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游戏改变世界》 所属活动: 宁波虚度筹备分舵内部活动-总第40期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像玩王者荣耀一样的去学习 学习目标: 让听众学会把自己的目标设计的像游戏一样好玩。

开场: 大家好,我是小虾,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可以给大家做一个TF1-1的拆书练习。在这之前,我先用3个标签简单的来做一下自我介绍。

如果我们要对人进行分类的话,我们大概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还有一种就是正常人和程序猿。所以我的第一个标签就是程序猿。

我的第二个标签是PP虾,这个P是PPT的意思。我学过一点PPT,但尚未登堂入室。

我的第三个标签是闷骚,这个可能是理工科男生的通病,很难根治。我尽量向大叔学习,把闷骚转化为明骚。
大家好,我是小虾,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可以给大家做一个TF1-1的拆书练习。在这之前,我先用3个标签简单的来做一下自我介绍。

如果我们要对人进行分类的话,我们大概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还有一种就是正常人和程序猿。所以我的第一个标签就是程序猿。

我的第二个标签是PP虾,这个P是PPT的意思。我学过一点PPT,但尚未登堂入室。

我的第三个标签是闷骚,这个可能是理工科男生的通病,很难根治。我尽量向大叔学习,把闷骚转化为明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1.游戏化的激励机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增加游戏的反馈系统,来激发我们的参与感。比如说作者设计了一个游戏叫做《家务战争》。你可以和朋友给不同的家务设计出各种酷炫的名字,然后分别对应不同的经验值、金币和宝物。这样,我们的家务活动就变成了升级打怪。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有时候经常就在想,游戏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魔力,让那么多人都沉迷在其中呢?

我觉的有两个因素很关键,一个是快速的反馈系统,一个是清晰的目标,而这两者恰恰也是我们在现实中最欠缺的。(what)


比如我们学一样技能,可能需要几年之后才能知道到底能有多大作用。再比如我们上学,从小学到大学,起码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我们才可以检验出成果。


反馈的时间太长,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应不应坚持,再加上目标的不确定性,导致我们很容易放弃。(why)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我们像玩游戏一样的去学习和工作呢?


答案是有的,我们只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加上游戏的两个因素(快速的反馈系统和清晰的目标)就可以像玩游戏一样的去学习。


1.我们可以把任务进行拆分,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和步骤;2.然后给这些目标步骤设置相应的经验值和积分,而这些经验值和积分又对应着相应的奖励。3.然后根据情况调节难度和奖励(how)


这样我们的每一个步骤或者说小目标,都是有反馈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跟大家分享两个小例子:


我记的小时候,有一个游戏我很喜欢玩,名字叫做《俄罗斯方块》。那会的手机还没有网络,只是一个单机游戏,不像现在的游戏可以组队,分享,聊天。


但那会我还是玩的特别开心。虽然我知道我早晚是要死的,但是每次消完看着分数攒了一点的时候,我就特别开心。因为它的目标是很清晰的,我只要消掉方块就可以了,而且没消完一个都可以增加积分。


第二例子,是我学PPT那会,有一个活动叫做群殴PPT,每周出一个案例,然后大家根据那个素材进行设计排版,然后发到微博上。


每次发的时候,都会有很多老师转发或者点评,然后跟你说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而且做的好还有礼物送。


所以每次做群殴的时候就特别有动力,一方面是有老师的转发点评,另一方面还可以拿礼物。那会我的热情特别高,基本每期都做。


但是现在其实已经没有在做了,一方面是人变懒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发现群殴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有挑战性了。


在写这个拆书的时候,我反思了一下,还觉的挺可惜的。


所以,为了改变自己的行动,我又重新做了一个表格,列了一些想要做,或者想要学的内容,每个内容对应着不同的经验和积分。


一个月为一轮,第二个月重新设计,不同的积分对应着不同的奖励。


我的表格是这样设计的,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记3分,做一次Keep记2分,学一个教程记1分,完成一个作品记10分(比如PPT模板,手绘作品)


到了80分,可以给自己买一个小礼物,价值在100块钱以内,比如看电影,两本书。150分以上,则可以给自己一个价值500块钱的奖励,比如出去玩一下。


我这个是比较常规的设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入各种不同的设计,比如随机积分,合作积分等。


那么,大家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呢?不妨把它也设计成一个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