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啰啰,目前从事幼儿教育。 首先我们先分下组,我右手边一组,左手边的小伙伴一组。 今天拆解的书籍《非暴力沟通》,【F】作者马歇尔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国际非暴力沟通创始人。多年来,马歇尔博士前往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工作,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帮助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化解冲突,促进和解。他还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A】本书针对每一个论点都有大量真实贴近生活的案列进行演练说明,可以让读者轻松融入并带入生活学习使用,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语言学习书籍。【B1】这本书教会我们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B2】(学习目标)今天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来恰当的表达愤怒。
【学习目标】今天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来恰当的表达愤怒。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以下原文拆页:
在生气时,批评和职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要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原文案例】
15岁的比尔悄悄地把杰克的车开出去兜风,然后又把车完好无损地放回了车库。和比尔一起去兜风的还有杰克14岁的女儿伊娃以及他们的朋友戴维。后来,杰克的女儿把这件事和她父亲说了。接着,比尔的父亲也知道了这件事。以下是比尔和他父亲的对话。
父亲:“我听说,你、伊娃还有戴维,没有和杰克打招呼,就把他的车开走了?”
比尔:“我们没开他的车。”
父亲:(提高了嗓门)“不要和我撒谎;这对你没好处!”
(这时她意识到,为了倾听孩子,他需要先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你坐在那等我一下。我需要好好想想。”
(他静下来体会自己。他发现自己又气又怕。他生气是因为他和自己说:“比尔应该懂事点!”“他变成了骗子!”他害怕不仅是因为他想到孩子的行为隐含着危险,而且是因为对孩子缺乏了解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我真是个笨蛋,居然以为他很懂事!”“万一出事怎么办?”
这时,他对自己说:“哦,我需要把‘笨蛋’和‘骗子’这样的标签读为感受和需要。说自己是‘笨蛋’,我猜我的感受是失望,因为我希望能够信赖自己的判断力。至于‘骗子’,我很害怕,因为我看重诚实与安全。”在沉默中,他考虑如何展开与孩子的对话。)
父亲:“现在,我想谈谈我的感受,你开车出去,我怕极了,因为你们的安全对我特别重要。我想请你答应我,熟练掌握车技、拿到驾照以后,再开车出去好吗?”
比尔:“你这次真的不会惩罚我吗?”
父亲:“如果你意识到你的行为潜在的危险,并知道保护自己和同伴,我就放心了。为什么要惩罚你呢?”
比尔:“你还会支持我学车吗?”
父亲:“当然。我只是希望你熟练掌握车技、拿了驾照,在自己开车去玩。”
比尔:“好的。我答应你。实际上,我也知道安全很重要。”
【I拆书家讲解】
在我们自己的童年时代,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愤怒情绪。我们受到的教育让我们对自己的愤怒感到内疚,在表达愤怒时有一种罪恶感。我们相信愤怒是不好的,愤怒并不只是不好的行为,它还是一种重罪。对待我们自己的家人亲密朋友、同事时,我们努力忍耐,这种方式其实是“冷处理”、“冷战”。事实上,忍得太久,迟早我们必然会爆发出来。我们担心自己的怒气会伤害家人特别是孩子,所以我们忍着,就像一个潜泳者屏住呼吸一样。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忍耐力都是相当有限的。
当这种愤怒发泄出来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会像失去了理智,有时候甚至会大喊大叫、辱骂、抨击,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发泄完了以后,又会感到内疚,我们可能会郑重地决定,以后绝不重复这样的行为了。但是,愤怒一定会无可避免地再次来袭。
那么,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呢,当我们被激怒,情绪波动时,该如何正确的表达出我们的愤怒呢
处理激动的情绪
第一步是,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这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平息怒火。
第二步: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生气的内因。
第三步:体会自己的需要
我们需要把人称代词换成“我”,“我觉得讨厌。”“我觉得被激怒了。”这样我们就能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再分析别人犯了什么错。
第四步: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有时候,在我们表达自己之前,需要先倾听他人。当我们试着换位思考去理解对方时,对方也会开始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然后我们再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解释我们生气的原因,说出我们内心的想法,以及我们希望的行为,才能让对方理解。
【意译案例】
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应用案例:
春节期间的一天,一家人吃完晚饭以后,就去客厅看电视了,因为我吃的最慢,留下一堆碗要我洗,我当时非常生气,正想发火,突然想到非暴力沟通里说到的“正确表达愤怒”的方法。于是,
1、我强行命令自己平静,不要走出去,到底是什么使我这么生气:是因为家人都去看电视了,还是因为我希望有人关心我一起分担洗碗的工作。
2、我承认后一种想法才是我最主要的想法,我不想一个人洗一堆碗。
3、我到底想要什么呢?我想要家人的体贴、关心,跟我一起分担。
4、整理完毕,我出去跟家人表达我的想法,并提出我的要求。
“看到你们所有人一吃完晚饭就冲出去看电视,把那些脏兮兮的盘子,油腻腻的锅留给我时,我非常生气,我真想把所有的盘子都砸到电视上去!我希望有一个人可以留下来帮我,跟我一起完成洗碗的工作。”
姐姐听完后马上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刚刚是看你还没吃完,打算等你吃完再过去帮你一起的,真是委屈了,怎么会让你一个人洗七八个人的碗呢,走吧,我陪你一起去。”
从此以后,我们家再没有出现过这种一人干活,全家人坐着的情况,总有人会主动帮忙。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正确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现在一起来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父亲非常爱抽烟,烟不离手,每天一包都是小事,一抽烟就不停咳嗽,女儿非常担心父亲的健康问题。有一次父亲和女儿一起去香港旅行,香港的交通工具和酒店内都不可吸烟,父亲夜间散步时,看到路边有老外聚集抽烟,立刻告诉女儿:“你看,谁说不能抽烟?老外都在抽。”当天晚上父亲就去买了烟,自己一找到地儿立马开抽。被女儿发现后,很生气,对他提出严肃批评。
现在,请每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女儿,另一个人扮演父亲。请根据此场景,并结合今天我们学习表达愤怒的四步骤,来设计如何和父亲表达自己愤怒的话语,请大家自行讨论,一会,我们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两种场景:1、平时自己通常的表述;2、结合今天学习后设计的表达
演练时间6分钟,现在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平时的表述】
女儿:爸,不是说好的你不抽烟的吗,怎么又抽烟!这是什么态度呀!一而再再而三的。
爸爸:反正我就抽了怎么样!
女儿:那我们以后就不要谈这个事了,你就抽吧,我就不管你了!
爸爸:不管就不管,谁让你管了!
【运用知识点设计的表达】
女儿:(深呼吸,努力保持平静,好一会后)爸,我们之前就已经约定好了不抽烟,我们希望你不要抽烟也是担心你的身体,你经常咳嗽,抽烟对身体伤害很大,你年纪又这么大了,我们做子女的都很关心你,都希望你身体好,然后开开心心的,不要大晚上的咳嗽的那么厉害。如果你觉得有困难的话,我们可以一起来想办法,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爸爸:确实,你说的也对。说好的我要戒烟的,现在又抽了,是我没控制好,那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以后我会注意的。
【拆书家提问】
拆书家:非常感谢两位的精彩演练,现在我想采访一下女儿,女儿你看到父亲抽烟,用平常的方法跟父亲沟通,你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可以跟大家说一下吗?
女儿:那肯定是不欢而散嘛,当时肯定是两个人都在气头上,过后两个人又后悔,我做女儿的就会更加后悔,就是不能跟父亲用这种方式去沟通,很自责。但是不主动去控制的话,下一次还会这样去循环,恶性循环。
拆书家:那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的知识来演练,你是什么感受。
女儿: 我就主动意识到这个情绪我需要主动去控制,把情绪问题压下来以后,然后去探寻一下自己的内心,为什么会生气,就是把那个生气的原因找出来,然后再跟对方去表达,这样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总结】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参与和演练,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深入的了解愤怒,充分表达内心的渴望,从而达到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愤怒不满。最后通过场景演练的方式让大家切实的感受表达愤怒的四步骤。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希望大家给我反馈,谢谢大家!
在生气时,批评和职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要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原文案例】
15岁的比尔悄悄地把杰克的车开出去兜风,然后又把车完好无损地放回了车库。和比尔一起去兜风的还有杰克14岁的女儿伊娃以及他们的朋友戴维。后来,杰克的女儿把这件事和她父亲说了。接着,比尔的父亲也知道了这件事。以下是比尔和他父亲的对话。
父亲:“我听说,你、伊娃还有戴维,没有和杰克打招呼,就把他的车开走了?”
比尔:“我们没开他的车。”
父亲:(提高了嗓门)“不要和我撒谎;这对你没好处!”
(这时她意识到,为了倾听孩子,他需要先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你坐在那等我一下。我需要好好想想。”
(他静下来体会自己。他发现自己又气又怕。他生气是因为他和自己说:“比尔应该懂事点!”“他变成了骗子!”他害怕不仅是因为他想到孩子的行为隐含着危险,而且是因为对孩子缺乏了解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我真是个笨蛋,居然以为他很懂事!”“万一出事怎么办?”
这时,他对自己说:“哦,我需要把‘笨蛋’和‘骗子’这样的标签读为感受和需要。说自己是‘笨蛋’,我猜我的感受是失望,因为我希望能够信赖自己的判断力。至于‘骗子’,我很害怕,因为我看重诚实与安全。”在沉默中,他考虑如何展开与孩子的对话。)
父亲:“现在,我想谈谈我的感受,你开车出去,我怕极了,因为你们的安全对我特别重要。我想请你答应我,熟练掌握车技、拿到驾照以后,再开车出去好吗?”
比尔:“你这次真的不会惩罚我吗?”
父亲:“如果你意识到你的行为潜在的危险,并知道保护自己和同伴,我就放心了。为什么要惩罚你呢?”
比尔:“你还会支持我学车吗?”
父亲:“当然。我只是希望你熟练掌握车技、拿了驾照,在自己开车去玩。”
比尔:“好的。我答应你。实际上,我也知道安全很重要。”
在生气时,批评和职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要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原文案例】
15岁的比尔悄悄地把杰克的车开出去兜风,然后又把车完好无损地放回了车库。和比尔一起去兜风的还有杰克14岁的女儿伊娃以及他们的朋友戴维。后来,杰克的女儿把这件事和她父亲说了。接着,比尔的父亲也知道了这件事。以下是比尔和他父亲的对话。
父亲:“我听说,你、伊娃还有戴维,没有和杰克打招呼,就把他的车开走了?”
比尔:“我们没开他的车。”
父亲:(提高了嗓门)“不要和我撒谎;这对你没好处!”
(这时她意识到,为了倾听孩子,他需要先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你坐在那等我一下。我需要好好想想。”
(他静下来体会自己。他发现自己又气又怕。他生气是因为他和自己说:“比尔应该懂事点!”“他变成了骗子!”他害怕不仅是因为他想到孩子的行为隐含着危险,而且是因为对孩子缺乏了解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我真是个笨蛋,居然以为他很懂事!”“万一出事怎么办?”
这时,他对自己说:“哦,我需要把‘笨蛋’和‘骗子’这样的标签读为感受和需要。说自己是‘笨蛋’,我猜我的感受是失望,因为我希望能够信赖自己的判断力。至于‘骗子’,我很害怕,因为我看重诚实与安全。”在沉默中,他考虑如何展开与孩子的对话。)
父亲:“现在,我想谈谈我的感受,你开车出去,我怕极了,因为你们的安全对我特别重要。我想请你答应我,熟练掌握车技、拿到驾照以后,再开车出去好吗?”
比尔:“你这次真的不会惩罚我吗?”
父亲:“如果你意识到你的行为潜在的危险,并知道保护自己和同伴,我就放心了。为什么要惩罚你呢?”
比尔:“你还会支持我学车吗?”
父亲:“当然。我只是希望你熟练掌握车技、拿了驾照,在自己开车去玩。”
比尔:“好的。我答应你。实际上,我也知道安全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