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说话的力量》 所属活动: 长沙橘洲分舵6月8日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迎合三步骤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复述并在练习中使用迎合的三步骤。

开场: 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杏梅。今天的【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了解表达迎合3步骤,并在现场初步演练。【情景】 在周二,和家人一块去聚餐,吃饭的时候,侄女不小心勺子掉到地上了,于是我就喊:“服务员帮我拿个勺子来”。服务员说:“好的,你等一下“。我听到 “等一下”,心里仍然不高兴。等一下是等多久,2分钟过了,怎么还没有来。感觉很不耐烦。【提问】如果你是当时的服务员,你会怎么回答我呢?刘洋凌子:我可能也会说等一下。嗯,好的,贞贞:不满意,我想听到的是:好的,马上就来。【影响】 服务员对顾客的回答,看起来是个小事,其实一点也不小。一句不贴心的回答,加上后续服务没跟上,就等于说“你下次别来了,谢绝光临”。小则一个顾客,大则失去更多的客户,潜在的客流量走失。【解决】好的措辞就像做菜,是有谱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菜谱,任何人都有可能做出美味佳肴,本书作者孙路弘把措辞菜谱写进了《说话的力量》,有8个菜系,4道甜品。如果餐厅的服务员看过这本书《说话的力量》, 学习了使用迎合的方式。他就会立刻回答:我马上去给您拿,这样就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在今天的内容我先给大家来一道小菜-迎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源:《说话的力量》p169页                  作者:孙路弘

 

  在现实生活中,为人父母的读者可能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你关心孩子,孩子却觉得你侵犯了他的空间和隐私。如果你掌握了迎合的技巧,就应该能够妥善处理这个状况。

  儿子回家一直嘟着小脸,他说在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欺负他不让他加入足球游戏。作为家长,你会做什么反应?

  有的家长可能脱口而出:“你怎么那么笨啊!他们欺负你,你不会打他们啊,你不会告诉老师啊?”这样的回答显然不合格。

  有的家长回答:“没有的事,同学们不会不喜欢你的。妈妈最爱你了。”这样的回答也不合格。

  一位有共情的妈妈是这么做的,她先坐在和儿子一样高的位置上,耐心听儿子把今天的遭遇讲完。儿子讲了半个小时,讲完后他的情绪就平复了一些了。

  “因为他们不带你玩,所以你觉得伤心。“妈妈表示理解。

  小男孩点了点头。

  “刚刚你给我讲了你在课间活动时遇到的不愉快,我能体会你有多么伤心和失落。但是我在想如果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的话,这儿可能有个解决方法。你愿意听听我的建议吗?“

  这时,如果孩子摇摇头说:“不用了,妈妈。”他并没有许可你给他任何建议。但如果他向你投来好奇的目光,你就可以打开闸门,尽情地向他解释、说明、教导他应该怎么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谢谢刘洋凌子,声情并茂地为我们朗读了这个片段,我们一起给她送上掌声。

(提问)我想问一问大家,有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一下,看完片段后的感受。

学习者蓉姐:共情的妈妈,在耐心倾听孩子的事情之后,再与孩子交谈,保持平等的交流模式,最后再给出建议。

学习者丠丠:还有倾听孩子的需求,把双方的情绪平复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拆书家】:两位伙伴都很好地提炼了片段中的核心观点:共情、耐心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给出建议。这几点正是我们要分享的迎合说话技巧里面的内容。

片段中是为人父母,遇到了类似孩子的课间活动的不愉快,有些父母的回答不合格,而共情的父母却能很好地与孩子进行交谈,并且让孩子感觉到了受尊重,这就是一种高超的迎合技巧。


区分概念

片段中有共情指的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朋友说他今天考试考砸了,好难过。听完他的话,我能体会他的情绪-因为考试的事情,所以不开心。这就是共情

迎合:将共情用说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对方直接、快速,感受到这个人跟自己一样,有一样的逻辑,有同样的经验和体会,能够产生共鸣,双方就容易接近了。

举个例子:朋友说他今天考试考砸了,好难过。听完他的话,从他的角度上体会他的情绪之后,并且说:对啊,我能明白你的感受,我大二的医学课程就分数才67分,当时也是心里难受了很久。这就是迎合

注意的是:在我们这里说的,共情是一种能力,而迎合是一种说话技巧。

【反面案例】小明在读书会现场,对桃子说:谁不知道你的鼎鼎大名呀!我们一起来做这个读书会,你是老大,你说了算。你看,这就不符合迎合。


迎合,不是吹牛,拍马屁,也不是奉承,而是表达共情,获得对方认可。

 

我们刚刚一起了解了迎合的概念和要点,以及在片段中两位伙伴提出的观点,从中能够归纳出迎合最核心的三个步骤:

耐心倾听——迎合感受——提出建议

1.    耐心倾听:片段中的妈妈坐一样高的椅子听孩子讲了半个小时。

2.    迎合感受:片段中妈妈在倾听之后,跟孩子说:“因为他们不带你玩,所以你觉得伤心。”这就是迎合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表达。


迎合感受,也是三步骤的重点、难点,很多伙伴不知如何下手。

在这里分享有2种迎合感受的方式,把它称为黑白配

黑:他说观点我补事实:有人同我说“每年夏天长沙可真够热的”。这个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补一个事实来迎合他:“是啊,43℃,是45年来最高纪录了”。


白:他说事实我补观点:一个人向我抱怨:“5分钟不到网都断了8次。”他说的是个事实,不是观点。补一个观点迎合他:“是啊,这里的WIFI信号确实不好。”


3.    提出建议:片段中的妈妈对孩子说:“你愿意听听我的建议吗?" 

提出建议这一步骤,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果对方只是需要倾听,那么这一步骤可以省略。

迎合.png

迎合.png



总结:1耐心倾听 2 迎合感受 3 提出建议 (迎合感受:黑+白,二选一也可)


【边界】:不仅适合片段中的家人之间的对话,也适合客户,陌生人之间,还有朋友之间的交流,快速开启心门,容易建立关系。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提问设计:我们刚才介绍了迎合的三个步骤(提问+总结),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编一编剧本了。请每个人自己来编一段小故事,未来很有可能遇到的场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和朋友或家人的对话、动作等。角色应用中能够结合到“迎合三步骤”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我们请人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故事的背景是:刘洋凌子的工作是客服,可能在以后会遇到不配合的顾客。

两种角色扮演:刘洋凌子是客服人员,蓉姐是顾客。

起因:蓉姐进店办业务,语气急得不行,说:“我的手机怎么回事,处理一下”。

刘洋凌子对蓉姐说:“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您的吗”?

蓉姐说:“您看看我这个新买的手机,怎么回事,昨天拿回去就充电2小时,一点反应都没有,你看看新买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语气特别强硬,甚至敲桌子)

耐心倾听之后,刘洋凌子说:您说新买的手机充电充不进去,是吗?(迎合感受-对方给事实我补观点

蓉姐说:”是的啊“。

刘洋凌子:“您把手机给我,我让我的技术人员处理”(了解对方的心理)。

蓉姐:“好的,快点啊,我着急用,离不开手机”(观点)

刘洋凌子:“好的,手机是现在每个人的必需品,我们的公司通告、联系好友、买电影票都是用手机呢,离不开手机”(迎合感受-对方给观点我补事实)。

蓉姐:“对啊,所以急嘛”。

刘洋凌子:“我理解你的情况,马上让技术人员来维修处理,您看这样好吗”?(提出建议)。

蓉姐:“这还差不多,可以”。

(结果:很好地解决蓉姐的情绪,并且有效解决问题)


【总结】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目的是加强彼此的了解,建立关系,最终取得信任。迎合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必须的沟通技巧,迎合3个步骤,这样的说话方式,让彼此特别容易理解对方,建立关系,让生活更幸福,更充实,也会提高工作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