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今天要拆的《刻意练习》这本书
富兰克林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第六章《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没有导师怎么办
在他早年的自传中,富兰克林描述了自己年轻时怎样致力于提高写作水平。根据富兰克林自己的说法,他在童年时代受过的教育,最多只能让他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写作者,能把句子写通顺就十分不错了。后来,他偶然看到一期名为《观察家》(The Spectator)的英国杂志,发现自己被杂志中高质量的文章所深深吸引。富兰克林决定,他也要写出那些漂亮的文章,但没有人教他怎么练习。他可以做些什么呢?他提出了一系列聪明的方法,目的是既教自己写作,也教《观察家》的投稿者提高写作水平。
富兰克林于是开始观察,一旦他忘记了文章中一些句子的措辞,可以怎样以最为相近的方式重写那些句子。因此,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几篇文章,然后写下对每个句子内容的简短描述,只要让他能够回想起句子讲的是什么意思便行。几天后,他开始厌倦从自己一开始写下的线索中重写文章的方法。他的目的并不是逐字逐句地复写那些文章,而是要写出自己的文章,而且要让自己的文章和那些文章一样描写细致入微、用词精准简练。他写完后,回头找到最初的文章,将它们与自己写出的文章进行对比,并在必要时纠正自己写的版本。这教会了富兰克林如何明确且中肯地表达观点。
最后,富兰克林再来完善文章的总体结构和逻辑。他又一次找来《观察家》的文章,并为每个句子都写下一些提示线索。但这一次,他把那些线索写在另一些纸上,并且故意把顺序打乱,使词汇完全处于无序的状态。然后,他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仅让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文章中句子如何措辞,还忘记了那些词汇的顺序,再一次复写文章。他找来从某一篇文章中摘抄下来的、没有按顺序排列的提示线索,并按他认为最符合逻辑的顺序来排列,根据每条线索写出一些句子,并将自己写的结果与最初的文章进行对比。这样的练习,迫使他小心翼翼地思考怎样在文章中理清思路。如果他发现,在文章中的某些地方,他整理的思路与原文作者的思路不一致,他会纠正自己,并试着从这些错误中学习。
令人讽刺的是,这也恰好是富兰克林作为一名国际象棋棋手失败的原因。富兰克林没能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国际象棋之中,因为他很难接触到大师级的棋手。那时,几乎所有的国际象棋大师都在欧洲,同时,没有哪些棋谱书籍收集了他们的棋局,因此,富兰克林没有东西可以研究。倘若有办法研究大师的棋局,他很可能会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国际象棋大师。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当时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拆书目标
通过本次的RIA,参与者通过了解刻意练习的概念和方法,在想要进入某个有所发展的行业学习却没有导师的时候,能够为自己设计练习方法。
❤图书介绍 过级点:场景介绍法
事件:参加拆书活动的大家也都是学习爱好者,平时也会接触到很多的学习消息。比如说,昨天就在朋友圈被安利了一波PPT学习,今天来参加拆书帮又GET到了刻意练习、批判思维等新名词,明天参加了某个知识论坛,了解了手绘、禅绕画、手帐。一波一波的新知识来临。
提问:当你决定点某盏技能灯的时候,你是怎么开始一件事的呢?你会怎么设计练习方法的?觉得自己进步如何?(参与者:写作,先开始写,写到一段时间了,会觉得有瓶颈了,就去让朋友看,给自己反馈再修改。开始时不会为自己设计练习方法,觉得有进步但没有很快。)我的经历是手帐,觉得能够记录又能做时间管理。很棒,但是换了N多个本子,从网络到本子,断断续续的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中间花了蛮多时间和成本的。
影响:想入行却不知道怎么开始,开始了却觉得自己没进步。这些情况会让我们有挫败感,一开始就有这样子的情绪,就很容易不愿意再坚持下去。
解决:《刻意练习》这本书,里面就有讲了寻找优秀导师(作品),然后进行练习反馈的方式来设计自己的练习方式。
刻意练习这本书,是一个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一起写的,主要讲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让自己在日常中能够更加有效的get一项技能。作者也是为了破解1W小时学习理论而来,时间不是重点,有效的积累才是重点。今天片段来自于第六章《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原文拆解
##请大家花3-5分钟时间阅读原文,并思考一下富兰克林是怎么练习写作的。
##片段介绍 [概念匹配例子,引出知识边界]
片段来自于第六章《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中的【没有导师怎么办】,接下来我们通过片段了解。A.刻意练习是什么,和普通练习的区别是什么?B.没有导师时,如何为自己设计练习方法。
##刻意练习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片段中讲了富兰克林两次学习经历。一次写作,一次象棋。【象棋失败的原因】,在最后一段有讲:因为他很难接触到大师级的棋手。【问:说到大师,大家一般会想到哪个行业】?象棋、运动、舞蹈、作家。这些行业的特色是,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一群优秀的人。【哪些行业不是这类行业】?共享单车,刚刚兴起,大家还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互联网金融,还在发展之中,未来是怎样的经济形式也是未知。所以刚刚发展的行业是不在刻意练习考虑范围之内的。【为什么要有大师】:片段中重要的一个练习方法是模拟。不是大师的话,跟着跟着就掉坑了,不知道跟到哪里去。【结论】:刻意练习所在行业是有所发展,并且有一批优秀的人和普通人区分开来。
【原文中刻意练习的定义是】首先,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也就是说,在那一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杰出的从业者已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水平,使他们与其他刚刚进入该行业或领域的人们明显地区分开来。其次,刻意练习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以帮助学生提高他的水平。
##用刻意练习在没有导师时设计学习方法的步骤分解 [概念匹配例子,引出知识步骤]
接下来,我们再把日常中常有的行为和富兰克林的对比下。一起来看下刻意练习有什么步骤。
1.清晰技能练习方向。A.听说写作是一个大热技能,我们一起来get吧。但是其实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写文章,还是故事,还是评论文?B.富兰克林清晰自己的目标就是要写出像《观察家》一样的文章。
2.找到优秀对标作品。A.我要成为一名文案,每天500字开练吧。但是练习中没有方向。B.富兰克林直接拿《观察家》里的文章当成自己的对标。
3.将技能进行分解。A.我想要学运营,然后每次写文章的时候,图片、排版、文章整锅一起来。B.富兰克林先句子再逻辑。
4.练习对比目标反馈。A.原文中富兰克林一开始是重写原句。B.修改了练习方法,重写再对比原文。 这里有一个隐藏的项目,要自己去做。而不是只是看着。
5.依据结果修改练习。A.Hey,那你这里可以修改下。好的,我知道了。B.富兰克林在有必要的时候会进行修正。
##步骤总结
1.清晰技能练习方向
2.找到优秀对标作品
3.将技能进行分解
4.练习对比目标反馈
5.依据结果修改练习
##预防疑义 如果有导师怎么办?
文章所在的段落是如何没有导师怎么办?那如果有导师的话呢?第一,按照我们上面分解的步骤,可能就不需要自己去找对标和分解技能了,导师能够帮我们快速的跳过这些坑。但是找导师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所以也要积极的和导师沟通寻找反馈修正练习。要不然有没有导师差别不大。
##预防疑义 只有刻意练习一种方法吗?
并不是只有刻意练习一种学习方法,只是相对的来说刻意练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编故事A3
接下来,我们要编一个剧本。剧本需要包含:背景、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话。起因和结果中的改变的关键点就是应用了今天的刻意练习原则。
这样子做的原因是:可以让这样子一个美好的过程在大脑中像电影一样放一次,留下印象。下次我们需要学习使用的时候,会更加方便的调取技能。
请两个小伙伴为一组,先花3分钟时间写一下,然后再在组内分享,最后我们请其中一个小伙伴来分享。
以下是我预设的一些背景,大家可以替换里面的人物或者技能。也可以自己设立背景,然后再写出剧本。重点在于,要在剧本中使用今天学习到方法设计学习步骤。
现在有一些背景1:刚刚大学毕业的小王,原来学的是机械专业。但是对运营感兴趣,但是基础知识为0,身边也没相对应的同学。也因为是刚刚毕业,囊中羞涩没法报培训班。刚好最近朋友聚会碰到了参加了拆书班的你。你开始为小王出谋划策。
背景2: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谁没有几个技能在手啊。你(或者小花等某人)开启了写作练习。每天写500字,但是写着写着就……没啥动力了。要写啥呢?怎么写呢?怎么办呢?刚好你看了今天的主题,觉得有兴趣来参加书。参加了之后,你运用今天的拆书原则,开始设计了一套……样的方式,然后你开启了高效写作之路。
剧本模板
背景: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对话:
--------------------
❤A3实例
故事:朋友在外贸公司工作,最近要岗位变更需要和外国人发邮件(目标方向)。我建议他先开始关注文字表达准确性(技能分解),找本书对标练习,比如说哈利波特(对标作品)。先翻译成中文,再翻译成英文。把自己翻译和原文对比,看下具体差异(反馈),然后再进行修改(修改)。朋友通过这种练习,搞定了工作,也被老板表扬。
背景:朋友小王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
人物:小王、我
起因:小王换工作,需要和外国人邮件对话。但是能力不是很能够应付岗位需求。
经过:向我咨询,我建议他使用哈利波特这本书做互译练习。
结果:胜任岗位了不说,还被老板表扬了。
对话:
小王:最近愁死了,工作岗位有所变更。
我:怎么了?
小王:要直接和老外写邮件沟通,你也知道我英语水平。
我: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可以找本书练习翻译
小王:怎么说?
我:你开始可能比较关注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你可以找本好的书对标练习。比如说,哈利波特这种,简单易懂的。你可以先翻译成中文,然后再翻译成英文。把你的英文和原文对比看下,了解具体有什么差异,然后针对薄弱的点多练习。
小王:哈哈哈,你这方法好,我去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