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富兰克林》 所属活动: 李朝晖、文羊、李小曼3-1级过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文羊3-1过级分享 学习目标: 文羊3-1过级分享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文羊,欢迎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人若帮助你,就会喜欢你的方法与你喜欢的人建立联系。学习目标
【观测点:1、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动或动作,有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2、RIA设计能够体现该学习目标】
事件场景: 许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自己暗恋了很久的对方,却不知道如何让对方喜欢你?同样在工作中遇到行家或者上级领导,自己内心非常的希望与他们接触,但是却苦于没有办法。
提问: 我们一直在等待机遇,但是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我们却没有伸出手,最后让机遇白白的失去,我们还会私下私下抱怨,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 想必各位都是企业的精英或者自己的老板或者是家中的另一半(家庭的经营如同企业一样),统统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让别人喜欢你,认可你,大家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你是如何做的呢?
影响: 我们无私的的帮助她他他,最后却做了别人的嫁衣和垫脚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学到这种方法。
解决: :今日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富兰克林自传》,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最伟大的先驱者和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不喜欢这位新议员反对我,因为他不但是个财主,受过教育,而且很能干,过一些时候他很可能成为议会中一个很有势力的人。后来事实果然如此。但是我不打算卑躬屈膝地去奉承他,以期获得他的青睐;过了一段时间我却采用了另一个方法。我听说他的藏书中有一本稀有的珍本书,我就写了一张便条给他,表示我很想看那本书,希望他能借给我看几天。他立刻把它寄来了,大约过了一星期我把书送还给他,附了一张便条,热烈地表示我的谢忱。当下一次我们在议会中见面时,他跟我招呼了(他以前从不如此),而且十分殷勤有礼。从此以后,他在任何时候总是愿意帮我的忙,因此我们成为知己的朋友,我们的友谊一直持续到他死为止。这又一次证明了我从前听到的一句古老的格言是对的。这句格言说:“假如一个人帮了你一次忙,那么以后他会比受过你恩惠的人更乐意帮助你。”同时,这件事也表明了与其怨恨、报复和延长私人间的冤仇,倒还不如审慎地把它消除更为有益。

【观测点:1、不超过2页内页2、原书拆页为why/what/原书一个完整的案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8世纪的美国博学者和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很想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法院一个议员的合作,但这个议员是个难缠的铁石心肠的人物。那么,富兰克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富兰克林灵机一动妙计即来,他知道这个议员的私人藏书中有一本绝版的稀世图书,于是就询问议员是否能把那本书借给他看两天,议员同意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正如富兰克林所描写的:“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对我说话了(他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而且很有礼貌。后来,他还向我表明他随时愿意为我效劳”。

富兰克林把他借书所带来的成功归结为一条简单的原则:“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换句话说,要使某个人喜欢你,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一个世纪以后,俄国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对这一原则深表赞同,他写道: “我们并不因为别人对我们的好而爱他们,而是因为自己对他们的好而爱他们。”

 

:大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取得同事或者家人的喜欢,人人往往认为,如果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就应该帮他做些事情。而富兰克林的故事则说,其实请他帮你做些事,他会对你更有好感。这似乎有点违背常识,不过后来有心理学家用试验证明这个猜测。因为富兰克林在自传中的段记述流传很广,心理学家干脆将之命名为“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我将这个法则细化为四个步骤:

1.    充分了解对方的爱好和特长等其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2.    不要去触碰对方核心利益,比如他的心爱之物或者超出对方能力的事情;

3.    在寻求帮助的时候要表达你的诚意,提前告知对方;

4.    利用他的特长或者爱好帮助你完成一件事情后,要予以明确热烈的感谢,比如书面形式的书信或者便条,同时为加强感谢可以通过第三方的途径进行感谢,或者是通过现在流行的朋友圈。

注:强化讲解概念能力,通过举例与对比帮助学习者明确适用边界条件与关键点。

 

 

 

以上的步骤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是哪一步?最难的是哪一步?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哪一步?我们拿出一个具体例子来看

追女朋友的时候,

第一步:了解对方,我们要通过你所能掌握的途径了解她,比如QQ、微信、同学、朋友、她的书桌,了解她的脾气秉性、爱好、特长等等;

第二步:了解她最在乎的是什么,这个我不应该去触碰,针对他的特长我们要重点关注;

第三步:在寻求帮助的时候要表达你的诚意,提前告知他,我知道他哪方面非常厉害,请她你用闲暇时间帮助我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她特别喜欢画画,请她给你画一幅自画像,让她感觉很有成就感;

第四步:事情完成后要予以热烈的感谢,用你的隽秀的书法去写一封感谢信,热情洋溢的,或者使用文言文,让她看到你的才华告诉她,她的帮助给你改变了什么,带来了什么?同时在她的朋友圈进行传播,让其他人也看见她的帮助给你带来什么。

 

 

 

 

 

 

 

现在看来,在这些步骤中,最容易忽略的是第四步的表扬;最难的是第一步,如何收集对方的资料;最容易出问题的是第二步,如何掌握这个需要帮助的度,如果这个度太高了,让她打不成,如果这个度太低了,没有挑战性,让她感觉不在一个平行线上,没有共同语言。

这个拆页,主要说的就是人若帮助你,就会喜欢你,那是不是所有帮助你的都是喜欢你的人呢?显然不是,因为他们帮助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借钱来说,你的一个不太熟悉的朋友突然向你借钱,开始向你借200元,接着很快还你了,再来4百,2千,2万,这是不是也叫“人若帮助你,就会喜欢你”?显然不是,他的目的不是让我来喜欢他,他的目的是从我这里借更多的钱而已,最后他却不还钱。

再比如某公司一名叫了凡的员工每天让他们经理开着他的车上下班,这辆车几乎成了领导的专车,但是这名员工却说是领导在帮助他给他磨合车辆,这个事情符合“人若帮助你,就会喜欢你”的方法吗?显然不符合,他的目的是对领导溜须拍马,然后得到进官加爵。

所以说要运用“人若帮助你,就会喜欢你”这个方法,必须对使用的范围进行限制,它的使用范围不包括违法的事情、比如贪污受贿等等。这种方法的主要使用范围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取得朋友、同事、家人的喜欢和认可,但尽量不产生利益纠纷等场景。比如你的一个普通朋友是一个书法大家,所有墨宝标价都上万,你对他非常敬仰,你想接近他,你就去请他给你题字,反而就触碰人家的核心利益呢,那么这个就不能用这个方法。相反你向他请教写好毛笔字的方法或者拿着自己的字去让他进行评价,从而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然后让他对你产生喜欢,这种场景是可以适用的。

结合案例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这四个步骤:

1.    充分了解对方的爱好和特长等其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2.    不要去触碰对方核心利益,比如他的心爱之物或者超出对方能力的事情;

3.    在寻求帮助的时候要表达你的诚意,提前告知对方;

4.    利用他的特长或者爱好帮助你完成一件事情后,要予以明确热烈的感谢,比如书面形式的书信或者便条,同时为加强感谢可以通过第三方的途径进行感谢,或者是通过现在流行的朋友圈。

 

【观测点:1、举出案例2、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明确边界(类似概念+类似概念的例子+要讲概念+要讲概念步骤how+要讲概念重点/难点/)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的,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那么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我给大家列出一个场景:在你的通讯录中有这么一个人,你和他的关系仅仅是认识而已,不过你希望和他交朋友,或者你想赢得她的好感,对于你的开展工作非常有帮助,你能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吗?然后,想想你能请他帮你一个什么样的忙,而且他非常乐意,并不让你感到太突兀?

请大家参照这个设计自己的故事,记住包括背景、人物设置 、人物动作、人物对话等等。我们分下组,五分钟时间,然后我们请各组选出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观测点:有对学习者给出的内容进行追问确认/好奇反问/坦诚无知/组织讨论/故事启发式的回应,或简短复述/摘要点评/真诚赞美/号召鼓掌/超越拔高式的反馈。                                  

 【注】这个后续要加上,当前没有,3-1可以通过。】

 

学习者案例记录

辉哥的案例:在拆书过程中我找了一个北京的三级拆书家笑笑,她不在我的通讯录里,但是在我的微好友中,一直没有时间联系她,在我准备拆书之前,我给她发了一个微信,请她将她在北京的拆书文稿发过来我借鉴一下,她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并且很快给我发了过来,我们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通过我们今天的读书分享,今天我们用拆书的方法学习了在遇到分歧时,如何通过请他人帮助来让他人喜欢自己的方法,希望各位小伙伴能将这个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观测点:强有力的总结(强调核心要点/强调学习目标/呼应开场图书介绍/呼应讲解内容等) 【注】这个后续要加上,当前没有,3-1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