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定级1-1的新手拆书家叶柯敏,我给自己贴三个标签,一、理工大三学生,目标是毕业前成为三级拆书家。二、健身爱好者,一周六天、雷打不动,健身房、骑车、游泳、跑步轮番上阵,目标是2017年下半年能参加一场triathlon, 即铁人三项(游泳1.5千米、骑行40千米、跑步10千米)。三、烤鸭(考雅),即雅思考试筹备者。
拆书拆书简单的字面理解为将书拆成数个部分。而每个部分都有它各自的实际意义,此时我们就要通过RIA便签法将其拆为己用。通过R(Reading),截取文章片段,I(Interpretation) 用自己的话复述所截取的片段内容,A(Appropriation) 字面意思为挪用,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转化。 Appropriation分为两部分,A1为过去发生的相关经历,指向过去,A2为对未来发生类似情景的再现(即若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我们该怎么做),指向未来。
通过这三步骤,将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才算是成功的一拆。
拆书帮:拆书帮是一个社群,存在的意义是吸引更多的人解读书籍并内化,分享知识传播拆书理念,吸引更多爱好者踏上成为拆书家的旅程。
本段落来自《细节》
社会影响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承诺和一致性之间的关系。这个原理说的是,咱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跟自己许下的承诺保持一致的强烈愿望,如果这个承诺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需要我们花力气参与而且被公之于众的,那就更是如此。
在病人打进常规的预约电话,约好了日期和时间之后,工作人员请他们马上大声念出这些预约细节,然后再挂上电话。这个微小的改变产生的成效不算大:我们统计后续的爽约时,发现这个数字不过降低了3%。乍一看,这算不得太显著,可如果考虑到两个重要因素,意义就不同了。首先,这个方法无须成本,只需在交流时多花上一两秒钟。其次,虽然以3%的比率降低看起来很小,但基数一大的话数字就相当可观了。如果总体损失有10亿美元,降低3%就意味着节省3000万美元。
这个方法背后的含义很清晰。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太容易把谈话或交流缩短,好把注意力移向下一件事。可是,没有获得口头承诺就结束沟通,其实是浪费了机会——即便这个机会带来的结果可能并不起眼。例如,如果在团队会议结束时,经理让每个人把要做的工作复述一遍,那么切实的执行就更有望实现。如果在临睡时,父母能获得孩子的口头承诺,然后再放孩子多玩一个游戏或是多听一个事,多看一会儿电视,那么待会儿哄孩子上床时就不会那么费劲儿了。
what:承诺并与之保持一致性是大多数人想要遵守的一种强烈意愿,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因此在与对方达成某项约定时,不要着急结束沟通,用几秒钟做口头承诺来降低违约率,尽管只降低3%。
why:绝大多数人都不愿背弃自己说出的话和做出的承诺,特别是在公开场合做出的承诺,我个人推测这可能与颜面有关。
how:在约定达成后,花几秒钟各自确认约定中的己方内容。
在这里,要求自己承诺时:可以对着镜子将自己想要达成的内容复述三遍。
而在要求对方承诺时,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再来把我们刚才约定过的/安排好的内容过一遍吧,很简单,复述下自己要做到的内容及要求,检查下是否还有遗漏的地方。”
清明节4月1号那天,我和小伙伴约定从宁波骑车回老家温州,途径宁海时被小轿车撞伤,后走保险程序,因此没能在现场得到赔偿,对方虽然满口答应得到保险赔款时会主动通知我并打我卡上,但我还是有些不放心。理由有以下几点:1、几位关心我的朋友说,宁海老赖很多,这也是我最担心的。2、我不可能因为这事专程来宁海再找肇事司机一次,对方的违约风险低。
如果我在那时,拆过这个片段。我会让对方在在场的交警,事故双方(我和他),保险公司职员,我父亲及朋友,对方当事人朋友和我的小伙伴面前做一个公开承诺,那么我可能会稍稍安心些。
当然,结果也是非常好的,肇事的叔叔也主动按时将钱打入我的卡中。
A2:
我们这学期有门课程叫《商务英语沟通》,期末大作业为用英语宣传一件商品,表现形式不限,因此我们组决定用表演加PPT的方式,来展现商品的独特性。由于这份作业难度高,要用纯英文对话的演艺的形式展现;内容复杂,要写剧本、翻译、制作ppt,表演,每个成员可能要身兼数职,如何防止组员有拖沓和偷工减料的行为,做为组长的我可以利用这份拆页学习到的内容,在本周日晚的小组讨论、任务分配环节后,让每位成员复述一遍她各自的承担的内容及完成的截止时间,我可以这么说:“OK, 今晚大家讨论的都差不多了,剧本内容编写及翻译、角色选定、PPT内容查找及制作这些大家都清楚了吗,为了我们能按时进行第一次彩排。我们来过一遍自己承担的内容及提交时间吧,查漏补缺,看看有没有遗漏什么。从我开始,我的工作是XXX,周一中午12点前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