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练习级别 3-3
目标1:学完后,通过自主选择的方法学习者在购物时能从物品主题及自我来判断是否需要购买,从而理性购物,由自己决定物品的价值,而不是被物品决定。
目标2:学完后,通过自觉的方法以及学习者讨论获得的自知者明补充方法,学习者能够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能从自身出发来思考问题,从而 接纳情绪,并建立自觉自省的习惯。
图书介绍
事件 | 你的手指甲有点长了,因为找不到指甲刀,就一直拖着没剪。突然有一天,指甲弄断了,连肉的地方也有了裂痕,有点疼,不剪不行了。于是你开始到抽屉里找指甲刀,但是抽屉里的杂物实在太多了,什么充电器,手机尸体,扣耳勺,各种废弃票据,电器说明书,遥控器,发卡,各种赠品等等,怎么也找不到,到第二个抽屉找也没找到,于是第三个抽屉找,情况也是如此,于是你怒了。后来你又恢复耐心到第一个抽屉里面找,最后找到了。 |
提问 | 遇到这类事,你怎么想。想不想改进,或者有没有改进过,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
影响 |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却会平白无故的影响你的心情,并且是持久的。每天生活在这样家居杂乱的环境里,你的幸福指数何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杂物的漠视,是否会影响你的一生? |
解决 | 断舍离这本书,能让人形成一种对待事物的独特理念,形成持久的断舍离思维,进而摆脱杂物,改善家居生活,甚至能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 |
《断舍离心灵篇》86页 R: 无论是否拥有某样东西,心怀希望都是好的。以长远的眼光广阔的视野去看时,最好选择可以让自己更积极更轻松、更自在的做法,俗话说:“不完美的女人更吃香:要是我们都能从不足中找到乐趣的话,往往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像这样,因为特价或积分卡而买东西,就会分不清到底是不是因为真正喜欢这件东西才买下的了。说到底,只有对某件东西有那种“我要把所有意念都放在它身上”的感觉,才能真正好好珍惜它吧。 更进一步说,近年来充斥的风水之说,如果不是真的喜欢的话,非但不会发挥作用,反而有可能为当事人带来反效果。我想应该有很多人的家里都摆着各种各样因为迷失自我而买下的开运工具,把家里搞得一团乱吧。 我有个朋友,总是一身名牌,搭配也十分大方得体,有次,我看见她的衬衫很漂亮,忍不住称赞了一下,结果她笑容满面地告诉我说,这件礼服其实只要一千五百日元。她说自从开始实行断舍离以后,她开始抱着一种“就算是便宜的衣服,也试着穿穿看吧”的心态,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自信。无论别人的评价是好是坏,或是东西本身是贵是贱,只要自己真的喜欢,那对自己而言就是有价值的存在。无论什么样的物品,它的价值都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这样的信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提升到一个比自我评价更高的境界。 |
这个拆页暗含了一个概念——自主选择。自主选择也就是说要以自我为中心对主体进行判断。
【概念对比】小明买了双耐克的高仿篮球鞋,小明明知道穿着不舒适、质量一般也买了双。这算不算自主选择,不算,小明看中的是鞋子的品牌附加值,而不是鞋子本身。美丽在商场看中了一双耐克高仿运动鞋,美丽对这双鞋无论是外观,质量都很满意,但闺蜜小兰劝她说,穿一双高仿鞋也许会被嘲笑,美丽说管他呢。这算不算自主选择,这个可以算,美丽在乎的是鞋子本身,对于品牌和别人的评价无动于衷。最近非常流行超短裙,于是美丽也买了一条,这算不算自主选择,不一定,如果美丽认为超短裙舒服、漂亮是自己的菜就可以算,如果美丽只是因为流行、群众们喜欢就做出选择就不算自主选择了。
【关键点】这里有2个关键点,1是要以自我为中心,不受别人的价值影响。2是对主体进行判断,选择判断的对象是你所面对的主体,而不是其附加值。
自主选择的方法能让人们在选择物品时做出最优选择。那么当我们购买、选择物品时【适用情况】,我们不妨尝试下用以下方法进行自主选择【行动步骤】。
1,首先对主体进行判断,要明确哪些是主体,哪些是附加值。附加值常常是积分,品牌,赠品,价格等等独立于物品外的因素。主体则包含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寿命,样式等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因素或特质。
2,以自我为中心。一是不要依据别人的价值进行选择判断,建议权在他,决定权在我。二是要审视并把握物品对于我的价值,而不是物品对于别人的价值。也就是要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以我为主来进行选择判断。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下面是A2环节,请大家依据原文给出的方法编一个购物的小故事,简要的在本子上写上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人物、对话,内容越丰富越好。这个故事应当包含2部分,一部分是购物时因不能明确主体及以自我为中心失败的案例,一部分是应用自主选择的方法后成功进行选择判断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01:
美少女战士水冰月和她姐姐要参加工作了,她们要去买正装,逛街走着走着,水冰月她姐姐就看到欢乐颂里面安迪的同款高跟鞋,想买。水冰月就问她:“舒不舒服呀”她姐姐回答稍微有点不舒服,有点卡脚,但没事,我穿上这穿鞋就和安迪一样厉害了。姐你这样可不对,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我建议你还是再挑选一个别的既合适的你又喜欢的。你可以看看别的,我们买东西应该看重物品本身,而不是明星效应,一要确定舒服,适合你,其次呢你要喜欢。走吧,我们去下一家看看。后来晚上的时候,水冰月和她姐姐,都成功的用自主选择的方法买到了合适的正装。
拆书家:提到了明星附加值的影响。
学习者02:同事到一个地方就会买当地特色的烟,比如去北戴河就买了一条北戴河香烟。昨晚逛夜市又看中了很有特点的槟榔香烟,都和老板讲好价了,后来我建议他先买一盒抽抽看看适合适合,能不能抽习惯。再买一条,后来他买了一盒发现确实不好抽,就放弃了原来的想法。
拆书家:他这个真实的案例(不太匹配)但也反应了购物时附加值的影响。
小结:
第一个片段我们提到了自主选择,以自我为中心对主体进行选择判断。实际这个主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如果把主体,换成人的话,我们也可以应用这个方法来认识一个人,来了解一个人。看人要有主见,看人不要看外表。是吧,认识一个人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叫做知人者智。
1,我非常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 1 | 2 | 3 | 4 | 5 | 6 | |
2,陷入负面情绪时,我会对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 1 | 2 | 3 | 4 | 5 | 6 | |
3,如果遇到失败或挫折,我会接纳自己,并很快振作起来。 | 1 | 2 | 3 | 4 | 5 | 6 | |
4,我会常常反省自己的所做作为,并不断的评估和调整自己。 | 1 | 2 | 3 | 4 | 5 | 6 | |
5,我有一个逐步改变自己缺点的计划。 | 1 | 2 | 3 | 4 | 5 | 6 | |
合计得分 |
I,解释自测题
大家得分都是多少,15分以上的有没?这是一个简单的自测试题,如果得分在15分以上则表明,你不仅积极向上,而且很自觉,对自我有着清晰的认识。
《断舍离心灵篇》P82
无论是谁,都有压抑不住悲伤、愤怒、嫉妒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与其当下着手处理这些情绪,倒不如干脆照单全收这样的自己,反倒能够更轻松一点。非得想方设法第一时间去控制或去除这些负面情绪,只能让自己更加勉强。觉得不舒服的时候,与其强迫自己“不可以嫉妒”,倒不如大方承认”因为嫉妒所以觉得不舒服”,坦然面对当前的状况。
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一样。如果看到有人在不停地抖腿,与其对其横加责备“不要抖腿”,倒不如让他知道“自己正在抖腿"这样更好。说到底,自觉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有了自觉,人才能够自然进入下—阶段。如果总是想飞跃式地应对、解决问题,反而大有可能引起无谓的争端或是能量的消耗。
I,
神雕侠侣有这样一个桥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全真教前辈郝大通那在江湖上也是有身份证的人啊,结果被十四五岁的女娃娃小龙女给打败了,羞愧难当准备自杀,这时候幸亏他师哥丘处机赶到把他给救了。丘处机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胜负乃是常事,若是打个败仗就得抹脖子,你师哥再有十八颗脑袋也都割完啦。枉为你修习了这多年道法,连这一点点挫折也勘不破”。丘处机的话翻译过来应该是这样的:郝大通啊郝大通,你说你丢人就丢人呗,你有啥可逃避的,还自杀,谁没丢过人似得,你师兄我要是想你这样动不动就想不开,十八个脑袋也没了。
WHAT,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自己当下的某些问题,我们不可能随心所欲的去解决,去改变。比如:“哦,我的嘴怎么这么笨,我都受不了自己了”(嘴是很笨,受不了,它也一样笨)。
WHY,面对诸如此类解决不了,改变不了问题,人们一般会陷入困惑,难过,自卑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被动。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
HOW,那怎么办呢。文中隐约给出了这样的思路
1,全盘接受。对于问题我们首先要选择的是接受。既成事实,你不接受能咋地?正像一首诗说的一样“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2,情绪分析。针对自我,如果陷入负面情绪,我们不要去抵抗,也不要压抑。而是要告诉自己,自己现在是什么状态,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例如,我现在感到很是伤心,那是因为我今天在同事面前很没面子,这是正常的反应。因此可以有这样一个句式:我现在感到(情绪:悲伤,羞愧,难过...),那是因为(具体事情),这是正常应有的反应/这样的反应有些异常。
3,自我分析。我正在+动作(哭泣,发脾气,骂人,喝闷酒,吃东西......)
2和3也就是片段中提到的自觉。陷入了负面情绪,接受情绪的同时要了解知道自己的状态,要把思考重心放到自己的身上,要有自知之明。
A3 微行动学习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在小组内讨论:第一个片段我有提到过知人者智,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的能力。第二个片段我们提到了,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要自觉。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就是自知者明。不只是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更倾向于去知人,而很少自知。这实际上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有影响的,我们不能正确对待我们的优缺点,不懂得如何接纳自己,不能够反省精进。那么我们怎么能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做到自知者明呢?给大家10分钟时间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分享给大家。方法一定要落地和切合实际。如何在工作生活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学习者:讨论中
拆书家:怎么能做到自知者明。本质上是,我们更习惯观察世界,不是很习惯观察自己,很少从自身出发,对于自己的认知常常是模糊的,我们容易去判断别人的优缺点,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缺点。那么我们如何能建立一个观察自己的习惯呢,或者说检视自己的习惯。
关键是,我们怎么建立观察自己,检视自己的习惯。怎么形成这个习惯?我们讨论的目标是:如何养成检视自己的习惯,然后我们怎么办。
学习者01:以史为鉴,以人为镜,经常看到他人才能检视自己。
拆书家:你怎么能形成这样一个习惯。
学习者02:飞卫的意思是让我们关注当下的状态吗,比如我现在紧张,不仅是关注外界的环境,而是去观察产生紧张的表现,关注自身当下的状态吗?
拆书家:不受控于情绪,主要是检视自己的习惯。
学习者02:生孩子的时候,正常的产妇都会觉得很痛苦,很焦虑。但是我当时用了一种检视自己或者内观的方法,这样让自己意识到我非常痛苦,意识到情绪,痛苦带来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因为正常生产状态下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问题找到了。接下来观察自己ID的反应,紧张带来全身皮肤收缩,这样很疲劳很痛苦,当我意识到我的情绪状态和原因后,我就能正确认识它,它对身体没有损害,只是疼而已,你接受而不是躲避,因为你也无从躲避,这样你反而会放松正常的生产。。
拆书家:她能用到原文的方法检视自己的状态。你问的是当下检视还是长久检视。如果你具备检视的能力,遇到各种问题,都会检视自己,而不是思考外部的环境如何。人无完人,如何每天精进自己、检视自己。
学习者01:每晚躺床上总结自己的所作所为,满意的地方,同样的事情发生会怎么办。
拆书家:吾日三省吾身。相当于每天定时的总结和复盘。
学习者03:我们很难做到跳出来,我们可以尝试着自己跳出来,观察自己。
学习者04:怎么跳出来呢?
拆书家:你会用什么方法跳出来?
学习者02:发现一个问题或者有情绪的时候,第一步要先停下来,跳出来。用一个问题把自己放到旁观者的位置。问自己我正在做什么?
拆书家:重点是如何养成这个习惯,遇事时候更多的观察自己。
学习者04:养成旁观者思维。
拆书家:怎么样养成旁观者思维呢?
学习者04:每天写日记;或者和别人分享我跳出来用观察者思维了。
学习者05:或者让别人帮助自己分析。
拆书家:每天的复盘。你认为的你自己可能和客观的还是有偏差的?如何客观的检视自己。
学习者05:测评,单方面了解自己的途径;建立反馈机制。每日觉察日记。时刻觉察和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与他人的关系。
拆书家:这三种方法,都很好,如何形成习惯呢
学习者05:测评呢,可以半年测评一次。反馈机制可以是一段时间做一次。
拆书家:反馈机制如何客观呢?需不需要比较不同人的反馈呢?
学习者05:认可的人,有比较的,找到有效的反馈。
拆书家:经常性的听取客观有效的反馈。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学习者04:把自己的觉察和别人的反馈做对比。
学习者05:有必要
拆书家:有没有警戒线来时常提醒自己。
学习者04:自我觉察和别人的反馈对比之后,有一个判定,有一个参照标准。
学习者02:引入外部的力量。
拆书家:从习惯的角度
学习者05:加一个闹钟。
学习者02:每天挑一件事,每天固定时间,总结复盘、设定一个标准、要反馈。
学习者01:自省比较难,他省会比较容易。靠别人的事情来监督自己。从别人的失败的事情中吸取教训。
学习者04:找几个人一起相互监督、反馈的检视习惯小组。
学习者05:借助软件APP等工具。
学习者05:跑步的栗子,每天自己跑步,坚持苦难,后来有小组一起跑。
拆书家: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检视自己,比如体力、能力、精神状态、你有没有检视自己。
学习者05:有同伴,有APP提供的数据。
拆书家:总结一下,分享一下大家的成果。
学习者:给自己设定一个计划,一个时间,每天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和总结的内容。可以借助他人、同行的人有共同目标的人,实用的软件、书籍等工具帮助自己,让自己养成自省的习惯。
学习者:比如说引入客观第三方反馈时候要有比较,什么样的人才能给客观的反馈。自己的觉察和别人的反馈要对比,要有一个判定标准。同行的人,可以找几个人一起建立圈子小组一起相互督促,坚持下来就成了习惯。
拆书家:每天有一个自省、一个反馈,再借助外部的工具,自己作对比。久而久之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形成内省的习惯。
A2 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事后复盘。我们可能还是更习惯于知人,而不是自知。那么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们趁热打铁。应用刚刚大家讨论总结出来的方法,养成自知者明的习惯。方法就是每天给自己一个检视,每天获取别人的反馈。方法就是运用外部的软件和测量方法量表等。
小结:
无论知人者智还是自知者明,我们都要从自身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