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冰雪,一个很喜欢阅读、思考、热衷于分享自己成长的孩子,坚持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图 书介绍
事件场景:上周冰雪已经讲过一次积极主动了,按照我之前的思维一定会纠结怕大家觉得没新意而内心抗拒再讲这个主题,拖延着一直不肯复盘整理下一次再讲的资料,即使准备完了,在给大家讲的时候也会担心大家不喜欢而拘束、提心吊胆。
提问:以冰雪的经验来看,大多数人都会有类似的状况,常常因为担心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因素而徘徊纠结,可能小到因为价格而买一件商品、大到因为得不到父母孩子爱人的支持而难过,遇到这些事情,你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呢?提心吊胆的蒙混过关,应付应付就过去了么?但下次呢?继续蒙混过关么?难道我们真的就只能一直这样这么被动么?不能有所改善么?
影响:看似都是些经常出现的小事,实际上决定我们具体做了什么的是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对于没有把握或者未知的东西总是很防备、很担心、很悲观,久而久之这样会对我们产生很严重的影响,让我们出现一些很难摆脱的硬伤和软肋,影响我们的发展。很开心冰雪这周就用积极主动的心态认真完成了稿子的准备,并且对积极主动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积极主动真的非常的必要。
解决: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虽然事实已定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内心的想法来调整我们的心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积极主动这一章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帮我们完成内心自由的选择,并且逐步提升我们的影响力。这本书、这个习惯适用于所有渴望自我成长的成年人。
【学习目标1】学习完拆页1,学习者可以明确在刺激和回应之间存在自由的选择,并且可以通过4大天赋(澄清)思考(行为)得到对自己负责的积极主动的想法(界定)。
【学习目标2】学习完拆页2,学习者可以区分(行为)自己的回应行为到底属于影响圈和关注圈(澄清),讨论并规划出(行为)专注影响圈,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方法,规划出至少两条行动步骤(界定)。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面对生命中这种不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回应呢?其实面对同样的境遇,不同的人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来看看现在发给大家的第一个拆页片段,看看这个主人公的回应方式会不会对你有所启发。(2分钟时间)
R 原文片段——片段1
刺激和回应之间选择的自由
维克多.弗兰克尔(Victor Frank,1905-1997,出生于奥地利的美国精神病学教授——译者注。弗兰克尔是一位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学影响的决定论者,该学派认为,一个人演幼年经历会造就他的品德和性格,进而决定他的一生。
身为犹太人,弗兰克尔曾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其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也饱受凌辱,历经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它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舒服——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或者说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
这期间他设想了各式各样的状况,比如想象他从死亡营获释后,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授自己从这段痛苦遭遇中学得的宝贵教训,告诉他们如何用心灵的眼睛看待自己的历程。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修炼心灵头脑和道德的自律能力,将内心的自由种子培育的日益成熟,直到超脱纳粹的禁锢。这种力量感化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帮助友们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寻回自尊。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富兰克林用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发掘了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富有的四大天赋,除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Imagination)”,即超越当前显示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良知(Conscience)”,即辨明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独立意志(Independent Will)”,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积极主动的定义
弗兰克尔在狱中发现了人性的这个基本原则,并用其绘成了一幅准确无误的地图。由此,发展出高效能人士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习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What:片段用弗兰克尔的例子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积极主动?那具体什么是积极主动呢?它是一种具体的行为呢?还是面对事情时的一种心态?
【导出概念】(这是考核要素)
我们可以从原文的图片中清晰的看出:积极主动说的是人们接受到刺激和做出回应这之间,超越直觉反应层面,而在思维层面做出的自由选择。这种自由的选择完全主动发自内心,来源于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不依赖于外界条件。
【对比讲解概念】(这是考核要素)
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多愁善感,因为天气而改变自己做事情的态度,天气好的时候就兴高采烈,阴云密布的时候就无精打采,这样的人算是积极主动么?显然不算,他们的态度和情绪依附于大自然多变的天气。
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群人,总是挑剔,“看谁谁谁都不干活,为什么我就要干这么多呢?不行我也得偷懒。”这样的人算是积极主动么?当然也不是,可能他真的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不否认,但他面对工作这件事情依然依附于别人,而不是自己的准则。
同样还有这样一群人,别人以礼相待,他们就笑言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卫的姿态。心情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与,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这样的人算是积极主动么?当然也不是,他们的态度取决于别人的态度。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剩余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无论天气是阴雨绵绵还是万里晴空,都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只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是关键因素,如果认定了工作第一,那么即使天气再坏,同事再怎么偷懒,老板再怎样不待见,敬业精神依旧不改。
Why:
有人会问我就不积极主动,那又能怎样,没什么影响,你还是原来的那个你,我想一段时间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时间久了就会慢慢的变得逆来来顺受,妥协于环境,越来越被动,能够掌控的事情就越来越少,但积极主动的人知道他们可以更加自主的选择自己对待逆境这种刺激的回应方式,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达成自己的愿望。
互动问题:有些事情表面上大家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做出了同样的动作,但实际上思考的过程是不一样的、心态是不同的,有ABC三个人,上司交给他们一项工作,表面上他们都完成,但A是这样想的,又给我安排事情,赶紧对付对付吧;B是今天的工作又来了,弄完下班回家;C.又有新任务了,又能够学到新东西,要总结好经验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请问哪个人更加积极主动?
当然是C;
【导出行动步骤】(这是考核要素)
ABC三个人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AB给出的回应常人的回应,被迫接受;而C也选择了完成工作,但我们可以看到C在做出反映之前是有更加主动的选择的。这种自由且主动的选择其实我们都会做,与生俱来的天赋,只是时间长不用改遗忘了,不过没关系我们还可以找回来。
How:
【与学习者互动】
首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这四大天赋分别是什么?
【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
分别怎么应用?
【概念讲解】
自我意识层面:当遇到了特殊的事情时,我们去察觉自己的情绪、行为、心态。例如:弗兰克尔的察觉:我可以不让环境受限而让自己郁郁寡欢,我还有思维。
想象力层面:当遇到了困惑或者是让自己不舒服的情绪时,告诉自己我不仅仅只有这样一条出路,还有别的。跳出现状,添加一些美好的想法,比如弗兰克尔想象自己哪天出去了可以用这段经历给人启迪。
良知:同样当你觉得没法选择或者被迫选择的时候,思考自己的行为原则,用自己的原则来判断什么是是对什么是错,不受别人打扰;比如弗兰克尔他知道自己处于正面的一方,不会因为被囚禁而沮丧,很勇敢的面对现在,《人民的名义》陆毅饰演的角色就是这样一个人,有原则,坚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
独立意志:这个是最重要的一条了,以上的所有都基于这个来实施,把以上的想法付诸行动就是独立意志的表现。例如不受环境、旁人影响,弗兰克尔坚持帮助自己帮助狱友,最后获救,就是超强独立意志的表现。
以上就是运用这4大天赋的方法步骤:
我其实也有A和B的毛病,总是对老师交代的任务很烦感,但我现在会用这四大天赋来修正自己的态度。每当老师再给我布置很多任务的时候我会这样:
自我意识层面(自我觉察):这些任务按照我以前的效率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我觉得会辛苦一段时间、有点不想做。
想象力层面:但是呢,我可能会在这次任务完成过程中收获到一些启发我写论文的东西,并且提升我的专业技能。
良知:作为学生我应该虚心学习,不应该偷懒,作为项目组团队一员,我有义务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独立意志:既然这么想了我就这么去做吧,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认真完成工作。
这样想过之后,我也觉得很开心,不烦躁了。与其都是要做的,为什么不开心做呢?
【强调关键点】(这是考核要素)
这里要给大家强调一点的就是:一开始我认为积极主动呢就是说要做一些特定的事情,后来觉得积极主动是面对困境的一种态度,但现在发现积极主动更多的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是面对所有情况,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受外在的环境限制。
【预防异议】
有的人说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发泄出不好的情绪,怎么办,其实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第一直觉就是抱怨和吐槽,让自己处于困境中,但这就更需要我们自己在遇到这种不好的事情时,刻意的练习,学习做什么可以帮助自己摆脱负面情绪,变得积极主动,我们知道的很多、但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实践。用今天的四个天赋方法刻意练习。
A2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编写一小段……故事,几百字就行,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使用“4大天赋”在面对刺激之后做出回应之前开展自由的选择。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5分钟,5分钟之后我们请人来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雨哥:
舒克和贝塔演完动画片又找了个工作,舒克到面馆当拉面师傅,勤奋学拉面技术,久而久之,国家经济发生变化,工资少,又晋升不了,同事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中,他也受到影响,不好好工作,但幸好他学了冰雪的积极主动这个片段,他意识到了独立意识的重要性,我为什么要和同事一样呢?为什么要受他们影响呢,虽然说工资少,干好干坏都是那些工资我不应该受别人影响,所以开始认真的钻研拉面技术,好好拉面。但是他的同事不给力呀,不好好做卤子,不配合,但是他还是没放弃,想象力帮助他:等到将来自己可以把制卤的方法学会,开家自己的面馆,给我加小舒克做,他的自我意识和良知也告诉他要好好认真完成的完成工作,于是他还是在这家面馆,但是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关注圈和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和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理会的事物。(如图1)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如图2)。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如图3)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如图4)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A1 学习者量表自测题
按照所描述情况的相似度打分,非常不符合为1分,非常符合为5分,按照第一直觉打分,并计算总分。
1.我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遇见堵车情况,仍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抱怨交通。 | 1 | 2 | 3 | 4 | 5 | 6 |
2.无论面对谁的批评,我都会客观的对待,认真思考。 | 1 | 2 | 3 | 4 | 5 | 6 |
3.狂风暴雨天出行,我仍然能专注自己的事情,不抱怨天气。 | 1 | 2 | 3 | 4 | 5 | 6 |
4.我不会因为懒散的同事而降低对自己的工作质量。 | 1 | 2 | 3 | 4 | 5 | 6 |
5.我坚信要改变别人首先要改变自己。 | 1 | 2 | 3 | 4 | 5 | 6 |
共计: |
分数记录:
慧慧:28
翻翻:18
I 拆书家测试题讲解
这套小自测题的目的,就是看我们是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分数越高说明你会越专注于自己的影响圈,能够达到25分以上的伙伴请举手:说明你的主动性很棒哦,肯定有不错的影响力,那么25分以下的伙伴也别急,我们来看看通过什么方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I 拆书家拆页讲解
当我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对一件事物的回应方式还不够,当回应的方式在影响圈的时候,才能够帮助我们在具体的一件事中做到积极主动,久而久之扩大自己的影响圈提升影响力。
【互动】
两张图的关注圈都大于影响圈的,关注圈就是我们所关注的所有事情,那是不是关注圈里面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能掌控?显然不是的,但是影响圈内的东西却是自己能够直接干预的一部分。
具体什么是影响圈呢?就是自己关注的事情中可以掌控的那一部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想法?
什么是关注圈?就是自己关注的事情中,超出了自己控制的那部分,比如别人的想法,变化的天气,等等。
【不那么做的坏处】
消极被动的人通常都会关注自己影响圈以外的东西,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却没有思考过自己怎么可以影响到对方,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当我们自己办的更充实、有能量才有可能改变和影响到身边的人。
【例子】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分工不明确或者是同事的工作不完成,会对你造成影响的情况,比如上次翻翻说自己单位社保缴费负责人拖拖拉拉没有按时交社保,又临时出差,这样的事情,还有我们项目里面负责我们技术组就说软件组没有给到我们满意的支持。于是我们就紧盯着这个令人发愁的事情,埋怨对方怎么这样,他本应该怎样怎样做,殊不知这时候我们就过多的关注了自己没办法直接干预的(关注圈),这样只会让问题保留,没有进展;但换一个角度,我们还能做点什么?我能不能去替同事想办法交呢?我们技术组能不能再把自己的需求更具体的描述出来呢?此刻你就会发现我们把注意力挪回来自己的(影响圈)。不仅为问题解决推进了一步,久而久之会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的。
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
导出行动步骤:
1.我现在的行为到底属于影响圈呢还是关注圈呢?
2.如果是影响圈,那么很好继续保持;
3.如果是关注圈,想想自己做些什么能把注意力转换到影响圈?
4.有意识的扩大影响圈(此处不做细节讲解,可在A3行动学习做设计)
A3 学习者拆为己用
那接下来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就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一段时间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没有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你的瞬间回应是什么?他们分别归入哪个圈子?
学习者案例记录:
挑战/问题 | 回应方式 | 圈子(影响圈/关注圈) |
小区没有快递柜,下雨临时 | 抱怨小区 | 关注圈-小区物业 |
分舵正式建舵 | 大家怎么都不着急呢? | 关注圈-别人 |
信用卡出现问题 | 和客服沟通 | 影响圈-主动说明原因 |
工作不顺 | 情绪低落 | 关注圈-工作环境好、领导指导 |
拆书家引导:
1.解决一个共性问题:
同学抱怨老师、员工抱怨老板,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帮助这些人做出改善、发挥积极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影响力。
我们所有人一组,来讨论。
翻翻提出的具体案例:认为老板比较肉,自己变得很被动。
自己积极主动、大家一起高效的完成任务,公司好好发展。
接下来引导讨论出:
2.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沟通的问题
3.讨论解决方案是什么?
1) 侧面了解老板想法。
2) 找到合适的机会主动和老板沟通。
3) 和老板沟通时直接一点,明确自己的问题。
总结:今天我们分享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我们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可以运用四大天赋变得积极主动,学习用影响圈和关注圈来区分自己的行为,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多运用这两个工具来检查自己,以便更好的成为高效能人士。
A2 学习者拆为己用
【找人分享】
我们自己学到了可以让自己更快乐的方法,也不要忘了分享给别人哦。注意要结合自己的案例,想一想自己的某个决定,关注圈是什么、影响圈是什么?怎么从关注圈到影响圈呢?你分享的越多对这个方法就会掌握的越熟练,进而更高效的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今天分享的内容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如果问我在这本书里面收获了什么?我想最让我在意的就是一种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我开始学着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主动的时候,每天都很开心,并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