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东莞筹备分舵第二十五期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学会用“赢得合作四步骤和解决问题四步骤”正面管教孩子 学习目标: 学会用“赢得合作四步骤和解决问题四步骤”正面管教孩子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许晓勤,很高兴又跟各位小伙伴见面了。
F:今天我要跟大家拆解的书是《正面管教》,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使得孩子获得终身受益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作者是美国人简·尼尔森,她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
A:自1981年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了管教孩子的“黄金法则”,本书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
B:当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或者异议,造成了孩子对你有敌意和不满时,你是怎么做的?你最想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当你的孩子跟其他人起冲突时,你是怎么做的呢?袖手旁观?发怒?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这本书能让帮助你营造一种尊重和合作的气氛,并且教会孩子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P23-24

“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更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剔除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个概念。为了使得孩子与我们合作,我们用的词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也就是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那就是“赢了”孩子。这样会带来什么坏处呢?——“赢了”就意味着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者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赢得”孩子,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呢?原文片段给了四个步骤的具体行动建议。我们可以提炼为:第一步,表达理解。第二步,表达出同情并且说出类似经历。第三步,分享你的真实感受。第四步,聚焦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意译原文案例和细化行动步骤】下面我想分享一次我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经历。

几个月前的一天,我带着六岁的儿子逗逗去一个朋友家玩。回家的路上,我感觉儿子有点小异常,手里好像攥着一个什么东西,眼神有点躲闪。我的脑袋里闪过各种可能的猜测,有一种猜测,无论如何,我自己是无法接受的。直到我从他的手指缝瞄到了一样东西:一块漂亮的橡皮擦。我确定了我的猜测,孩子从朋友家带走了不该拿的东西。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很没面子,双手叉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逗逗,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孩子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有拿。”

    我说:“得了吧,你以为我看不见吗?你的手一直不敢松开。你到底拿了什么东西?”

    逗逗把手攥得更紧了,双手环抱胸前,怒视着我。

    这时,我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深吸一口气,蹲下来,换了一种比较柔和的语气说:“逗逗,我敢肯定,妈妈问你话时,你觉得很害怕。”(第一步,表达理解。)

    逗逗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我。我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很想要买一个漂亮的蛋糕却又不敢告诉外婆,后来,我趁外婆不注意,就拿走了她放在桌子上的零钱。外婆发现后,当着全家人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害怕。”(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真的?”逗逗说,“我就是想试试看骅骅这块有图案的橡皮能不能像家里那种白白的橡皮一样,把我画的东西擦干净。”

    我说:“妈妈明白了。我知道你想要试试这块橡皮。我对于你这样不经过骅骅同意就拿走他东西的行为,觉得不赞同,因为如果骅骅发现他的橡皮丢了,他肯定会很着急的。我希望你可以先问问骅骅的意见再来试这块橡皮擦。”(第三步,与孩子分享自真实的感受。这里使用了“我对于      觉得      ,因为      ,我希望     。”的句式来表达我自己的感受。)

    逗逗说:“我知道了。”

    我接着说:“我们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办法,既不让骅骅着急、又能真正试到这块橡皮能不能擦干净呢?”(第四步,聚焦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逗逗说:“妈妈,你能不能跟我一起回去骅骅家呢?我们把橡皮还给他。”

    后来,儿子又返回了骅骅家里,送回了橡皮;并且在经过骅骅同意后,用那块橡皮试擦了纸上的画,擦得很干净。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请你回想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行为:逛超市时,孩子看到每一种玩具都想买,而你不同意?孩子捧着一杯牛奶走路,洒在你刚刚清洁干净的地面上?到时间起床上学了,可孩子还一直在赖床,你感到很焦虑……诸如此类让你觉得你受到了挑战、或者你不认可的一个行为?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请在小组内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员楚瑜:前几天我陪女儿乐乐去她同学家里参加生日趴体,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大家已经提前约好,由四位小朋友轮流讲书中的故事,其他同学都讲得很好,但是轮到我们乐乐了,她却始终不讲。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非常生气,不停叫她上去分享,可是她不合作,后来还发脾气了,情况变得不可收拾……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如果再回到当初,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你会怎样做,从而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赢得孩子的合作呢?请写在便签纸上。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员楚瑜:

如果回到当初,运用这四个步骤,我会这样做:

第一步:用温和的口气,跟乐乐说:“宝贝,我敢肯定,让你去分享一本不太熟练的故事书,你觉得有些困难。”

第二步:接着说:“我记得上个月在公司里开着会的时候,领导突然点名让我上台演讲,当时,我也是觉得很突然和有些困难。”

这时乐乐可能会说:”真的吗?这本书我确实不太熟练,我想讲的是另外一本书。”

第三步:“哦,是这样。我对于你因为想换另外一本书来讲,却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告诉妈妈的做法,感觉到不赞同。因为如果你一直发脾气,妈妈就无法知道你的真实想法。我希望,你可以用正确的方式告诉妈妈你的想法。好吗?”

第四步:“那我们怎样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时候,乐乐可能会说:“妈妈,那我现在想读《小王子》这本书,可以吗?”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P253-254

    要帮助孩子解决一对一的冲突,除了班会以外,下面的“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也是一个好方法。

    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1、不要搭理对方。(转身走开要比留下来打架需要更大的勇气。)

a.做些别的事情。(玩另外一个游戏,或参加其他活动。)

b.为冷静期留出足够的时间,然后,采取以下步骤。

2、以尊重的态度讨论发生的冲突。

a.告诉对方你的感受。让对方知道你不喜欢所发生的事情。

b.听对方说她的感受以及他不喜欢什么。

c.把你认为你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产生有什么责任告诉对方。

d.告诉对方你愿意做些什么不同的事。

3、一起找到解决办法。例如:

a.找出一个一起玩或轮流玩的方法。

b.道歉。

4、如果你们无法一起解决问题,就寻找别的帮助。

a.把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会的议程上。(这也可以是首选的办法,并不一定非得最后再用。)

b.和一个家长、老师或朋友商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家里、公园、学校、幼儿园,我们经常看见,前一秒钟还玩得很愉快的两个小伙伴,在下一秒钟就起了冲突,有时可能是为了争执谁先玩某一个玩具,有时可能是为了争论谁跑步到达指定的终点,有时可能是其中一个孩子“不小心”打到另一个孩子、被打的孩子立即哭喊起来……尤其是家里有二胎的伙伴们,这些画面都不陌生把?当孩子们起冲突时,情绪上就一定不会是平静的。接下来,为了解决冲突,有的孩子可能会动嘴、有的可能会动手或者动脚,甚至其他过激行为。如果作为父母或者师长,刚好在现场,我们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引导孩子处理冲突呢?

【细化行动步骤】第一步,冷静期:引导孩子暂时不要搭理对方,也就是“积极的暂停”。冷静期的目的是从当时的情形中撤出来。离开现场的做法有:引导孩子去做别的事情、带离现场等。发生冲突的时刻,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能做出非理性的回应,此时没有谁能够倾听。大多数人若不离开冲突现场就很难平静下来。当然有一些时候,可能物理现场不易撤出,那么如果可以引导孩子从情绪上撤出,那样也可以避免陷入权力之争。例如当孩子很气愤地说:“下来!轮到我了。”大人说:“让我们来数数吧,或许我们从1数到200,他就下来了。”

    第二步,开口说:引导孩子以尊重的态度讨论发生的冲突。当孩子情绪上的冲突平静下来,你就有机会采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期望,弄清楚冲突是怎么发生的。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启发式问题,可以供伙伴们参考。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在运用这一步骤时,需要注意几个点:1、不要预设答案。2、过了冷静期后才提问。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

在你完成启发式提问之后,一些孩子可能很快就用照搬你的这一套方法,问他的同伴同样的问题,那样效果就更棒了。

   第三步,合作期:一起找到解决的方法。

   第四步,找资源:引导孩子在这一步骤寻求别的帮助。例如:和一个家长、老师或朋友商量。大点的孩子,还可以引导他们,把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会的议程上,共同讨论。

【预防可能的异议】可能会有小伙伴会问,如果在第三步“合作期”孩子们已经一起找解决的方法了,那还需要做第四步吗?是的,这第四个步骤应该来说是一个补充的步骤,当孩子们一起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之后,发现问题超出他们的处理能力、可控范围,亦或者暂时无法寻找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法时,就可以启动这个步骤,求助于其他资源,例如:家长、老师、朋友,或者是另外一个第三方,或者放到家庭会议议程上,所有的成员的共同讨论。

【意译原文案例】上周末,儿子在公园里,为了该轮到谁荡秋千,与小朋友起了冲突。一个哥哥说:“你下来!轮到我了。”眼看着,就要把儿子从秋千上推下来。

    儿子生气地说:“还没有轮到你!”

    我立即跑过去,用手扶稳秋千,拉着儿子的手,跟他说:“逗逗,我们先玩一会儿双杆吧。你上次学习的那个动作已经有很大进步了,我们再多练习几次。”

    逗逗在双杆上玩了几分钟,可眼睛却一直盯着秋千。我蹲下来,问孩子:“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跟妈妈说说你的感觉吗?”

    儿子说:“我等了好久才轮到玩荡秋千,那个哥哥一来就让我下来,我好生气。”

    我说:“哦,是这样。那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发生那样的事情呢?”

    儿子说:“那个哥哥太心急、还不排队。”

    我接着说:“那你还想玩荡秋千吗?”

    儿子点点头。

    “之前你们是怎样排队的呢?”我问他。

    儿子说:“刚才有一个姐姐说,每人荡二十下,就下来,轮到另一个人。”

    我说:“那你觉得可以怎么做,让那个哥哥也排队呢?”

    儿子说:“我可以试试跟他说,我才荡了五下,还有十五下,就轮到他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生活中,类似我刚才举例的这种孩子之间一对一冲突的场景还有非常多。下面,请大家来跟我一起演练一个场景。

人物:一对七岁双胞胎姐妹、父母

时间:一天晚饭后

背景:大人在忙着做家务,两姐妹在客厅

事情起因:妹妹大喊:“那张纸是我先拿到的!”

姐姐也在吼叫:“才不是!明明是我先拿到的!”

父母赶到房间里,只见两姐妹扯着一张粉红色的卡纸,谁也不让谁。

这时候,父母对望了一下,很有默契,爸爸跟姐姐站在一起,妈妈站在妹妹的旁边。

请大家运用解决问题四步骤,接着这个故事的发展,补充完整事情的经过、发展和结局。

左边的小伙伴是A组,扮演爸爸和姐姐这一个组合;右边的小伙伴是B组,扮演妈妈和妹妹。请大家现在组里讨论,一会儿我们邀请其中两位小伙伴来扮演,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爸爸:姐姐,你跟爸爸过这边来,爸爸跟你聊一下。

姐姐:好。

爸爸:刚才发生什么事情啊?怎么跟妹妹差点打起来了?

姐姐:才没有呢。她抢我的纸。

爸爸:她为什么要抢呢?

姐姐:我也不知道啊。我喜欢那张纸,但是她却要抢我的。

爸爸:那你要这个纸来做什么呢?

姐姐:我要用来做手工啊。

爸爸:那妹妹也在做手工,她也需要,怎么办好呢?

姐姐: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要用。

爸爸:但是,你们刚才是用争抢的,要是你们有谁打伤了怎么办?

姐姐:她先打我的。

爸爸:这样吧,我们是不是来跟妹妹定一个规则?比如说剪刀石头布之类的,只要你们都觉得可以,我们就用那个方式来定谁可以用这张纸。

姐姐:那好吧。

【回应:摘要点评】谢谢两位小伙伴的演绎。刚才爸爸在运用解决问题四步骤引导孩子化解冲突的时候,第一步骤:“冷静期”运用得很到位,所以效果也很好,把姐妹倆隔离开,分别冷静。而在第二步:引导孩子以尊重的态度讨论发生的冲突时,我感觉爸爸的提问方式没有运用到“启发式提问”,问“为什么”多过引导,还有带着一定的预设答案。可能这位爸爸平时跟孩子相处得比较多,孩子也还比较合作。在第三步骤:“合作期”,爸爸引导孩子们通过定规则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孩子也接受了。结局还是相对完美的。如果在日后生活中,爸爸多多练习,相信可能更好地帮助你教会孩子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能。再次谢谢你们!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昨天晚上,我的邻居小明在妈妈的陪同下,敲开了你的家门,投诉今天放学乘校车回来室,我家孩子为了抢占靠窗的座位,跟小明打架,还把小明的脸上划出一道指甲痕。此时,我孩子说:“是他先推我的!”作为父母的你,怎样处理?运用“冷静期——开口说——合作期——找资源”这四个步骤来解决。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员金凤:

第一步:冷静期。请自己家庭的其他成员来接待小明母子,自己带着孩子回到房间交谈。

第二步:开口说。

妈妈说:“听说,你今天跟小明在校车里发生了不愉快,能跟妈妈说说是怎么回事吗?……哦,当时你发现窗户上有个小飞虫,想要靠近一点去看,而小明不肯让位啊。那你肯定觉得又生气又着急,是吧?妈妈其实也很理解,有时候妈妈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些情况其他人不肯让位,我也是觉得很着急。……但是妈妈觉得着急归着急,你当时一急缺把小明的脸不小心弄伤了,他肯定很痛的。我对于你这样的行为觉得不赞同。要不,我们先跟小明道歉,然后再跟他商量一下,下次坐校车时怎么相互换位置?

第三步:合作期。妈妈说:“两位小朋友,你们觉得怎么样才可以互相换校车的座位呢?”孩子们可能会找到例如用石头剪刀布等之类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步:找资源。小明母子也来了家里,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放在两个家庭所有成员共同谈论的会议议程上,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结语(逐字稿)不知不觉,活动接近尾声了。今天我们通过拆书,学到了正面管教孩子的一些方法,包括: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解决问题四步骤,从而营造一种尊重的氛围,赢得孩子、教会孩子沟通与解决问题的技能。希望这些技能可以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促进亲子沟通。谢谢大家!

7277838520974103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