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 所属活动: 蓝水滴TF2-4过级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蓝水滴TF2-4过级 学习目标: 蓝水滴TF2-4过级

开场: 【学习目标----第一个片段】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够:在沟通时不再先啰嗦和赘述理由,而是先说出结论、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表达。
【学习目标----第二个片段】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够:在制作应用方案时,不再只是搭一个框架,而是用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的方式,让对方清晰、直观的了解方案内容。 
(观察点四:2个学习目标,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且有递进关系,现场的两个RIA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
【图书介绍】大家好,我今天拆的书是李忠秋所著的《结构思考力》。
(观察点二:所选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F】本书讲述如何通过结构思考力的三大阶段五个步骤,让思考更清晰、表达更有力。 【A】这本书的理念源自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同时采用了大量本土案例,运用更符合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的特点来进行诠释,使内容和理念更加通俗易懂。 【B】你遇到过不耐烦的上司吗?想消灭他的不耐烦吗?你有喜欢长篇累牍汇报工作的下属吗,想知道如何改变他们吗?想知道怎么简单快速的说服别人吗?想知道如何事半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How自上而下的表达方式是首先从结论开始,然后阐述理由,最后再阐述支撑理由的事实和依据。这种表达方式在商务环境下正式的表达场合说服对方的效果最好。

1.png

这种自上而下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对方安心。如果表达时在未亮出明确的结论时,就说了很多特别详细的内容,很容易让对方处于焦虑状态而变得不耐烦,因为他要猜你接下来可能要表达什么。(观察点三:2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自上而下的表达方式,可以清晰、有效的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在时间紧迫或对方急切想要知道结果时,结论先行可以让对方在最短时间了解核心内容或让对方安心。

不那么做的坏处:如果在对方很着急的情况下,先说很多详细的内容,非常容易让对方困惑或不耐烦。

就像下面小学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的例子:

老师:今天早上你家孩子在上学的时候,路过一条河……

家长:然后呢?

老师:河水非常湍急,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到河里了……

家长:我家孩子怎么样了?

老师:他非常勇敢,跳到河里去救他的小伙伴……

家长:然后呢?我家现在孩子怎么样了?

老师:他顺利把小伙伴救了上来,学校评他为见义勇为的小英雄,我今天打电话是想恭喜您一下。

这时候,家长什么心情,是不是焦急、担忧、不耐烦,都快被老师吓坏了。

另一方面,结论先行,然后阐述理由,最后阐述事实和依据,可以让对方跟着我们的思路来思考,即清晰简单的表达出逻辑性,又增加说服力。

意译案例:例如,当我们听到销售人员按照自上而下的表达方式来向你推销某款产品:

这款产品最适合您,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性价比最高,二是只针对老客户,三是今天是优惠的最后一天。它性价比最高首先是因为今天是这款产品的周年庆,所以是冰点价位,非常的合算;其次,这款产品马上要进行升级换代,以后这款产品就不再推出了。

听完以后,是不是迫不及待的就像买?

2.png

 

(观察点六:2个拆页的【I】,涵盖了二级的4种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现在大家想一下,在过去的生活、工作中有没有人不耐烦的对你说过“你到底想说什么?”“结果呢?”“然后呢?”,想一下当初的具体场景是什么样的,和谁发生的,你当初是怎么表达的?

 

然后,我们再基于这个场景,想一下,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按照我们今天所学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该如何去表达?

 

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做一下分享。

 

(观察点七:使用【A1】技能点的环节提问和指令清晰,学习者能根据提问中的场景联系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且加工出如果以后遇到同等情况,可以如何做。

学习者案例纪录:

风之弈语:

A1:记得有一次给领导让写一个五一市场活动的总结,写完找领导汇报时,说了挺多的好像领导也没有听懂,问“然后呢?”,又继续说市场怎样...本来想告诉根据这次活动的现场反馈和数据分析,说服领导下半年主推A产品,结果领导根据汇报内容直接得到了B结论。最后,自己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A1+:以后再去汇报工作或者去找领导谈话时,先说出结论来,比如我们要做这款产品,原因是1、2、3、.....

【A2】催化应用(可选)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经过刚才的学习和思考,以及案例的分享,相信大家对自上而下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下面大家设想一下,周一早上你到了办公室,当你沏好茶、收拾好办公桌,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时,你想起了今天我们的拆书活动,你可以停下来问问自己,哪些事情可以改变一下处理方式,哪些沟通可以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表达?

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计划和应用。

5分钟后,我们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做分享。

 

(观察点八:使用【A2】技能点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含情景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学习者案例纪录:

风之弈语:

通知晚上大家加班的时候,先通知加班,然后和大家分析一下市场压力,领导的期待,竞争对手的加班等等。先告诉大家结论,再说原因。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构建金字塔结构的两个步骤,分别是设想问题、回答问题。

3.png

 

第一步:设想问题,从对方角度出发的新模式。

设想问题是在已经确定完主题的基础上,看对方会关注什么问题。比如以谈工资话题为例,如果主题是“申请加薪20%”,可以设想一下当我们跟上司说涨20%之后他会关心哪些疑问呢?比如,为什么涨?涨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涨呢?不涨后怎样?他一定会有很多问题,而且每个人的上司关心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甚至另一个同事跟你同一个上司,他去谈和你去谈上司关心的问题也有可能不一样,所以这些问题都是这个场景下的私人订制问题。

第二步:回答问题,提前想好答案事半功倍。

回答已经设想的问题。你把上司可能会关心的所有问题都设想出来了以后,比如他关心“为什么涨?涨多少?如何涨?”这三个问题,就把这三个问题答案想好,同时还要想这三个答案会引发哪些新问题,再循环应用这两个步骤,直到你认为所有的答案都被解答了,就完成了这次金字塔结构的搭建。

(观察点三:2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第一片段学习的是自上而下的表达结构,即结论先行,然后阐述理由,最后给出支撑理由的事实和依据。那怎样的理由和阐述方式才能事半功倍呢?这就是我们这个片段讲解的方法----疑问问答做分解。

细化步骤:

第一步:设想问题,从对方角度出发的新模式。

1、 确定受众,换位思考:以对方需求为中心的思考模式。

2、 全面分析问题:5W2H(What, Why, Who, When, Where, How, How much),自由联想,不这么做的坏等。

第二步:整理问题。归纳整理,让结构更简易。

   如:1-2-3模式,即1个中心思想、2个方面(2W1H,What,Why,How),3个理由。

第三步:回答问题,提前想好答案事半功倍。

1、 结论先行,每一个答案本身需要是结论。结论才能回答初始的疑问,同样结论才能引发新的问题。例:不能是“X框架特点介绍”而应该是“X框架特点的优劣势分析”。不能是“关于图像抖动现象的分析”,而应该是“图像抖动现象可以改善但不可以避免”。

2、 每一级别的答案都需要是结论,没有结论的回答只是搭框架,有了结论之后才有灵魂。

3、 先回答核心问题,按照重要顺序说明。

预防性讲解:有小伙伴可能会问,这样是不是太复杂了?

任务事物的发展都是从简单—复杂—简单的一个过程,就像我们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学习也是一样,当我们需要去打破惯性思维、学习心得方法时,需要先按照步骤来思考,从一件事开始做,从小事开始做,当我们慢慢习惯了这种思考方式,它就会变得简单,正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观察点六:2个拆页的【I】,涵盖了二级的4种讲解引导技巧: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现在我们就按照刚才学习的步骤,来制定一个主题为“申请加薪20%”的方案。

三个人一个小组,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8分钟后,我们请一个小组的成员来给大家做分享。

(观察点九: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学习者案例纪录:

4.png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在近期的工作或者生活上,有没有需要去展示的一个产品/项目、想去说服别人的事儿、需要去参加的一个面试?

(下面我们请想到的小伙伴来做一下简单的分享)

感谢XX的分享,现在请大家按照我们刚才学习的步骤,来制定一下你的方案。除了运用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的方式,还要有具体的时间、应用情景。

5分钟以后,我们请一位成员来个大家做分享展示。

(观察点八:使用【A2】技能点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含情景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学习者案例纪录:

5.png

非常感谢第一小组小曼姐的分享,这个方案中很全面的考虑了使用喜马拉雅平台做推广的原因和操作方法,而且每一个层级的回答都是结论。非常好,感谢这组的小曼姐的分享,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模板。

(观察点十: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结语

那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利用结构化的思考力,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升职加薪!加油↖(^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