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熊颂凯,熊猫的熊,歌颂的颂,凯旋的凯,家人和朋友们都叫我阿凯。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母亲、摄影师跟终身学习者。我有一个五岁的儿子,母亲这个身份赋予我很大的力量跟幸福感,感到疲惫的时候,想起家里的小家伙,能给我很大的力量;我的工作是食物摄影,之所以选择这个首先是因为自己爱吃,其次想通过一种方式把美好的食物定格,所以很自然的做了这行;第三个标签,终身学习者,我的格言是: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每件事、每本书,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通过不断地学习,让我找到了更棒的自己。
《谈话的力量》片段
批评你的人通常最想得到的是你倾听她的意见和想法,并认真地对待。如果你不愿听对方的批评,问题就会积累起来无法解决,反而让矛盾日益激化……
可是大部分人当遇到批评时常见的三种反应都不妥当:要么完全否认;要么找借口;要么指责对方更过分。
那么较好的应对批评的方法是什么呢?
第一步:询问具体内容。
第二步;同意对方的批评,具体有四种情况:
1、如果你完全接受: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说出你将有什么新的做法。
2、如果你确实无法改变: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承认给对方带来的不便,说明自己无法改变。
3、如果你认为对方以偏概全: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列举其他的事实;
4、如果你认为对方无理取闹:先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根本就不关心这个家!
——为什么这么说?
——你回家总是这么晚!
——1、今天九点多才到家,确实太晚了。明天我跟老板说,最好在开会之前就决定要开多久。
2、今天九点多才到家,确实太晚了,都好几天没和你一起吃晚饭了。不过这个项目太重要,经常有突发情况,所以一时半会还改变不了。
3、今天九点多才到家,确实太晚了,不过近一个月我也不过有三天是九点后才到家。
4、(如果不是妻子,而是你的房东抱怨你回家晚,你可能觉得他无理取闹)你可能是觉得我太晚了,不过我觉得九点多回家很正常啊。
大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四种回应都是先从肯定对方开始的,比如说第一种:如果你完全接受: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说出你将有什么新的做法,第二种是:如果你确实无法改变: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承认给对方带来的不便,说明自己无法改变。第三种是:如果你认为对方以偏概全: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列举其他的事实;最后一种是:如果你认为对方无理取闹:先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是在肯定对方的前提下的一个回应。
人物,孩子(被批评的人) 孩子的奶奶(批评者) 因为孩子年龄尚小,事件发生的时候只有两周岁,所以由的母亲代为应对批评。
事件:孩子在两周岁左右的特别喜欢在家里的墙上画画,每次他画的时候,他奶奶就会严厉批评并且阻止他。
我的想法是墙画花了可以重新刷,但是孩子的创造力跟想象力被扼杀的话就很难再回来了,但是因为对方是长辈,而且每天帮忙一起带孩子很幸苦,也不好反驳,但是说的次数多了,有一次终于没忍住,一冲动跟婆婆说了心里话:“妈,你就让他画好了,墙花了大不了重新刷一遍嘛。”
现在回想,我婆婆批评孙子的时候,她其实想得到我的帮助,结果我却没有在确认事实的情况下帮孩子说话了,犯了常见错误中的“完全否认”这一条。
在老人家开始的几次抱怨时,我选择了沉默,后来回想,沉默只是一种逃避事实的方式,被批评的时候,自己其实并没有心服口服,所以当心中的无奈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势必导致完全否定对方。运用拆页中讲到的第三条:“如果你认为对方以偏概全: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列举其他的事实”,结局就会不一样了,老人家再次抱怨的时候,我的回答是:“妈,小孩子在好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确实会让墙壁很难看,尤其家里来客人了,更是显得不雅观。其实我也觉得这样不好,但是对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这也是探索力跟创造力发展的一个时期,也许你会觉得很生气,这孩子怎么老说也不听呢?因为他没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在他的意识中,只知道这样很好玩,而不是可不可以这样做。所以我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在家里的其中一面墙上贴上一种绿色的墙纸,它的效果有点像黑板,但是可以撕下来,而且不会损伤墙面,这样的的话,一来可以让他好好的发挥,二来墙壁不会有影响”。后来,意见达成一致,我们买了一块绿板,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