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小敏,今天我要进行的是1-2的晋级拆拆。在拆书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这么一件事情,我们希望孩子能做好某件事情时我们是如何做的呢?我今天要拆解的片段胡须会给到我们不一样思路和启发。今天我要拆解的片段来自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简•尼尔森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同时她也还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有着丰富的育儿实践经验。《这面管教》这本书是简基于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并结合自己的育儿实践和思考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育儿体系的指导性书籍,是美国家庭教育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本书,目前已经被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球。我今天要拆接的片段来自于书中的第135页,花时间训练孩子。
我想谈一下我对这段话的理解。作为父母,我们经常会对孩子发出各种指令,比如:去穿衣服、去刷牙、去被子叠好……,在我们成人的眼中这些事情很简单,轻而易举就能完成,可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些事情简单,是因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练习过无数遍了,但是我们的孩子并没有得到充分地练习机会,对他们来说这不亚于一项大工程。比如把被子叠好,他们可能会想,啊,怎样才是叠得好呢?把被子弄成一团就可以了吧……,他是这样想的,可定也是这样做的。想象一下父母看到这个结果会怎么样呢?会鼓励和赞美孩子做得棒吗?我想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如果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发出一些具体清晰的指令,用词准确,孩子就会更清晰地知道该怎么做了。同样是叠被子,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首先要把被子翻过来,尽可能拉平整,然后双手拉起被子的一条边折过来,两头对齐,再去折另外一条边,然后……,在这些清晰具体的指令下,孩子很容易就知道该怎么做。当然,如果我们边示范边给孩子讲解,效果会更好。不管孩子做的好与坏,我们一定要记得及时鼓励孩子,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去练习、去做这件事情,在不断练习中我们就会发现,啊,原来我们的孩子已经会做这件事情了,他又迈出了人生路上的一小步!
可是我们的现实是什么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在内会认为让孩子做得太慢了,或者孩子做得不够好,去指责孩子。尤其是在时间比较紧急的情况好,我们会认为与其让他做既浪费时间还做不好,不如我自己就把这件事情随手做了,代替孩子去做事情似乎已成为很多家庭的通病。短时间来看,我们是快了,没有耽误时间,我们的效率很高。但是长期来看,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学会依赖,似乎什么也没有学会。
而花时间训练孩子呢,给予孩子具体清晰的指令,让孩子有方法有思路,这是基于对孩子的信任和鼓励,家长做好了心理准备,接纳孩子做得不够好,不够快(其实想一下我们第一次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做得未必有孩子好), 给孩子各种练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接收到的信号是:我能行,爸爸妈妈信任我,我有能力做好。我们的这种信任与鼓励会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力量。他迈出了人生路上的一步又一步,最终会累积成人生路的一大步。
A1、
才子:我和女儿一起吃零食的时候,到处都是果壳、包装袋,我就对女儿说:“你把房间整理一下。”等我忙完回到房间一看,她只是把她自己坐的周围那一小片而收拾干净了,其余的地方还是也还是老样子。我就生气地说她没打扫干净,女儿觉得她做了呀,她就感觉很委屈,
蓝海:我觉得应该指令清晰。还有要有耐心。我有个朋友家的孩子,现在读二年级了,从来没有自己穿过衣服,有一天,他妈妈感觉这种生活太糟糕了,于是对他说“从明天开始你自己穿衣服。”第二天孩子真的自己穿好了衣服。我认为可能我那个朋友认为早上时间很紧的,让孩子自己穿会浪费时间,所以就一直帮孩子穿衣服。
A2、
才子:后来我们再一起吃零食时我会给她一个塑料袋,让她把果壳、包装纸放进袋里,如果有掉到地上的,可以像妈妈扫地那样把垃圾扫起来。后来我们再一起吃东西的时候她就会自己找袋子,如果找不到袋子她会找张大报纸把果壳什么的都放在报纸上。
蓝海:其实就像我们书上说的你要相信他,接纳他,如果我们第一次就没有耐心地接纳他,那他就更不愿意继续去做这件事情。
感谢两位伙伴的分享,现在给大家一个分钟时间在便签纸上写下来今后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步骤或者措施来做。
我有看到我们的小伙伴都有提到了要指令清晰、要有耐心、接纳他、鼓励他、告诉他要怎样做而不是要完成到什么样子。在这里我还想加上一句话,我们要信任孩子,学会放手,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去锻炼,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成长。
OK,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陪伴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