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断舍离(心灵篇)》 所属活动: 长春阅微筹备分舵第17次线下练级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理杂物,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期待 学习目标: 学习者可以正确对待自己的期待

开场: 3-2学习目标:
学完后,学习者能依据家人的言行(通过什么方法)判断出家人对某一件事的价值观念(做什么),在彼此价值观不同的情况下放弃对家人某些行为的期待,并着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做到什么程度)。。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图书介绍:

事件

你的手指甲有点长了,因为找不到指甲刀,就一直拖着没剪。突然有一天,指甲弄断了,连肉的地方也有了裂痕,有点疼,不剪不行了。于是你开始到抽屉里找指甲刀,但是抽屉里的杂物实在太多了,什么充电器,手机尸体,扣耳勺,各种废弃票据,电器说明书,遥控器,发卡,各种赠品等等,怎么也找不到,到第二个抽屉找也没找到,于是第三个抽屉找,情况也是如此,于是你怒了。后来你又恢复耐心到第一个抽屉里面找,最后找到了。

提问

遇到这类事,你怎么想。想不想改进,或者有没有改进过,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影响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却会平白无故的影响你的心情,并且是持久的。每天生活在这样家居杂乱的环境里,你的幸福指数何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杂物的漠视,是否会影响你的一生?

解决

断舍离这本书,能让人形成一种对待事物的独特理念,形成持久的断舍离思维,进而摆脱杂物,改善家居生活,甚至能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

原文片段:

《断舍离心灵篇》P67
R,我们经常都会觉着别人的东西特别碍事。

在我收到的所有与断舍离相关的烦恼和问题之中,稳居第一位的就是:“应该如何处理那些住在一起的人的东西呢?”

这其实就是以物品为表象的主权之争、地盘之争。在这里,我有必要再重申一次,不经对方同意、擅自丢掉别人的物品是不礼貌的。如果别人擅自把我们的东西扔了,那我们一定也会暴跳如雷把。把自己的东西清理干净,才是重中之重。

别说是擅自处理别人的东西了,就算是对着这个人,也不要有所期待,试图说服。应当肯定彼此价值观差异的存在,然后试着去相信所有的可能性。期待与说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都是一种责备。“其实我希望他能好好收拾,为什么他就是不收拾?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类似这样的情绪,其实就是内心愤愤不平的表现,也就是“希望对方符合自己的期待”的真实表达。

事实上,期待本身就是一种责备,完全是一种对自我期待的执着,所以只能招致反效果。

这么说着听上去很简单,但要真正把这种自我期待的感情断舍离,可是相当困难的,就连我自己都很难做到。直到现在,我自己每天都还与家人角力着。

物品可以反映出我们与同屋共处的人的关系。着手解决自己的问题,试着去尊重对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1 自测


下面我给大家发一个测量量表,进行一个简单的小测试。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并写在最后一行。(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只需要认真阅读条目,然后凭第一感觉打分即可,不需要犹豫纠结。

依据自己的第一判断为自己打分,1分代表不是很符合自己,6分代表非常符合自己。最后计算出总分。

1,我要求家人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时,实际上我的杂物也很多。

1

2

3

4

5

6


2,在未经家人允许的情况下,我会私自扔掉其物品。

1

2

3

4

5

6


3,我常常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家人做某件事情。

1

2

3

4

5

6


4,我总是希望家人能符合我的期待。

1

2

3

4

5

6


5,我总是在试图去说服家人。

1

2

3

4

5

6


合计得分


I,解释自测题


大家得分都是多少,15分以上的有没?这是一个简单的自测试题,如果得分在15分以上则表明,你更倾向于期待别人做某些事情,或者更倾向于向别人提要求。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觉着别人的东西碍事,觉着别人的行为不对头,因此就扔别人的东西,期待并要求别人该怎么怎么样。如果对方不从,要么是会争吵,要么就是自己心里难受。

我们既想要和谐的关系,又想要整洁和秩序,怎么破?正如文中所说的,期待本身就是一种责备,谁又非常喜欢被被人责备呢,责备往往会带来抗拒。

那是不是要把所有的期待都断舍离呢?(互动)学习者回应:不是

比方说,妻子期待丈夫多做一些家务。会不会遭遇抗拒呢?(互动)学习者回应:可能会啊。

如果丈夫认为“做家务是女人的事,我只负责挣钱就行了”,那么一般他会抗拒。

如果丈夫认为“男人做家务是应当应分的,只是我有些不擅长做家务”,那么他可能不会抗拒。

两者有什么不同?价值观不同!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断舍离的期待是两个人价值观不同时的期待,对某件事的态度、价值观相同时则无需断舍离。对牛弹琴,牛不听,反而会反踢你一脚。这种价值观的不同,有的时候是很细微的,比如说丈夫和妻子都赞同家居整洁的必要,丈夫的标准要低一些,认为桌子上整洁无杂物就可以了,但是妻子的价值是一尘不染,标准更高。那么在夫妻关系中遇到不顺自己心意的问题(对方的杂物,对方不符合自己期待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

一,先确定对方的价值观是否跟自己一致或者接近。如果不一致,我们到第二步。

二,着重解决自己的问题(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并保持自己的良好行为)。

三,不强求对方(不扔别人东西,不期待其应该怎样怎样,尊重他的价值)。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哪点啊?(互动)学习者:先辨识。

对,第一点,确定对方的价值观是最重要的。怎么确定呢?

1,分析对方的言行。2,直接进行询问。

简单应用这两点,我们就可以大致确定对方对某事的态度了。

夫妻间,尤其是面对一些琐事时,断舍离期待这件事能给我们带来良好的心绪。

当然文中也说明了,期待是很难断舍离的。一般情况下,夫妻间还是需要磨合的,慢慢相互理解其实就是一个断舍离期待的过程。磨合后会得到诸如这样的结果“老公工作也很辛苦,少做家务也无妨”“家务也不光是女人的事,我也做一些吧”。这是一个双方各自放弃期待的过程。文中方法运用得当,应当能减少磨合的痛苦,提高磨合的效率。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李雷和韩梅梅结婚了,李雷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时候犯懒不爱刷牙,睡觉前也不检查门锁是否反锁,也许是犯懒,也许是李雷认为反锁没有必要(封闭式小区,安全系数高的门锁)。韩梅梅偶尔也不刷牙,偶尔也忘记反锁房门。虽然还没到吵架的地步,但是韩梅梅这两件事心理很不舒服。请小组内的两个人,一人扮演韩梅梅,一人扮演李雷。针对这两件事韩梅梅需要分析李雷的言行,然后直接进行询问,来确定李雷对这两件事的态度。基于价值观的判断来确定是否要放弃期待,如果放弃期待,自己还需要做到哪些来完善自己。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01:

我是韩梅梅,我确定他的价值观是不刷牙不反锁门不影响他,觉得晚上不出去见人了,对自身形象没啥影响,又觉得很麻烦,不反锁门也开不了。

我作为妻子先做好自己,尽量做好刷牙锁门,去影响他,放弃让他锁门和刷牙的期待,然后我不强求他。

拆书家点评:很好很好!

学习者02:

我是韩梅梅,我确定他的价值观,觉得门已经很安全了,没必要再反锁了(不能被影响)。刷牙这件事,他觉得还是应该刷的,就是有时候犯懒啊,被别的事情耽搁了,还是在意这事的。我能做的是放下对它锁门的期待,自己去锁门。刷牙这件事是我刷牙的方式

拆书家点评:首先通过询问的方式来确定这件事的价值观。有时候对行为的自我分析是有误差的,直接问是很直接获得的。价值观不一样就要放弃期待,管理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和谐的关系。

学习者03:

我是李雷,她问了我刷牙和锁门的看法,我非常否定的回答了他无所谓。可以通过自己实践行动影响对方,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对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能做好的去影响他。

拆书家点评:引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常好,他的价值观和你不一样时,强行要求他他也不会愿意。别人强行要求你时,你也会有抗拒心理。分清这点,询问价值观,相同的话期待,相反期待就会遭到抗拒。侧重最好自己的事情影响对方。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事后复盘。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夫妻间断舍离期待是很难的。我们可能还是忍不住提要求。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们趁热打铁。在期待或者要求对方做某件事的时候,先停顿一下。用文中的方法,先确定一下对方对这件事的态度、价值,然后尝试着断舍离期待,并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