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 所属活动: 5月25日晚|虹口|拆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通过学习‘’总分总‘’的方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总分总‘’的方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开场: 大家好,我叫其文;在这里我希望成长为以下三个标签:拆书家、分享爱好者、阅读爱好者。
今天的拆页选自《结构思考力》,这本书核心理念是无论思考还是表达都要做到先总后分、先框架后细节、先重要后次要、先结果后原因的逻辑思维表达方法。学会进行结构思考,让我们思考清晰、表达有力、生活清爽、工作高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种“总分总”的逻辑思维表达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你有一个不耐烦的上司吗?


“我的上司对我特别不耐烦,每次汇报工作或者会议发言时他都打断我的话,真是郁闷!”


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版本。


“我们的这些干部每次找我汇报工作,就在那里说呀说的,经常是听了巧分钟也没听明白他们到底想说什么事情,只能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打断他们!”


上述情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发生,问题的核心不是我们的上司不耐烦,而是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如何既能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又能让对方准确快速地把握你的观点?


那么怎样消灭你上司的“不耐烦”呢?(注意我说的不是消灭不耐烦的上司......)


消灭上司的“不耐烦”,从“结论先行”开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片段中提到的“结论先行”,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观点;(总)

第二步,阐述理由;(分)

第三步,总结观点。(总)

这三个步骤结合起来,就是今天要讲的“总分总”的思维表达方法。

什么是“总分总”?先有整体的概括或观点,然后分层叙述、说明或阐述,最后又对整体进行总结。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使用的是“分总”的思维表达方法。什么是“分总”呢?也就是先谈细节,最后给出结论;先汇报工作流程,最后说成果;先一堆理由,最后表明目的。


下面我来用的“分总”和“总分总”的思维表达方法讲述同段对话,伙伴们注意听下两种表达方法的差异:


有一个小学老师给一个家长打电话,说你家孩子今天上学路上遇到一条河,家长一听立刻紧张了,赶忙问“然后呢”;老师又说有个同学落水了,你家孩子见义勇为跳下去救了(分),家长更紧张了,赶忙再问“然后呢”;老师才说你家孩子把落水的同学救了上来,学校决定给他评为见义勇为小英雄(总)。


有一个小学老师给一个家长打电话,(总)说恭喜您的孩子在学校被评为见义勇为小英雄;(分):理由是您家的孩子在上学的路上救了一位落水的同学;(总)所以学校决定评选他为见义勇为小英雄。


听了用“分总”和“总分”的思维表达方法讲述同段对话,我们明显能感觉到“总分总”的表达方法逻辑清晰,表达有力。


所以,我们在表达前运用“总分总”的逻辑思维表达方法进行思考是很重要,它让我们思考清晰、表达有力、工作高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请大家回忆一下近一个月内有没有出现过因为逻辑表达不清晰,而让对方听不懂或者不耐烦的情况?


下面请从我左手边开始,三位伙伴为一个小组,请大家先在便签上写下经历的关键词,然后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


伙伴分享:

分享一:医疗行业竞争激励,业务员汇报工作时强调自己做过的努力,比如:每天都在拜访客户;我们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竞争对手的产品比我们更便宜等等,提出一堆的观点,导致领导者不知道业务员想要表达什么。

分享二:她与别人沟通时总是喜欢通过一边沟通一边整理思路,最后发现说一堆的话,还没有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观点或者目的,导致对方听不下去干脆打断的情况。


A2

今天学习了用“总分总”的逻辑思维表达方法。那么我们下周该如何运用这个方法呢?

请大家拿出便签花1 分钟,写下来自己的行动计划。写的时候,一定要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完成的最后期限以及可衡量的结果。


伙伴分享:下周一,要向领导汇报设计的课程,先总体表明整体按照计划完成,完成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活动及课程评价等主要部分、还有些细节地方需要需修改;最后总结说在哪些地方得到些支持,能够更好的完成课程的设计。


结束语: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应用“总分总”的逻辑思维表达方法,它让我们思考清晰、表达有力、生活清爽、工作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