,商家等。最后我们通过案例演练体验了如何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施救者时,避免陷入“社会认同原理”的作用,及时找到施救者。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今天的知识点能被大家所用。我们的拆书活动到此结束,希望大家给我反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