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东莞筹备分舵第二十五期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第三法”的妙用 学习目标: 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懂得怎么使用“第三法”。

开场: F: 《父母效能训练》(简称P.E.T.)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Dr. Thomas Gordon)所著,这本书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将无数父母引入他的新家教哲学,为陷入亲子矛盾的家长提供帮助。
A:该书旨在向父母传授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并循序渐进地提出建议,以解决家庭冲突,让每个人在冲突中都赢。据统计,这本书以33种语言在全球出版,英文版销量高达500多万册。在家庭教育类书籍中,这本书是发行范围最广、销量最高的书籍之一。
B:当孩子们惹了祸,或是引发社会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责备他们的父母,这全都是父母的错。可是,有谁在帮忙这些父母?父母们又能够在哪里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如何改正这些错误?《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倾听,有效沟通,及时鼓励,以平等尊重的原则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我们的孩子面对将来的挑战,在智商、情商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更具竞争力,更加快乐健康。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第三法是一种不涉及权力的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没有输家”的方法;因为冲突的解决方案必须是被双方都接受的,在冲突解决后,没有人赢也不会有人输。双方都共同获胜了。这是一种双方彼此对最终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的冲突解决方法。在本章中,我将介绍这种方法的运作机制。首先来简单介绍第三法:

父母与孩子之间面临一个需求冲突的情况。【how】父母请孩子一起来寻找某种能令对方接受的解决方案。亲子关系中的一方或双方,可能会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会仔细地评价这些方案,并最终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终解决方案。在选定解决方案后,不需要再去说服谁接受,因为双方都已经接受了它。由于没有人对这个决定持有异议,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任何权力来迫使对方服从。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父母教育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以解决冲突的方案为导向的”。 在P.E.T.中,我们把解决冲突的两种方法,即输和赢,称作第一法和第二法。每种方法中都会有一个人赢,一个人输——一个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另一个人则没有。第一法和第二法具有相似性,尽管它们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两种方法中,每个人都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并试图说服另一个人接受它。在第一法中,父母是不体谅别人的,不尊重孩子的需求。在第二法中,孩子是不体谅别人的,不尊重父母的需求。在这两种方法中,都有一个人感觉被挫败,通常迁怒于造成他失败的另一个人。这两种方法都涉及权力斗争,对手会为了获胜而不惜使用他们的权力。专家会为父母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各类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例如关于睡觉时间问题、不好好吃饭问题、看电视玩手机的问题、做家务的问题,等等。我的看法是,父母们只需要学习一种冲突解决方法,一种适用于所有年龄孩子的方法,这就是“第三法”。第三法是一种不涉及权力的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没有输家”的方法,因为这个解决方案能够被这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共同接受。

【细化行动步骤】如何实施第三法呢?第一,让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第二,积极倾听,了解彼此之间的矛盾所在;第三,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方案;第四,达成共识,解决矛盾。

上周日我在弟弟家,就尝试用第三法和我的大侄子解决问题。中午,我们准备外出吃饭,弟媳先带小侄子去停车场开车(停车场离家有一段距离,走路需要10分钟)。我就负责带大侄子到巷口,等她的车开过来就可以上车了(巷口离家走路需要4分钟)。当时下雨了,雨还有点大,于是我叫大侄子撑雨伞。

我:德德,这是你的小雨伞,我们出发吧。

德:我不要这把雨伞。

【第一步:让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姑姑的雨伞很小,我也抱不起你,我怕你淋湿身体会感冒。

德:我不想撑我的雨伞。

我:嗯,你不喜欢你的雨伞?

德:是的,它很难看,上面都没有托马斯的照片。

我:我明白了。你不想撑你的雨伞,因为你觉得它很难看,但是我不能让你淋雨。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你妈妈应该这时候快把车开到巷口了。

【第二步:积极倾听,了解彼此之间的矛盾所在。】

德:姑姑,我能借弟弟的雨伞吗?

我:你弟弟的雨伞?

德:是的,弟弟的雨伞上面有托马斯的照片。

我:可是,我不知道你弟弟的雨伞放在哪里。

德:我知道。

(德德跑去拿来弟弟的雨伞。)

【第三步: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方案。】

我:你喜欢你弟弟的雨伞,你可以用,等一下在车上跟弟弟说一声就好。

德:好的,我会跟他说的。

【第四步:达成共识,解决矛盾。】

在这个案例中,我和侄子德德用一种双方都满意的方式解决了我们的冲突。我就不用费尽心思让德德听我的话,这种方法不涉及任何权力。在使用第三法时,不同的家庭通常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能令父母与孩子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的方法,而不是一种获得对所有家庭都“最好”的唯一解决方案的方法。比如刚才我说的雨伞事件,可能另一个家庭的解决方案,会为孩子准备一件雨衣;也许第三个家庭的解决方案,他们达成的共识是孩子那天撑那把“难看”的雨伞出去巷口,以后再给他买一把带有托马斯照片的雨伞。

总的来说,第三法就是一种不涉及权力、没有输家的方法,而且,第三法使得每位独一无二的家长与其独一无二的孩子找到彼此都满意的解决方法,而这样的解决方法也必然是独一无二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设计现场演练案例】孩子对玩具特别痴迷,只要有新款都要买。爸爸订了个规矩,每年六一儿童节和他生日的时候才能买,他也同意了。可是,有一天,我们带他逛商场时,他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他说:“我改变主意了,你们现在买了,6.1就不用买了。”我们只好答应了。可是,六一儿童节当天,他又要我们买玩具了。

    【促动学习者应用技能进行角色扮演】现在,请每三个人为一组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孩子,另外两个人扮演爸爸妈妈。请先在三人小组里讨论,编写对白,注意用运用“第三法”。然后,在小组里进行角色扮演。

    

    

学习者案例记录:

    (佐旭演爸爸,楚瑜扮演孩子。)

楚瑜:爸爸,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想买那个玩具。

佐旭:我们以前说好了,必须是儿童节和你生日的时候才能买玩具。上次逛商场时,你又想买玩具,于是我们来了个约定,这次如果买了,六一儿童节就不能再买。你还记得吗?

楚瑜:不要嘛,不要嘛,不要约定,我只想要这个玩具。

佐旭: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呢?

楚瑜:我们明明说好六一儿童节要买玩具,其他小朋友都买了。

佐旭:你跟我已经约定了,可是你又违反了这个约定,我会伤心的。

楚瑜:可是我还是很喜欢这个玩具。

佐旭:那你说,如果我跟你说好了,我先违反了约定,原本跟你说好一年买两次玩具,现在决定一次都不买,你有什么感受?

楚瑜:不要不要。

佐旭:那怎么办呢?

楚瑜:可是我还是喜欢这个玩具呀!

佐旭:不能说你想喜欢怎么样你就能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