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马文丽,非常开心今天晚上给大家做TF2-1的分享,本次在跟随我完成RIA现场学习后,希望大家可以成功打破消磨时间的“等死模式”,从此不再焦虑和纠结。
今天我要拆的片段来自这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是一位人生规划大师,叫作古典老师的杰作。他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新精英生涯的创始人,而这本书是他倾情打造的“人生开窍手册”,里面包含了心理学,职业规划和人生哲学。
正如书的名字一样,这是一本帮助我们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致用类书籍,书中介绍了很多拆墙方法,比如如何获得安全感,如何警惕职业的“艺术照”,成功学到底可不可信?看了这本书,成功打破思维里的墙以后,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书目:《拆掉思维里的墙》——古典
拆页原文位置:P171-173
【R·原文片段】
△ 我在从深圳到北京的飞机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去年本想考自己喜欢的研究生,结果失败,却出乎意料的遇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安心,已经纠结半年了。
我问她:“去年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
她说,她去年每天大概花4个小时,学习了3个月,考前一周突击了一下,就差3分。
我又问她:“现在你每天烦这件事请大概花你多少时间?”
她说,从过年到现在(6个月)每天都在想,上班下班都想,烦死了。
我说:“如果用你烦的时间来学习,有没有可能考研就过了?反正是花时间,与其花时间郁闷,还不如花时间学习!顶多就是不过,那也多学习很多东西呢!不学白不学!”
花时间来郁闷,是等待成本。花时间来尝试,是穿越成本。这位女生花来郁闷的时间,如果是每天5小时(上班下班都在想),一共6个月,那就是900小时。而去年她差3分就过得考研,每天用4小时,3个月,考前突击一周(算每天20小时),成本计算如下:
穿越成本:(4h x 3 x 30)+(20h x 7)=500h
等待成本:5h x 6 x 30 = 900h
等待成本几乎是穿越成本的1.8倍!
看得出来,如果她用纠结的时间来考研,几乎连两个多研都考上了!这压力还不算因为郁闷添加的起痘痘、鱼尾纹以及对学习的信心丧失等损失。
在这个故事里面,这个人陷入一个这样的心智模式:越等待,越没有时间和信心;越没有时间和信心,就越不敢考研。这个人会在今年考研前最终放弃,在新的一年,等待的焦虑会继续消磨这个人的信心和能力,一直到她终有一天完全放弃为止。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我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我在一个朋友聚会中谈到了等死模式。听完我这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走出去,10分钟以后满脸喜色回来告诉我们,YEAH,成了!
什么成了?原来这几天,她一直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该给一个大客户打电话。这个客户是她的一个重要资源:如果打了,她担心人家觉得自己公司还在创业阶段,比较小,对自己印象减分。如果不打,这个客户肯定就没有下文了。比这个更加纠结的是,她已经为这个事情头痛了一星期,开始失眠,和家人发脾气,面对客户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她听完故事,迅速计算了一下自己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
等待成本 | 穿越成本 |
肯定拿不到单 身心俱疲 影响自己其他业务 | 有可能拿不到单 身心愉快,早死早超生 实在不成功,集中精力应付新的单子 |
与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还不如去试一试!她走到下周见,心跳加速,打通电话,惊喜的听到对面的客户爽快的答应自己,对方还开玩笑责怪她说:“为什么现在才说,还以为你找别人了呢。”
她想,早知道这么容易,我还担惊受怕些什么?
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穿越过去。因为你等待的成本,远远高于你穿越的成本!
西方人说: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to die. 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来等待,而是用来穿越的。△
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手中的片段,看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好,大家都看好了—内容不多,而且是故事的形式,非常容易理解。生活或者工作中,我们可能都像书中想再次考研的女士一样,遇到过类似焦虑的事情,往往越纠结越拖延,越拖延越想等待,越不敢行动,但是就会越没有时间和信心。而打破这种“等死模式”的最好选择就是不再等待,立马行动起来,因为等待成本是远远高于穿越成本的!
如果不行动呢?那么很可能的结果是,不但错过了解决事情的最佳时间,等待的焦虑还会消磨我们的信心和能力,直到有一天我们放弃为止,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失去的可能是很大一单生意,可能错过一个永远不会再有的机会,而这些是无论多后悔都弥补不了的。
案例讲解:几年前,我向心仪的公司投递了个人简历,很快我就接到了电话面试,面试结束后HR说她会在两天内通知我复试的时间,但是很快两天就过去了,我却没有接到复试的通知,我自认为电话面试表现的特别好,但是我又不敢打电话去问,也不敢上门去问,因为我担心我一问的话,我就遭到拒绝。所以我就这样等着,等了好几天我也没有得到复试的通知。我越等越没有信心,越怀疑自己一定是电话面试哪天表现的不好。最后,我决定还是要为心仪的工作去争取一次,于是我就主动去了公司,当我走进公司和HR见上面之后,我才知道,其实是因为领导出差所以没有及时通知我复试的时间,而我是当时复试的首推人选。加上我主动地勇气以及我对公司的认可,我很顺利的拿到了这家公司的job offer,现在我还在这家公司,这就是我现在为之奉献了青春,工作这么多年的金吉列留学。而我主动来公司之前,自我纠结的那些天就是陷入了“等死模式”中,而且这个“等死模式”把我自己拖延的非常没有信心,而且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表现的不好,正是因为最后我选择行动起来,才得到了这份宝贵的工作!打破等死模式的最好方法就是停止纠结和焦虑,立马就去行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下面请大家也回忆一下,最近是否在工作、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场景让你焦虑,你迟迟不敢行动,而且等待的时间越长,越想拖延,越想逃避,而这种焦虑情绪也会越来越重,并且很可能错过了事情的最佳办理或者解决时间?比如向心仪的人表白,比如尝试换一份工作,比如化解一个一直萦绕心头的误会。
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把这样的场景写到便签纸上,写好的请举手示意。
看到大家都写好了,那按照我们的分组,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小伙伴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案例。
好,看到大家讨论的特别热烈,那我们时间到。请现场一位的伙伴,给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大家好,我是倪凌梅,我们小组一直推荐我来分享,因为我是一个纠结了几十年的人。是这样子,我写字很不好看,是我们家写字最丑的一个,从小学时候起,你那个字实在是拿不出手,人家说字如其人,人长得还可以怎么字写的那么丑。然后从那时候起,我就想一定要把字写好。字如其人字如其人,那以后即使我长得难看了,我把字写好也是很好看的对吧?但是每次写了两行,都是觉得太辛苦了,算了。因为后续正好有了计算机,我打字打得特别快。上班后打字快改变了我写字的练习,于是就又拖延下来了。等到后来,参加了吴老师的拆书课,有了具体的行动,每天晚上我会写字,第一天写了两行,第二天写了三行,现在每天写一页了,我想说,我的人生虽然已经奔四了,但是后面还有四十年,我可以把字写的很好。等我老的时候,我的字比人好看。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非常正向的案例,这位小伙伴已经开始行动了,而且已经行动了好几天了。那我们打破又浪费时间、又让人焦虑的这种等死模式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再焦虑了,立马去行动起来。好,今天我的TF2-1拆书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