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给你互相尊重,打破对话烦扰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给你互相尊重,打破对话烦扰 学习目标: 给你互相尊重,打破对话烦扰

开场: 【自我介绍 】
大家好,我是哈默,江湖绰号“西二旗小白龙”。工程师是我的本职,本应呆板而寂寞。拆书家是我的兴趣,充满生机与魅力。我就是那批“似马非马”“似龙非龙”,既是工程师又是拆书家的哈默。哈默的梦想很久远,希望跟大家一起拆书一百年。
哈默爱好读书,喜欢跑步,钟爱平面设计和Office。愿意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踏上互助互行的道路,取的真经。
哈默天生放荡不羁的江湖野性,天生向往草原的梦想,注定哈默要做那一批不拘于一处,放浪形骸的野马。浪迹天涯,去追寻自己心中的那片草原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果我们在开口之前必须和对方分享每一个目标,尊重对方性格中的每一个方面,这样的对话恐怕会以失败告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只能在对话中保持缄默了。其实,对话还是可以继续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想办法尊重对方最基本的人性。实际上,在对话中尊重感的丧失通常是因为我们认为对方和自己不同,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人。如果我们能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这种感受便会自动消失。我们要做的不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而是努力理解对方,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对此,有人利用祷告的方式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上帝,请宽恕那些与我犯下不同罪行的人。”当我们认识到人人都有缺点时,就比较容易想办法尊重对方了。做到了这一点,即便是最令人讨厌的人,我们也能找到和他们之间的相似点或共同性。发现和他人之间的相似点有利于我们创建互相尊重感,最终帮助我们和任何人维持有效的对话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怎么实现双方的持续对话?
答案是互相尊重,然而这里并不是要求我们尊重这个人的每一方面,前提尊重了基本人性就可以。
2.实现互相尊重的途径是什么?
放下你的偏见和成见,努力去迎合对方,把对方看成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就如我之前讲到《正能量》这本书中的提到的“表现原理”那样,努力试着微笑,你会发现自己更快乐,即表现决定行为。在这里依然适用于互相尊重,即努力把对方看成跟自己差不多,你就很容易理解对方,互相尊重变得更易实现。
3.具体怎么操作呢?
首先,在心理上,我们给自己一个人人都有缺点的价值观,这样你就不会苛刻要求别人。
其次,在行为上,我们努力去寻找和他人之间的相似点或共同点,这样你会发现对话氛围十分融洽且持久。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先举一个自己一个反面例子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大约是自己的大二时期。当年年少轻狂,不谙事事。还好,当时跟自己接触的都是同学或者朋友。
由于我们宿舍离着学校较远,哈默跟大学最好的哥们公用一辆自行车来回上学(狗血的画面)。当时也有好多小伙伴共同搭载着上学,想想当时画面还挺温馨。我们学校的自行车库众多,而且大部分自行车出自一两个车行,外观看起来差别不大。那怎样处理能保证两人尽快找到这辆车呢?我俩的做法是规定好一个固定的停车库,这样的话谁想骑车,先问下对方是否要用。如果不用,直奔固定车库,这样也会节约不少时间。这样貌似完美的安排,终于有一天爆发了一次小危机。
那天晚上,那个哥们在学校复习功课,回学校很晚。当他回到学校时,发现我们规定的停车库车位已满。出于无奈,他就把车放在了一个离出口近的地方(便于第二天我上课找寻)。由于当晚他很累,时间又很晚。所以忘记告诉我车位变了或者是当天晚上太晚怕打扰我休息。反正第二天早上,当我匆忙跑出宿舍那刻,找了很久车依然未果。(大家可以想像,大学时代大家时间规划都很严实,根本没有浮动时间,稍不留神就会迟到),就这样我光荣地迟到了半小时。可能大家会问,怎么不打电话问问同学,关键是那天他手机也没人接听(据说他也是早上匆忙,落在宿舍了)。
上了整个上午憋气课,终于到了一起吃饭的时刻(没带手机也无妨,因为我们一般都是在一个点一个食堂吃饭)。其实,我一直在暗自给他下定义:你怎么这么不靠谱,晚上换车库也不提前来个短信,若忘掉早上接个电话也行啊。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俩开始了对话。
我:今天上课还不错吧,也不看手机,听课效果应该不错吧(气头上的年轻气盛,说话异常刻薄)
朋友A:还可以啊,你呢,昨晚睡得还好吧?
貌似他还不知道今天早上发生的事。
我:多亏你的福,今天早上坚持锻炼了。腰不酸背不疼,精神还抖擞。
A:这也不错啊。
现在其实朋友根本没意识到我俩之间发生的中间这些事情,他还以为我为锻炼身体,步行来学校了。
其实,人最容易发火的状态在于明明自己很在乎的或者希望得到别人安慰的一件事,对方却毫不知情,满不在乎。
我当时真的很生气,完全没考虑到互相尊重或者多去考虑对方,说道:“为啥你昨天换车库的时候不告诉我,让我大早上迟到半个小时?还有为啥早上打电话你也不接,是不是不好意思接电话?我觉得你做事太鲁莽,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他当时哑口无言,欲言又止,但也无济于事。因为我当时已经用完美的标准要求了他,否定他这个人。很自然,我们的对话就此终结。
故事最终的结果还是好的,因为大学年少,发发火,只要关系好,2到3天事情就过去了。但是,当天晚上朋友过来道歉了很久,发誓说以后再也不会放在别的车库,即使车满他也能塞进去。
现在回想起这个事迹,还会汗流浃背。当时没有读过《关键对话》,只想着自己任性和委屈,苦了身边的一大批朋友。
【A2】
读了整个片段后,我想以后的规划应用也清晰明了。
1.首先,对话时我首先学着不完美要求别人
就如上面这个例子,如果我的价值观和出发点是不苛刻别人,那刚开始的话语就不会刻薄。直至后来,面对朋友的无动于衷,我也不会大发雷霆。因为你有了价值观作为你的保障,即每个人都会有疏忽和犯错。
2.其次,努力找寻共同目的和相似点。
一般这个不好当时发觉,但是我可以创造机会。
仍以这个为例:不过变换下角色,我扮演下那位忍受委屈的朋友。我怎么应用呢?我可以邀请那位发火的朋友,写写他对我的期望或他想让我怎么做他觉得合理,同时,我也写下昨天做这件事的原因与目的。然后,我们互相交换纸条,试着对照对方的目的期望,想想对方这样做的原因。后去分析下,他的目的中有没有和我的是一致的。然后,我会发现双方交流顺畅多了,发现双方的目的有很多一致性,比如双方都不希望打扰对方休息,比如当晚车库已满,把车子放在门口,希望节约朋友的时间,比如早上朋友发觉我没有骑车的原因就是想让他多睡会,充满赶路忘了带手机等等,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你会发现你俩的关系更加融洽持久。
【结语】
只要有了这个营造互相尊重的潜意识,你的对话将持续更久,你的人生将更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