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断舍离》 所属活动: 《好好说话》专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在家里践行断舍离 学习目标: 重新审视物品和自己的关系,“断舍离” 出精致生活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的拆书名号叫做花婆婆。我的名字源自一本美国的著名绘本《花婆婆》,故事中的小艾丽丝爷爷让她答应要去做三件事:1.住在海边;2.去很远的地方旅行;3.做一件让世界更美好的事情。艾丽丝选择种许多鲁冰花来装扮我们这个世界,我选择拆书,拆书就是一件让自己让世界更美好的事情。
我的三个标签:1、新手拆书家 2、跨境电商一枚、 3、家庭教育探索者。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正确的分辨自己与日常物品的关系,学会从手机或者家里立刻开始践行“断舍离”,扔掉那些对当下自己无用,不合适,永远也不会去用或者去执行的东西,只留下对当下自己有用且会用或者能够付诸行动的事项。下面请大家按2个人一组,分成3组。
FAB法介绍图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原文片段取自《断舍离》。
F:作者是日本知名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老师,断舍离是一种理念和哲学,也可以说是一种扔东西的行为技术,主要就是讲怎么能把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扔掉,清理掉住所和内心中那些没用的破烂儿和垃圾,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在这样的反复训练过程中,人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喜欢上本来的自己。
A:一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1】阅读拆书原页 

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手中的片段。

原文片段1:

第一章 只要了解个中奥妙,就能激发干劲 ——断舍离的机制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一旦了解了它的机制,你就能在瞬间燃起斗志,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因此,我非常有必要先说明断舍离的含义。

     平日里,我们想把房间整理干净,一般会从哪里下手呢?想到要整理房间,我们脑子里浮现的往往会是整理、整顿、扫除(扫、擦、刷)这些词。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收拾,和“整理、整顿”有一种微妙的差异。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能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这种微妙差异。

     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里,我必须首先明确给出收拾的定义。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看物品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大吃一惊?对照这个定义,回想平时的生活,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漫不经心地收拾,从来没考虑过“当下的我”与物品真正的关系吧?如此一来,倘若关系轴或时间轴是错位的,那么即便是收拾了,也没办法区分出生活必需品和没用的破烂儿。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虽然用不着,但也丢不掉;某样东西,总觉着迟早有一天能派上用场,但那一天直到今天还是没到来;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毫无用处,但就是一直放在那不想扔,诸如此类的东西,就是关系轴或时间轴错位的产物,即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些东西时,我们把轴线错位在了物品与他人、不确定的未来和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上。

     总体来说,在施行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基于关系轴和时间轴的收拾工作。从行动上讲,就是扔掉——舍。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再扔进储藏室的话,那不叫收拾,那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动。而断舍离要做的,是把用不着的东西扔出家门,彻底切断它们与自己的关系。如此彻底地“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就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时间是由不断持续发展着的若干个当下组成的,所以这些“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也是在时时更新着。所谓时时更新,就是说我们要不断进行更换。如此一来,只要认真地收拾下去,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把东西搬回家之前认真思考一番,考虑东西现在对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用,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思考的过程中,你逐渐会认清,原来在你的生活里竟然充斥着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与此同时,你就会只关注那些生活的必需品,懂得拒绝那些非必需品了。

     一旦形成了这种三思而后行的习惯,你就真正实现了“断”的状态。而断舍离的含义就是,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

好的,大家都看完了,接下来请听我的拆解。

What:什么是断舍离?

断=减少输入,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把对自己无用的东西扔掉,舍弃多余的废物垃圾;

离=摆脱对物品拥有的执念。

15.jpg

Why(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为什么要断舍离?

有些人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断舍离”呢?我不断舍离对我有什么坏处呢?

1、首先,生活环境会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状态和心境。

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好像便秘,大家应该都有过便秘的经历,只进不出会特别难受,对吧?在“拥堵”的环境下,人是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良好的心情去做事情的。这种环境对人的心境的影响是消极的,久而久之,人会懒惰,各种坏习惯也随之而来。

2、其次,长时间不用的东西等于废品,而且东西太多有利用价值的东西都会暗淡无光。

物品要为“我所用”才有价值。买来的物品不用或者关注的内容从来不看,花了钱和精力却没有享受到物品的价值,这就是一种损失。有些朋友会说以后再用不行吗?当然可以,但是,大家要知道物品是有使用寿命的,一天不用,相当于它的使用价值又少了一天。况且,据我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观察,凡是决定以后再用的东西,大多数情况都被我们闲置了。

适用边界:当然有些东西是储藏时间越长越有价值,所以收藏品是不适用断舍离的。对于感情方面的话,有些人也许适合,有些人不适合,这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以及具体的感情经历。

How:如何断舍离?(4象限图)

断舍离的基本步骤:

1、  关系轴:自己和物品的关系,始终以“我”为主语;

2、  时间轴:聚焦于当下,当下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16.jpg

断舍离非常简单,以自己为主语,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

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维度的东西,就立即扔掉,送人,捐赠,取消关注,退出群。总之,让当下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彻底和你断了联系。

预防异议:有人会问断舍离和整理,收纳术有什么不同?不都是整理,扔东西吗?

我个人的理解是断舍离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整理和收纳,比如断舍离的实践方法篇章有讲到如何整理和收纳,比如厨房里的三分法,七五一的总量原则等等;但是整理和收纳是不能包含断舍离的,整理和收纳侧重于在物品数量不减少的基础上收拾干净,整洁,以方便使用,但从未思考自身和物品的关系。断舍离的目的是要彻底切断废品与自己的关系,从住所、职场等近距离的环境中开始,清空环境和杂念,从心境,思维上改变自己的生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学习者拆为己用  4min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A1: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有没有过以下的经历:某人送你的礼物你实际上永远用不上,也不喜欢,但是你觉得扔掉多可惜,一直让它占据你的空间?又或者你有很多件不错的单品衣服,你一直苦恼没有找到可以与之搭配的衣服,从未穿过,但是又舍不得丢弃,总想着将来某天能穿上,为此每次整理衣柜都让你焦虑不已;又或者加入了各种打卡群,学习群,想减肥,想学手绘等,进群后他们就一直静静躺着接收消息,但删又删不掉,你总想着某天自己会去执行?请大家花1分钟回忆一下自己最熟悉的场景,然后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你的经历,待会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A:长期储存大量各种药,担心会生病、扭伤摔伤,但实际用上的极少,大多数都过期了。而且还备有地震求生包等物品,但上海发生地震的概率微乎其微。

学习者B:有一套很花俏的衣服,就穿过一次,后来都怀疑当时自己的眼光,怎么会买这么土气的衣服,所以再没有穿过,但是又舍不得扔了,跟随自己从一个房子搬到另外一个房子。学习者C:有一套名牌衣服,但是也穿的极少,而且不太适合自己,也舍不得扔。

A1+:假如时光倒流,当你再次面临A1中的某个具体情景时,比如说生日有人送了你一套茶具,但是你根本不喜欢,你也不喝茶,你会如何结合今天的断舍离内容处理这件事情?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会有选择的储存一些急救药,其他容易买到或者不太可能会用上的药不备啦。

学习者B:绝对不会把很花俏的衣服带回家,或者带回来了但是发现不适合自己的话,会立马处理掉。

学习者C:发现不适合自己的话就处理掉。

R2原文片段:

微信截图_20170614110812.png

刚才片段一我们已经对断舍离的理念机制及大概的操作步骤有个了解,那么如何能更有效的从身边小事开始践行断舍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呢?请大家花1分钟阅读我们的第二个片段,好的,我看到大家都看完了。

Why: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东西都是我们不需要的,甚至完全可以说是垃圾和废物,却为什么都丢不掉?一是因为“舍不得”、“好可惜”;不断地买新东西,不断地加入各种社群微信群,怎么都停不了手,因为“万一没有……”、“总有一天会用到”;二是想把住所收拾干净却一直不行动,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我们都习惯用一大块的时间来专门清理,很多时候觉得没那么多大块的时间,所以就搁置了。

 How:那如何能最有效的践行断舍离,做到知行合一呢?

第一步:从时间轴和关系轴思考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第二步:根据自我的需要选定了一个具体的场所或者物品

第三步:计算每天能花多少时间在断舍离上

第四步:立即行动起来

举个例子:我每次整理家里都是特意安排2天或者1天的时间专门来收拾,每次把自己弄得特别疲惫不说,而且很多废品只是挪了位置,比如:酒店带回来的一次性拖鞋,每次带回来想着有客人来了可以用,堆了一大堆在家里,但是几年家里也难得来过夜的客人,但我还是每次收拾擦灰尘晒晒,其实对我来说,这个物品就是废品无用的,但当时我并没有思考自己和物品的关系,同时总想着可惜,以后会用到之类的托词,很多东西过了几年都已经没用了,我又得清理收纳的容器,陷入恶性循环中。我的问题就是:1:没有思考自己和物品的关系,或者思考了,但错位了,以物品为主语啦。2:误认为或者习惯用大片的时间来集中清理家里或者手机更高效。

预防异议:有人会说我就是觉得那些东西扔了可惜所以扔不掉怎么办?还有人会说断舍离是不是提倡清简的生活?

“可惜”不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而是对物品的爱惜之情。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断舍离也并非提倡让我们过着清简的生活,它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当下对自己是否有用。

A3:(当众表达和解决方案)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具体的践行断舍离,现在一起做一个实操;请大家认真听以下2个场景:

   场景1:子女学完断舍离回到家见妈妈又在晒家里那一大堆N年前的衣服及各种破烂,这些破烂占据了家里巨大的空间,妈妈每年也花很多精力来整理,但是这些衣服及各种破烂已经连续5年无人用过,有些的都开始发黄了,但是妈妈就是不愿意处理掉,请子女结合断舍离的理念和步骤给妈妈做出一个处理这些破烂的方案。

   场景2:女方又抱怨手机内存不够(实际内存有256GB),要换一个更大内存的新手机啦,但是这个手机才用1年不到,怎么就内存不够了?男方一查看她的手机,我的天呐,她竟然有86个微信群和200多个公众号,男方心里嘀咕怪不得我经常发微信他都没看到,因为都被淹没啦。男方刚好今天学了断舍离,请男方结合我们今天所学的断舍离,给女朋友做出一个手机瘦身的方案。

每组可以从我提供的2个场景中选择一个展开讨论和当众表达,也可以自行讨论一个与之有关且彼此都熟悉的场景,待会请每组的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断舍离解决方案。

学习者案例分享:

   学习者A当众表达:家中情况和场景1一样,妈妈囤积了很多不穿的过时衣服,她准备和妈妈说,这些衣服已经不适合你,身体都发胖了,已经穿不下啦。如果直接和她说扔掉,她肯定是不会同意的,建议妈妈把衣服送给当下需要且用得上的亲戚,这样妈妈可能容易接受。

   学习者B提供解决方案:B选择了场景2的情形,他约了女朋友一起吃饭,吃得正高兴的时候女朋友说手机内存不够,要换新手机。他说:“亲爱的,我们两个人谈对象,但是你都看不到我的信息了,你加入太多多群和公众号了,所以你的手机内存不够用啊。其实你可以从2个维度来考虑这件事情:1、你是仅仅想要加入这些群还是真的需要学习?你要喜欢笑话我可以给你讲啊,你想学什么知识,也可以和我探讨,我们可以一起监督学习。你看你这么多红点点,99+的信息都没看,你不看不用留在那里也是占用你的内存,你说你的手机能有内存嘛,你就删点呗(撒娇中)。2、帮助她一起挑选哪些可以立马删除,哪些暂时保留。3、你当下真的都去学习了,去执行了吗?有些信息你随时可以获取得到的当你真正需要的时候。4、每次和她约会面对面的时候帮她删几条,每次她一提内存不够,手机卡的时候又帮她删掉几条,她心情好的时候也多帮她删几条。

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感谢舞象的分享,这个方案中很全面的从断舍离的2个维度来考虑,并且给出了断舍离的具体目标微信群和公众号,以及断舍离的时间,执行的方法等。非常好,接下来进入我们的A2环节。

A2家中的衣柜,书架和厨房的整理,电脑中工作文件的整理,以及手机里各种学习资料的整理……等等,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涉及哪个情境?请大家思考并想出具体情境后,加工一个具体例子,说明今后你可以在该情境下运用断舍离来提升生活品质。这个案例要有具体的场所或者物品、断舍离的时间、计划什么时间开始执行。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

学习者案例分享:

 学习者A:

断舍离的具体物品:电脑里面的文件和学习资料,视频。

断舍离的时间:计划用时一年

计划执行时间:下周一开始,每周一次。

学习者B:

 断舍离的具体物品:手机里面的照片,QQ和微信那些不关心的内容。

 断舍离的时间:每天花5-10分钟

 计划执行时间:今天就开始

学习者C:

 断舍离的具体物品:每次拆书得到的A4片段纸。

 断舍离的时间:今天回家先分类整理一下,以后不带回家

 计划执行时间:明天下班后立马扔掉

强有力的总结:我们都清楚断舍离的目的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让我们舍弃那些对我们当下没用的东西,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让你清楚意识到你的现状,让你恢复勇气,立即行动,做出改变,重新找回生活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