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通过本片段的学习掌握建立同理心的方法——枕头法
《沟通的艺术》出版30年,再版14次,拥有众多读者,相对于其他沟通类的书籍更集中于“表达的艺术”,它们更聚焦于怎么把话说清楚这件事,本书更专注于研究沟通的本身 ,我看了很多沟通得书籍后,可以说这本书是后来很多沟通学派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可以更了解自己和我们的沟通对象,同时掌握建立亲密关系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冲突。
枕头法:建立.同理心的工具
知觉检核是澄清潜在误会的一个好用又简单的工具,但是有些议题太复杂、太严重,以致难以使用这个技巧。作家保罗· 雷斯(Paul Reps)提出一种方法,当你发觉对方乏善可陈时,它可以帮助你增强同理心。
枕头法是一群日本的小学生所发展出来的,因为问题正像枕头,有四个边和一个中心,故得其名(见图3-5 )。如同"沟通文本"专栏——枕头法实际案例所提的筹划婚礼的例子,从每一个不同的观点看议题,几乎总是能得到有价值的洞察。
立场一:我对你错 当我们在看一个议题时,这是我们通常会采用的观点。我们立即从我们的立场,看到我们的对以及别人的错,而对方恰好和我们的立场相反,这一个立场毋庸赘述。
立场二:你对我错 这是你转换视角,尝试用最强而有力的相反论点,来解释对方如何以不同的观点看此议题。除了认出对方立场的长处外,这也是唱反调的人挑毛病的方法之一。
找自己的缺点,并试着支持对方的立场,需要训练和相当程度的勇气——虽然现在这只是练习,如果你选择回到立场一,你可以立即撤退。根据大部分人的经经验,转换视角让我们看出别人观点中的优点。立场二的目的是找到方法,以理解其他人为什么用你原先无法苟同的方式行事。
立场三:双方都对,双方都错 从这个立场,你承认了彼此的长处和弱点。如果你在立场二里表现得不错,很清楚的,双方都有优点也有缺点,用更公平的方式看待此事能让你比较不会吹毛求疵,也比较能了解对方的观点。立场三也可以帮助你找到双方共同的立足点,能够让你看出:这个议题并非像起初所见,是一个全对、全错的事件。
立场四:这个议题不重要 这个观点将帮助你了解到,这个议题并非如同你想象的重要。虽然起初很难将某些议题看做无关痛痒,但是大部分的事情思考一下后,就会发现它不像我们所原先认为的那么重要了。当你了解你不会让这个议题盖过
两人关系中其他重要的部分时,这个议题的重要性也会淡化。我们很容易为了争辩一个议题而越陷越深,以致忘了在其他方面两人的观念是非常接近的。
结论:四个立场郁具有真理
在了解了这四个立场后,最后一步就是认识到每一个立场都有些优点,虽然逻辑上不能存在一个既对又错、既重要又不重要的立场。你自己的经验将显示:你探索过的立场都有些真理,而第五个立场与大部分人带进议题的"我对你错"的观念非常不同。在你从五个立场看过这个议题后,你也许已经发现了新的思考模式,这些思考方式也许未必能够改变你的想法,甚至不能解决手边的问题,但它们可以增加你对别人立场的容忍度,并因此改善沟通的气氛。
所谓的同理心是我们能不能沟通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重新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创造出新的个人观点,也有可能看到一个新的世界。为什么要建立同理心呢?我要请大家看一张图
图片讲得是沟通的原理 ,早期我们解释沟通的时候,在沟通场景中有一个信息发送方和一个信息接收方,比如现在,我就是发送方,各位是接收方,我们的信息在咖啡店,露天得这样一个渠道里传送,周边得噪音可能会干扰我们信息传送的结果,然后大家自行理解我说的话,这是关于沟通模式得一个解释。随着沟通理论的发展,人们发现,除了沟通得渠道和环境意外,沟通双方得背景对沟通效果得影响是更为重要得。比如图片上A和B的背景,这个背景可能是我们从小成长的家庭环境、也可能是我们受教育的程度、或者我们所处的工作环境、行业不同,甚至于我们个人的生活经验等等。不同的沟通者之间一定会背景重叠的部分,真正能够进行传递的信息其实我们双方背景重合的这一部分,背景重合的区域越大,沟通就容易,重合的地方越小,沟通就越难。当背景不同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在原来工作的一个单位,我们办公室里好几个年轻的女孩子,其中有一个女生家境非常殷实,有一次,我们在办公室里谈论关于护肤品的问题,我们还约好周末一起去屈臣氏买面膜,当这个家境殷实的女孩听说面膜几十块一盒的时候,她说了这么一句话:“天呐那么便宜的面膜用了不会烂脸吗?”大家可以想象的到当时我们其他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反应,所以有一阵子在办公室里这个女孩很不受大家欢迎,但是她自己并不能够理解。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沟通双方因为成长背景不同导致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一个沟通案例,我们都没有同理心,在那个当下我们也都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消费观念。最后导致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办公室的沟通氛围都不太好。
这就是我们在沟通时要学会建立同理心的原因所在。
本片段就是提供了一个建立同理心的方法——枕头法。这就像枕头的四个角,我们想象一下,当我们就一个观点产生分歧没办法达成共识时,我们可以通过5个不同角度的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这个是我们最容易采取的状态,当我们跟别人意见不同时,最常认为我们一定是对的;第二个就是我们放下自己是对的想法,假如对方是对的呢,事情会怎么样?第三个就是我们假设双方都是的,也又可能我们都是错的,最后我们会发现这个问题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没有必要让我们产生这么激烈的争吵。这么思考过后呢,我们会发现我们能更好的接纳对方的背景,就是假如我是A,我能够更多的去理解B与我不重叠的部分,我们双方背景重合的部分就 开始慢慢变大,这样沟通的效果就会更好。也有可能我这么思考之后我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你会发现我们能更和平友好的相处。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建立同理心,那么我们重合的部分就会更小,沟通会变得非常困难。这就是我们建立同理心的原因所在。
刚才大家都在很热烈的讨论谢霆锋和张柏芝的婚姻问题,我觉得正好可以用来做枕头法的练习,用刚才的几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会得到哪些新的不同的观点。
我们现在分成两组,在刚才的讨论中,哪些小伙伴觉得更支持张柏芝?
七公:我觉得张柏芝独自一人带孩子,母爱非常伟大,所以我支持张柏芝
我:那有没有哪位伙伴觉得其实谢霆锋也很冤呢?
小娟:婚姻失败是两个人的原因,不能单纯的认为是男方的原因或者女方的原因,两人肯定是相处过程出现了问题,婚姻最终失败一定是两个人同时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通过一些新闻的片段,比如孩子判给张柏芝抚养,于是我们就经常看到张柏芝带着孩子出镜,极少看到谢霆锋和孩子在一起,所以我们就认定谢霆锋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或者丈夫。我相信他们离婚的时候可能是有协议的,他们的工作关系,很多事情需要协调,也不方便公布,所以我认为这样去评定谢霆锋是错的,是不负责任的。
我:刚才听了伙伴的意见了,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都没有很认真的去想过谢霆锋是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的,张柏芝是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他们两个人的背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那么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所了解到的这两个人的成长背景。为什么在张柏芝和谢霆锋的婚姻里面我们大多数时候看到的都是张柏芝在带孩子呢?张柏芝还没有和谢霆锋在一起的时候,她接受过康熙来了这个节目的个人专访,她说自己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孩子的人,那时候她和另外一个人在谈恋爱,她说自己和这个人签了契约,就是如果未来我跟你有了孩子,我们如果分开的话,孩子无条件要归我所有,她一直强调自己是个非常喜欢孩子的人。所以和谢霆锋结婚生子以后,生活中更多的是她来带孩子,不知道你们现在能不能够理解她的这个行为呢?那么谢霆锋呢,他从小的这个成长环境相对我们来说是差别巨大的,他从小就没有在父母的身边,然后他从读小学的时候开始,尽管他一个人在加拿大,但他就已经在被香港的狗仔队跟踪了,然后他出道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父亲背了太多的赌债,所以要他出道来还债,他出道的形象就是非常非常的叛逆的。而谢霆锋和张柏芝会在一起呢,前提是张柏芝介入了他和王菲的感情。之后他们才在一起的。在一起之后又经历过大家都非常清楚的艳照门事件,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们会离婚,但是谢霆锋不但没有选择离婚反而力挺张柏芝。这件事情给谢霆锋本身加了非常多的分,那个时候舆论都站在谢霆锋的这一边。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谢霆锋跟张柏芝离婚,会有很多人觉得是张柏芝的错,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导火索,在艳照门之后间隔了很长时间,那时候他们的婚姻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张柏芝在一次坐飞机的路途中的遇到了陈冠希,她主动的去和陈冠希合了一张影,并发布了这张照片,很多人认为这才是他们的婚姻走向破裂的真正原因。
我们从这个几个方面去分析他的背景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都能更好的去理解为什么他们的婚姻会走向失败,而不是单纯的认为是其中一方的原因导致了他们的这段婚姻的失败,而且我们会发现在离婚这件事情上一直是张柏芝说得比较多,谢霆锋几乎没有发表过关于这个婚姻结束的任何的言论,所以呢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很多大众会觉得张柏芝好像更值得同情的原因所在。那经过这样分析为之后大家能不能以更理性的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学员2:我确实也听说一些关于他们的分析,据说谢霆锋本人很擅长投资,赚比较多钱,所以张柏芝就一直要求谢霆锋要把资产都划分到她的名下,我觉得也许就是张柏芝对谢霆锋干涉的太多了。
我:恩,是的。这个问题如果深入讨论下去的话,我们可能会延伸到关于女人在婚姻当中产生了不安全感该怎么办。有心理学家专门分析过这段婚姻当中张柏芝的行为,说是张柏芝确实要求过要所有的资产划归到她的名下,谢霆锋其实陆续划分了很多的房产给她,最后是张柏芝要求把他的公司全部划分到她名下的时候,才致使他们婚姻走向破裂,这是心理学家对他们的分析。
所以通过这个案例的讨论,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有时候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要仅仅看表面现象去区分对错,而是应该借用枕头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是分析一下,我们可能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得出新的结论或者想出新的解决方法。以上就是我关于同理心这个片段的拆解,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