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长沙橘洲分舵4月13日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建立日常惯例表 学习目标: 学会建立日常惯例的5个步骤,并能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微调

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的名字:彭美君,科班出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今年是第7个年头。2015年因为培训而接触拆书帮,这是第三次拾起认证,正是上期跟大家介绍的一样:老油条,新面孔。过程的反复,当然是惰性使然,而一直的追随,是因为拆书帮确实改变了我很多,所以今天再次来到这里,这次必须坚持到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让孩子们参与                               

 教育一词源自拉丁语的“educare”,意思是“引出”。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你通过不断的要求和说教来“填塞”时,孩子们常常会对你充耳不闻。

 不要告诉孩子应该去做什么,而是要找到方法让孩子参与做决定,并让他们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启发式问题(通常以“什么”或“如何”来提问)就是一种这样的方式。要问:“如果你把自行车推到在路边上,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事?”或“你该怎样做才能为上幼儿园做好准备?”那些参与做决定的孩子会体验到一种健康的个人力量和自主。对于那些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你要在和善而坚定地向他们示范该怎么做的同时,说:“接下来,我们要……”

 有几种特别有效的方法,能让3-6岁的孩子参与合作并解决问题,这里有三个建议:

 一起建立日常惯例。小孩子学习的最好方式是重复和前后一致,所以,你可以通过让他们参与建立可靠的日常惯例,让日常家庭生活中各种活动之间的转换更容易。每一件反复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建立日常惯例:起床、睡觉、吃饭、购物等等。要和你的孩子一起坐下来,让他帮助你制订一个日常惯例表。要让孩子告诉你日常惯例(比如上床睡觉)都包括哪些事。让他帮助你决定每件事情的先后顺序。拍下他做每件事情的照片,并把照片贴在每一件事情的旁边。然后,让她用标记笔和小亮片装饰这张表。将表挂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并让日常管理表说了算。当孩子不知道该干什么时,你可以问:“你的日常惯例表中的下一件事是什么?”(要确保不将日常惯例表与奖励给孩子的小贴片或奖励表相混淆,后者会因为着重奖励而削弱孩子内心的能力感。)

提供有限的选择。

给孩子提供帮助你的机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今天呢,我进行TF1-I认证,这个级别的认证,需要我对便签阅读法的R-I-A1-A2做个示范,所以过程中我不会跟大家有互动。我今天选取的片段来自《正面管教(3-6岁版)》,这本书拆书帮的伙伴们非常熟悉,一本由美国人写的,被中国爸妈热捧的畅销书,原因是他跟中国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式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她提倡理解与尊重,坚定而和善,非常反对惩罚,这非常切合受过压迫的中国80后父母。今天我要拆解的是关于如何让孩子合作的其中一个片段,请大家花一分钟时间阅读划线字体部分。

    这个片段其实就是告诉了我们,如何运用日常惯例表让孩子合作。步骤非常清晰,我来总结一下:1、和孩子一起制定日常惯例表,以他为主;2、用照片、文字、装饰品来描述他要做的每件事,并列表;3、将表挂在孩子容易看见的地方;4、让日常惯例表提醒孩子接下来要做的事情;5、适当奖励。适用于3-6岁以上的小孩子来养成比较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习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2个月以前,熙宝有两个习惯让我很头痛。1是吃饭一定要喂、2是晚上经常11点之后才睡。各种威逼利诱的方式都尝试过,整个一两年都改变不了。看到日常惯例表的方法,我决定试一试。我先从网上买了生活记录表,熙宝最喜欢的巧虎版,回家就告诉她,给她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玩具。她打开以后,马上就问我怎么玩。我告诉她,巧虎和妈妈给她制定了2个任务,1是每天自己吃饭,2是每天9点之前睡觉,如果做到了,妈妈会奖励1个贴贴,妈妈放假之前有12个贴贴,就可以去王府井画画。她一开始听到要自己吃饭其实并不十分愿意,我就跟她说,我们就试试,看好不好玩嘛。她就跟我一起把表格挂在了自己房间。我在做完这个事情之后呢,跟奶奶和爸爸都约定好了。接下来我就只要做3件事,1是监督其他家人不给她喂饭,2是每天8点半把她拖到床上讲故事,3是即使奖励兑现承诺。

A2:小学生可以参考以上5步曲,幼儿园的小朋友建议你这样做:1选择2-3个,孩子让你较头痛的生活作息习惯,比如不刷牙、赖床等等,2做或者买一个日常惯例表,3和孩子说明挑战规则,4排除外界的干扰因素,5坚定执行、兑现承诺。

结束语:好了,接下来践行将知识拆为己用的准则,各位爸爸妈妈可以回去尝试着做一个行动计划,实践一下,或许你会有更深刻的感悟哦,那么期待你跟我一起交流,让我们一起成为将科学育儿奉行到底的优秀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