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 经过头两个步骤 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 算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的这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过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丁内斯太太双手叉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
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第三步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必要。)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马丁内斯太太说:“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
马丁内斯太太的一个目的是要帮助琳达找到一些办法,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注意,当她第一次让琳达想办法解决问题时,琳达正因为心里充满了敌意而无法与妈妈合作。一旦妈妈采用了鼓励的方法(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琳达就感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是疏远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当妈妈能够从琳达的角度来看问题时,琳达就不再觉得需要戒备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讲解
1)知识点
通过家长的四个步骤,营造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2)行为建议步骤
1 表达理解
2 表达同情,但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我们也有类似经验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3)适用条件限制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使用条件,如果其中一方处于情绪失控状态, 就没法进行这四个步骤,因为带着情绪这样做,更像是指责,而不是合作
4)书中合适案例
书上马丁内斯太太和女儿的案例,就展示了一个赢的合作的步骤。
一开始,马丁内斯太太也是情绪失控,只是指责孩子,并说孩子肯定是做了错事才会被老师吼。 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很像我们刚开始那个握拳的活动,家长使劲掰,孩子只会本能把拳头握得更紧,所以两个人的关系剑拨弩张,马上就要吵起来。
这时候,学过正面管教的马丁内斯太太知道, 友善、关系和尊重的环境下,才可以赢的合作,她马上深吸一口气,变换态度,用友善的态度和女儿交谈。
第一个步骤,表达理解,妈妈说出了孩子的感受,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
第二个步骤,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妈妈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
第三个步骤,在这个例子没有必要。
第四个步骤,和孩子探讨,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
5)理念阐述
这四个步骤,每一步都融汇了“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当我们将孩子当成我们推心置腹的好友,就能比较容易找到这种态度。而孩子可以从这里面学会冷静、宽容、坚定、和自信。那和善而坚定又是什么呢?鲁道夫、德雷克斯告诉我们,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于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专断的方式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缺少坚定。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正面管教的方法和工具,不是为了赢了孩子,而是为了赢得孩子;
赢了孩子,是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孩子。
赢得孩子,是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个过程要求大人要做到和善与坚定, 大人要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花时间训练孩子的相关技能。
我们用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让孩子觉得我们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想法, 这样他们就受到了鼓励,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再这样的平等友善气氛下,孩子更愿意听取大人的观点,并一起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当孩子感受到大人的倾听后,才可能愿意听大人的想法和建议。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激活经验
在拆书现场,书不是主体,学习者是主体,所以让学习者举了一个负面的例子, 用四个步骤, 表达理解,表达同情,表达感受,共同探讨。
让学习者把负面例子,改变成为正面例子。
学习者 林霞说了一个负面例子
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用威胁恐吓的方式让孩子屈服,但是过程是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相互都很不愉快。
林霞用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表达感受,"妈妈知道你现在玩得很开心不想收玩具。不想被强迫。"
第二步,同情 理解但是不是宽恕,并说自己以往经验。 ”妈妈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不想收玩具。但是有一次半夜外公起来在客厅经过时,踩到玩具就摔倒磕破头了。 “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妈妈希望你可以自己做好玩具受纳的事情,避免让妈妈或者外公绊倒摔倒”
第四步,寻找解决方案。“让我们一起来想想,我们可以怎么做,把玩具收拾整齐呢?”
促进参与:
钱丹表示, 赢的合作的四个步骤一样可以 用于同事和下属的沟通中。相互理解,表达理解后更容易沟通。
锦上添花
简单测试题: 请问大家, 如果当大人开始发脾气, 大声喊叫, 我知道你很烦,我也很烦, 那我能为你干什么呢? 这样是在进行赢得合作的步骤吗?
学习者反馈,当然不能用。