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静待花开。经过这几个月拆书活动的接触,相信大家对我已经有些熟悉了。下面再简单介绍下我的三个标签:国企业务主管、80后宝妈,书评人。可以说,看书,已经占据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今天我们的拆书活动会有许多互动环节,有没有很期待呢?
【A1】自测及讲解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说到这,你是不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会夸人呢?那就先来做个测试吧。每道题有1-6分,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6分表示非常符合。大家做完了计算一下自己的总分,然后抬头示意我一下。
【自测题】:
1、我总是不好意思张嘴夸别人。
2、我夸赞别人总是用“太好了”“真棒”等评价类词语。
3、在赞美别人前,我从来不会提前组织好语言。
4、赞美别人时,我从来不描述我看到的内容。
5、他人听到我的赞美,很少有热情的回馈。
6、我的赞美不能得到我想要的效果。
【解释意义】:
好,大家都做完了,有没有得分在18分以下的举手示意我一下?30分以上的有吗?这个测试题得分越高,表明你的夸人能力越差。那么怎么做到夸人夸到别人心坎儿里呢?我们来看一下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P182
我记得在赞赏自己孩子时的遭遇。他们拿过来一幅画给我看,问我:“画得好吗?”
我说:“多好的一幅画啊!”
他们问:“怎么好了?”
我说:“怎么好?多美啊!太漂亮了!”
他们说:“你根本不喜欢。”
我越大肆表达我的赞赏,他们越不领情。我真搞不懂他们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
参加了吉诺特博士的前几次课程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越表扬孩子,孩子越拒绝。他告诉我,评价事物的词语比如:“挺好”,“真美”,“太妙了”会让孩子产生和我们刚才练习里一样的不舒服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有益的赞赏来自两方面:
1.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
2.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实践这个理论的经历。我四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是些铅笔涂鸦,放到我眼前,问:“画得好吗?”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好!”但是马上又意识到:不行,我得描述。我开始纳闷:怎么去描述一张孩子的涂鸦呢?
我说:“你画了一个圈,一个圈,又一个圈……一个拐弯,一个拐弯,又一个拐弯……,点,点,点……线,线,线!”
“咿”他狂点头,我说:“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画?”
他想了一会儿,“因为我是个艺术家!”
我心想:“这真是个历史性进步。成人描述之后,孩子真的就会赞赏他们自己。”
【学习目标】
学习者通过拆书家设计的自测题目,可以了解【行为】自己是否会“夸人”,并通过三个技巧步骤(描述看到的、描述感受、用一个词总结)【澄清】,达到让被夸奖者感受到对方真诚的赞赏,而备受鼓舞的目的【界定】。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假如有一天,你心血来潮,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另一半刚进家门,就发现了,对你说:“今天家里好像不一样了。”
“是呀,发现有什么变化了呢?”
“嗯,干净了。”
“我收拾了一下午呢。”
“不错,挺好。”
“……”好吧,我想说,你心里肯定不舒服了。
这里的夫妻还可以换成情侣、室友等等,收拾屋子也可以换成替对方承担工作任务等等……
【提问】:
为什么对方说的是“好”,而你却没有感觉到被“夸奖”呢?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我们真心想表达赞美时,张嘴却发现除了“真好”“不错”以外,就再也找不到更能“直抒胸臆”的字眼了呢?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方的失望和质疑:“你真的觉得好吗?”
【影响】: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词汇量的问题,而实际上,不会“夸人”会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亲子互动的失败。
【解决】:
今天的片段来自《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作者针对这种“赞赏乏力”的情况,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通过今天的练习,不仅能让我们的孩子树立自信,内心变强大,而且对于成年人的沟通也会非常的受用。
【拆书家讲解引导】
【简短互动WHY】:
刚才我们说了,不恰当的赞美会带来很多问题,片段中也提到了“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那么,这种“不舒服”到底是什么?
请大家跟我想象一个场景:你练习打网球没多久,80%不是出界就是下网。突然有一天,你发了一个好球。搭档过来说了句:“你打得不错呀!”这时你心里怎么想?
(学习者答:怀疑其真诚度、心理上产生压力、引起进一步焦虑、感觉被控制……)
相信每个人都喜欢被人夸奖、被人赞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拥有他人的赏识。”但就像刚才的两个例子, “赞美者”只使用了一种简单的评价词语表示夸赞,反而会让被赞扬者产生诸如“你不真诚 ”的反感情绪。
因此,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一旦感知到对方的赞美里有引起“不舒服”的成分,都会下意识地避而远之,从而使赞美无效,产生误会。而且,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反应尤其明显。
片段中,作者同样给出了2个例子。第一次,当母亲夸奖孩子的画时,孩子是怎么回应的?(学习者答:你根本不喜欢)
而第二次,母亲用了夸奖的技巧,孩子的反应是什么?(学习者答:我是个艺术家)
可见,今天的技巧效果很明显哟!
【行动步骤】:
好了,现在我们就回到原文,看看到底应该如何夸赞别人。
作者在片段中提到了有益赞美的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什么?(用赞赏的语气描述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第二方面是什么?(听到描述后,能够赞赏自己)
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方面里,能细化成几个要点呢?(赞赏的语气,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有效赞美的行动步骤是:
1、描述你看到的。
就是把看到的东西用语言描述出来,像片段里的“一个圈,一个点”只要是亲眼看到的都可以。
2、描述你感受到的。
顺着第一步中的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看到了这些,觉得你的确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取得了这么明显的进步。”
3、让对方能赞赏他自己。
“你的成果/行为让我感觉很惊喜,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感觉自己的状态棒极了!有如神助般的……”
也许会有小伙伴觉得这样大肆地夸赞自己,会张不开嘴。
或者在引导本来词汇量就有限的孩子时,也难以达到效果。
因此在原书中,作者还介绍了一个备选的第三步,就是:将前面的描述总结成一个赞美的词语。
“你能克服XX困难,做到XX,我真心感到骄傲/欣慰。你今天的行为就叫做有毅力/有决心/有爱心……”
三个步骤里,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步骤一,描述你看到的。当你把看到的描述出来,让对方知道你是认真观察他的,这种被注意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赞赏。另外,认真观察得出的赞赏,会被默认为是真诚的,不敷衍了事的。
【案例】:
说到这,我想起来今天在家里的一幕。儿子生病前就特别爱吃零食,每天饼干、面包的加餐不能少。这次生病回来后,为了病情不再复发,我们就刻意控制他的零食量。今天下午爷爷直接拿了一袋饼干给儿子,小伙子这个高兴呀,跟中了500万似的。我可吓坏了,怕孩子控制不住一下子吃多了,再复发了。
(请学习者参与)
“儿子,这饼干看着不错呀!妈妈也馋了~这样,你留一块,剩下的给妈妈和爸爸解解馋,成不?”
“我不。”(做护食状)
“大宝,你看,你刚出院没几天,小肚肚消化这些零食的能力还太弱。妈妈正好也饿了,我们能一起分享下吗?”
“那……好吧……”(不情愿地)
“真乖,真是妈妈的好宝宝!”
“唔……”(一脸地不愿意)
这就是在我的淫威下被挟持的典型表情呀!
但是,如果应用作者给出的三步,我应该如何夸奖贡献出饼干的儿子呢?
1、大宝,你能把自己爱吃的饼干分享给爸爸妈妈。
2、妈妈感觉到了你的关心和懂事,我们很高兴看到了你的进步。
3、这就是自制力呀!恭喜大宝长大了,学会控制自己想独占零食的欲望了。(儿子一脸的洋洋得意~)
怎么样,经过这样的三步,孩子已经能感受到我真诚的赞扬了。
那要是面对成人我们应用三步会有效果吗?我们再来看看刚才打球的例子。
“兄弟,这个球发的不错呀!看来你最近没少下功夫呀!这进步速度,我打球这么长时间,还真不多见。”
是不是同样可以有效地将真诚表达出去,夸到其心坎里呢?
【适用边界】:
当然,所有的技巧都有自己的应用范围。今天的三步法也不例外。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
对一个十岁的孩子夸奖他没有尿床,用几步都不会产生正面效果。
再有,不要触及对方过去的弱点和失误。
“你终于能正确拿笔了。”“你居然及格了。”
这些都不会让对方产生被夸奖的感觉。
最后,一定是要掌握分寸,过度地夸奖,会让对方产生骄傲情绪而不再积极主动。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
其实夸奖的技巧很简单,我们在夸奖时要做1件事:用描述代替评论。3个步骤:描述对方做了什么,描述你的感受,总结成一个正面词语。
大家觉得这个技巧是不是非常简单?下面我们就来演练一下。
场景:好吧,为了今天的拆书,我也是豁出去了。请大家就刚才的拆书片段,找到一个值得夸奖的点,使用三步法对我进行赞美(哇咔咔!)
可以是片段的选择、例子的安排、也可以是讲述的逻辑,步骤的归纳等等等等。总之让你们的表扬来的更猛烈些吧!
【学习者案例分享】:
敏捷:
1、小琳姐这次的拆书的互动环节特别好,有多处与我们有交流,而且带着学习者一步步深入学习内容。
2、让我们感同身受,一起思考问题,发现解决方法。代入感很强烈。
3、因为之前听过几次小琳姐的拆书,这次的现场表现可以说进步很大。而且她在本职工作之外还能这样用心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我觉得小琳姐对拆书的热爱可见一斑,而且认真专注的做事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我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在本周之内,找个人去赞美TA。可以是一位和你搭档默契的同事,还可能是为你承担了更多家务的伴侣,或者是孩子有了生活学业上的进步等等。如果期间你收到了意外的礼物,就更值得组织好赞美的语言,完美地表达一番了。
请记住,一定要运用今天所学习的技巧哟!
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赞美计划的写下来,等到下周我们拆书的时候,要检查完成情况的哟~
【学习者案例分享】:
王辰:今天回家以后,我要在妈妈做饭的时候,走过去。一边帮忙,一边应用三步法,赞扬妈妈对我的用心照顾。
敏捷:我家宝宝最近在锻炼自己上厕所(不到三岁)。回去后,当我看到他自己能控制住尿裤子,主动到卫生间上厕所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三步法,对他的自理能力进步进行夸奖。
【小结】
最后,感谢各位今天的参与。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描述代替评价的方法”与家人、同事完成一次有效的赞美,从而使生活更和谐、气氛更融洽,是不是让大家都很有成就感呢?
悄悄地,我又用了一遍三步法哟~
好了,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静待花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