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哲人:是的,愤怒的确是一瞬间的感情。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天,母亲和女儿在大声争吵,正在这时候电话铃响了起来,“喂喂,”慌忙拿起话筒的母亲的声音中依然带着一丝怒气,但是打电话的人是女儿学校的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后,母亲的语气马上变得彬彬有礼了,就这样,母亲用客客气气地与其交谈了大约5分钟之后挂了电话,接着又勃然变色,开始训斥女儿。
青年: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呀。
哲人:难道你还不明白吗?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它既可以在接电话的瞬间巧妙地收起,也可以在挂断电话之后再次释放出来,这位母亲并不是因为怒不可歇而大发雷霆,他只不过是为了用高深震慑住女儿,进而使其听自己的话,才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青年:您是说愤怒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
哲人:所谓“目的论”就是如此。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一片段说了一个故事关于愤怒的故事:有一位母亲在和女儿大吵一架后接听电话,当她发现来电话的是学校班主任,她马上就收住了自己的愤怒,说话语气听上去彬彬有礼,很客气。同时她与,班主任交谈了挂了电话之后又开始释放出自己愤怒的情绪和女儿对话。这个也是说的目的论,愤怒其实是一种我们自己可以调节,可收可放的一种情绪。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自己的相关经验,我有一个一岁三个月的孩子,在家里总是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很多时候叫好爸爸说话会显得不耐烦,当我转身面对幼小的孩子时,便会变得面带微笑,去和孩子讲更多。这也是我自己对情绪的收放、转变。
促进参与应用:我想无论是愤怒的情绪,或者是其他的情绪,都会有多面性。我们可以从某一种情绪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当我们下一次在情绪里时,想一想不同的可能性,那我们自己,对情绪当下的处理,或者当下的接受度会更高一些。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接纳情绪,当我们接纳情绪时,哪怕只有1秒钟,2秒钟,我们也可以避免情绪带来的对自己或者是他人的伤害,从而转化成自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