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性思维》 所属活动: 济南日天筹备分舵拆书练习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药山拆3-1(第三次) 学习目标: 通过3-1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帮济南日天筹备分舵的二级拆书家药山,今天是我第三次挑战3-1,期待事不过三,顺利通过这次挑战。本次拆书目标是:期望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识别结论先行的沟通方式,应用PREP法进行结论先行的报告。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场景】你会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在工作中突然遇到一个非常重大而有复杂的事情,头绪众多,琐碎之极。但却又非常重要到必须马上汇报。而这个事情呢,老板还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前因后果。

【提问】我们怎么能在这些千头万绪中快速的构建出一个框架,提纲挈领的理出思路来,让人立刻掌握情况,进行决策呢?

【影响】这种紧急关头,既不能慢斯条理的研究研究,不急不缓的娓娓道来。也不能一味大喊出事了出事了,让上司比你还着急,不幸的是,他着急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看着你着急说不出一二三四来,而替你着急,或者干脆把你一脚踢开,这个世界清静了,该你更加着急了。

【解决】这本由版权课程《结构化思维》研发导师王琳女士主笔的同名作品《结构思考力》,能够帮你把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来,清晰整理出框架,展现给老板、客户、亲友或其他人,解决千头万绪有口难言的问题。


【R】

在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痛苦经历:当向主管进行工作汇报的时候,还没汇报完,就被他直接打断了,提了几个问题,然后有些不耐烦,要求重新整理;而当下属向我们汇报工作时,他往往讲了半天,仍没有切入主题,我们也不清楚他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实际上,这种情况大量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汇报和会议中,问题没有说清楚,就没有办法做出决策,更谈不上有效的执行,从而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因此,就实际应用而言,遵守结论先行的原则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类似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这个拆页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当你问题说不清楚的时候,你无法做出决策,也就谈不上有效的执行。而结论先行,可以有效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what】那么,什么是结论先行呢?和字面意思一样,结论先行,就是在进行表达的时候把结论放在前面。

why】我们为什么要结论先行呢?因为它可以在最短时间里把必要信息传达给对方。这其实和我们的大脑记忆和思考的极限有关,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博士曾经发表过一篇现在家喻户晓的文章,提出的主要观点就是——人类大脑记忆往往只能在7+-2事物左右,而且开头和结尾记得特别牢。把结论放在开头说,对方才能更加容易记忆住你想要表达的主题。

【强化概念】那么怎样结论先行呢?很多人认为讲问题想要说周全,一定要按照先后顺序讲。这可能和我们大脑思维习惯顺序结构有关系。举个例子:

乔恩和妍希是一对姐妹,两人上幼儿园以后不久,老师打电话给家长,他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说的:

“不好了不好了,你家乔恩在幼儿园春游的时候掉进河里啦!”

“然后紧接着你家妍希为了救妹妹,也跳进了河里”

“姊妹俩一起都被河水冲走了”

“万幸你家妍希水性好,死死抓住乔恩不放,最后在下游把乔恩救上了案”

“我们还给她俩做人工呼吸把孩子救过来啦!”

……

如果你是这对姐妹的家长,是不是还没有听完就已经晕过去了呢?有经验的老师会在打电话的时候一开始就说:

“家长您好,我这次打电话是要表扬你家妍希这位小英雄……”


很多人可能认为,为啥非要结论先行呢?和人沟通交流必须要结论先行吗?比如大琳和向阳在餐馆相亲,向阳第一面就说:咱们结婚吧?这倒是结论先行了,大琳脾气很温柔,估计也会忍不住泼他一脸饮料……因为结论先行这个方法是有适用范围的:

-    在信息复杂的情况下。大脑记忆容量有限,信息复杂或太多不容易记住的时候,尤其需要口头沟通,特别需要结论先行

-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基于对记忆和理解的要求,越是时间紧迫约需要结论先行,麦肯锡有个著名的30秒电梯法则,战场上,说“趴比说小心重要的多

-    在受众需要的情况下。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我们怎么表达。

当然了,结论先行不是先讲结论,而是在符合上述适用范围时,归纳出报告性沟通的具体步骤。我们把它归纳为PREP四步

Point结论:这是必须要讲的结论。在沟通汇报的时候,不要想到什么讲什么,而是先在大脑中整理好结论是什么,说“我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说“因为什么什么等原因,导致了XXX等现象,所以XXXX……”

reason原因:说出结论以后,紧跟着是依据。说依据,就是说理由,“我们应该采用新的计算机系统”这是结论,紧接着需要告诉大家“因为这个系统可以提升我们的效率20%”这是论据,而不是“因为这个系统很好”,那叫“循环论证”,只有这样这才叫有理有据

example具体事例:当时间足够的时候,可以具体事例证明你的原因的可信度和结论的必要性。

point结论:最后重申结论,表示强调,当你开头说“我们应该做A计划”的结论以后,跟着是你这么做的理由,具体的例子,那么,回到最后,依然是“所以,我们应该做A计划”,而不是说B计划也不错。

这四个步骤,其实是结论先行的四个关键点,最难的是那一步呢?其实最难的地方在于第一步,因为克服自己有问必答的习惯,或者说克服自己不加思考就立刻说话的习惯。结论的提炼需要自己努力锻炼。我们一般人的思维模式是现有原因,然后有经过,再有结果的。先讲结论,需要适应,这个适应就是需要自己在大脑中按照prep的模式过一遍。最容易忽略的,可能往往是最后一步重复(忘记刚才说的首位印象最深刻了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那么,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设想以后的某种情况用到结论先行的方法,自己编一个小段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和当时的人物对话,用上prep结论先行的技巧,把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是五分钟,五分钟后,请大家讲讲自己的剧本。



树安的脚本:

未来某一天下午,在HR总监办公室,招聘经理A试图建议HR Boss开拓员工招聘的新渠道

A:老板,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招聘任务,我建议咱们开通智联招聘这个新渠道(P:结论先行)

B:为什么

A:现在智联上因为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可以快速的筛选咱们公司需要的人才,而且有大量高技术员工乐意挂个人应聘信息在智联网站上,有利于咱们广泛对比和了解员工待遇需求等信息。(R理由)

比如咱们的竞争对手C公司从上个月已经开启了这个渠道,立刻成为了招聘的主要渠道,员工签约率上升了XX个百分点呢(E举例)

所以,开通智联招聘这个新渠道非常重要啊!(P)

B:好吧,抓紧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